不分男女老少,大家团结一心,为了严防疫情,全村众志成城。党员冲在一线,群众自发请命,夫妻同岗执勤,父子上阵把门。不分昼夜巡查,不论阴雨天晴,有一份热,发一分光,萤火汇聚成星河。这就是连日来双溪村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 跑得勤查得细,才敢叫你放心 ▼ 夜幕降临,墙上的指针过了7点,双溪村安全专员张亿帆的夜查工作进行了一半。 “你好,看下你们的两码,近期核酸采样做了吗?”“大爷,你这个煤气瓶放这里不行啊,太危险了。”“最近有没有出远门?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出去了。”……从2月到现在,每天的夜查是张亿帆工作计划里雷打不动的一项。 当“331”专项整治融入疫情防控,张亿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每一件事,张亿帆都确保当天完成。高效率完成工作的背后,是大街小巷的走访,是挨家挨户地敲门。 第二天一早,张亿帆开始定点在2个企业微信群里发布防疫知识。双溪村由原先的溪南村和双熟村合并而成,辖区有140多家企业,涉及众多员工,其中就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如何让每一个人对防疫知识入脑入心,张亿帆和同事摸索出来一套工作机制:员工挂钩企业主,更加精准地对外来人口情况进行摸底,线上宣传结合线下走访,确保防疫工作不缺位。 8个小组,每组走访近20家企业。和张亿帆一样,双溪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道,跑得勤查得细,用行动传递温暖。 “只要你跟我讲,我就来” ▼ 说到让人温暖的,不得不提到一位56岁的党员志愿者陈传根。从盛泽镇首轮区域核酸检测开始,陈传根没有落下一轮志愿服务。 在村委会新区核酸采样点,陈传根在马路边设置的卡口上对前来采样的村民进行查码,他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坚守在抗疫一线。 “最初志愿者紧张的时候,老陈就主动来报名,他一直告诉我们,只要跟他讲,他就会来。”双溪村工作人员赵赟告诉记者,每一次核酸采样的时候,他比工作人员来得还早,自己默默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在赵赟的手机里,有一张陈传根搀扶着老人进行核酸采样的照片。为方便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群体,双溪村的3个核酸采样点上设置了绿色通道。细心的陈传根会主动安排有需要的群众走绿色通道。一位老人因为腿脚不便,走路有些缓慢,陈传根便主动上去搀扶,这一幕被赵赟拍了下来。 和陈传根一样,还有许多村民自告奋勇当志愿者,他们用点点努力,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个个都是最美村民。”赵赟说。 平均不到35岁的年轻党员冲锋一线 ▼ 说起陈传根,赵赟一直告诉自己,作为年轻党员,自己要向老党员学习。作为村委会新区核酸采样点的负责人,今年36岁的赵赟要做好统筹协调、物资搬运、数据统计、人员安排等工作。“确实很忙碌,但是想想老陈,想想老党员的无私奉献,自己便有了动力。”赵赟说。 双溪村办证专员李青旭今年29岁,去年入了党。今年,他主要的工作就是严格落实好“五包一”工作制度,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为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一开始会有些害怕,但既然做了这行,就从容做下去。”李青旭回忆,自己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从南京回盛泽的冉先生。“从中午到晚上,他都没有吃过饭,也订不到外卖。我就把家里的饭菜打包了一份给他送去。”李青旭说,冉先生说了好几句“谢谢”,这让他的心里很温暖。在服务每一位居家隔离人员的路上,李青旭听到了无数遍的“谢谢”,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是李青旭工作的动力。 ![]() 在双溪村,共有6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党员。 ![]() ![]() ![]() ![]() 他们有的奔走在大街小巷、居民邻里之间,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有的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一次次排查,一次次询问,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他们奔走的身影;有的在核酸采样点上维持秩序、查验双码,风里雨里,依然坚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