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02年的一天,一位母亲坐在电视机前,泪流满面。 池越忠,1968年出生在太原,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家中排行老三。知识分子的薪水虽然稳定,奈何家中干活的人少,吃饭的嘴多,因此家庭并不富裕。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是买什么东西都需要有“票”的时代。 虽然生活拮据,但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却一点儿都不松懈。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她和同龄孩子相比,显得十分成熟、懂事。这正合池越忠心思,早毕业早赚钱,早帮家里减轻负担。除了在家里,池越忠是主动付出的好孩子,在外面,她也乐于助人。只要遇见别人有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每次路过糕点摊,她都会故意把脚步放慢,闻一闻饼酥的香味,还会偷偷瞄上两眼。也正是因为池越忠的善良,才让她和余斌有了一次相遇。穿着棉袄的池越忠,和往常一样,照例来到迎泽公园南湖西岸的小土山上学习。于是,他们一行四人,完全无视岸边那块“禁止在冰上奔跑”的警示牌。一脸认真、神情专注的他们,俨然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然降临。被求生欲支配的二人,加上跑走的二人,都开始疯狂大喊:呼救声不仅吸引到岸边人的目光,也引起池越忠的注意。因为太匆忙,笔还从小山上掉了下去,她都没顾得上捡。她一边想着,一边跑到最近的地方,事实果真如她猜测的一般。别说进水了,就是在岸上,都冻得缩胳膊缩腿的,何况水中人。有的人在岸边急得团团转,有的早跑去找公园的工作人员。可即便警察和工作人员收到消息后马上赶来,那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少人开始大喊:“警察马上来了,你们要坚持住!!”那可是在冰冷的水里,人的体力和耐力是有限的,不是说想坚持就能坚持住的。就在池越忠将要碰到余斌的手时,“咔嚓!!咔嚓!!”冰面再次断裂,她也掉入冰冷的湖水之中。池越忠没有恐惧,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把两个孩子托上去。一个年仅15岁的少女,两个满脸稚气的小学生,在那种环境下,根本没有力气扑腾出来。就在3个人筋疲力竭的时候,公园的工作人员王志胜已经匆忙赶来。看到水中的孩子,他连衣服都顾不上脱,急忙跳下水救人。王志胜又返回水中,寻找了好一会,才找到已经昏迷的池越忠。同时,大家也从她身上的公交月票上,知道了这个见义勇为的女孩叫池越忠。救护车赶来后,众人又合力帮忙,将三名落水的孩子迅速送往医院。 当她救人的事迹在医院传开后,医院的领导,还有因腰伤休息的教授得知后,都急忙赶来,一起商量最佳救治方案。从12月9日下午3点35分,直到次日凌晨5点42分。整整14个小时,对于别人来说,这个时间没有什么概念。特别是池越忠的母亲,已经神情呆滞,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眼泪还在无声地流着。当她接到医院电话,匆忙赶过来的时候,面对的,是她一生都忘不了的画面。几个小时之后,却成了在死亡边缘徘徊,不会说话的病人。另一边,医生们一直在手术室忙碌,拼尽全力挽救这个花季少女。救治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心好像在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因为池越忠的呼吸和心跳恢复、停止,恢复、又停止,来回重复了五次。就在大家认为,事情即将出现转机的时候,老天却给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无论医生怎么努力,池越忠的心跳,都没有再给出任何回应。心电图刺耳的声音,更是给她的生命,强行画上遗憾的句号。母亲听到消息,难掩哀伤,对着一动不动的女儿嚎啕大哭,几近昏厥。她才15岁,明明应该有美好的未来,却因为意外,被迫和世界告别。而余斌和王锐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更是又愧疚,又难受。但一次意外,却将他们联结在一起,而且,是以这么沉重的代价作纽带。另一边,池越忠的见义勇为行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年仅15岁的她,也因此成为我国建国以来,年纪最小的革命烈士。而余斌和王锐也约定,长大后,一定要报答池越忠的救命之恩。特别是余斌,从被救后,他的人生就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时间久了,余斌变得无法无天,成为人人嫌弃的熊孩子。整天不好好上学,到处调皮捣蛋,以欺负其他孩子为乐。而余斌的父母即便知道孩子的所作所为,却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父母对自己种种恶劣行径的视而不见,让余斌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有一次,他看到邻居正在给菜地浇水,竟然趁对方不注意,拿起水管就对菜地一通乱浇。邻居气得火冒三丈,当即找到余斌父母,让他们好好管管儿子。没想到,余斌的父母非但不让儿子道歉,反而一味袒护:他就是个小孩儿,再说谁家孩子不淘气,你一个大人就别跟小孩计较了。
躲在身后的余斌一脸洋洋得意,邻居气得脸都绿了,无奈地离开余家。殊不知,他们的爱和关心,却把余斌一步步推向罪恶的深渊。 但就在其他同学奋笔疾书,打算努力上个好高中时,余斌却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其实,当他向父母开口说这件事的时候,心里也很忐忑,担心受到指责。不想上咱就不上,会识字就够了,你看那么多大老板都没上过几天学呢。 就这样,余斌初中还未毕业,就变成一名无业游民,每天好吃懒做,四处晃荡。天天看着懒惰、不成调的儿子,余父余母渐渐感到后悔。余母想办法托关系,将他安排进一家机械厂工作,岗位清闲还稳定。可余斌从小到大,没吃过一点苦,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这次,父母就好像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让他继续做下去。但他们不知道,此时才想起教育儿子,已经有些为时已晚。为能轻松一点,他在厂里从不好好干活,总是偷奸耍滑。有一次,余斌值班时不小心弄坏机器,挨了一顿训,他哪儿受过这种委屈。这可愁坏了余母,眼看着身边的孩子事业有成,相亲结婚。他们继续想办法给余斌找事干,为此,还咬牙给儿子买了一辆出租车。那个年代,私家车可是奢侈品,开出租车,时间自由,还不用受气。原来,他在拉客时,不小心遇到歹徒,不光抢走他所有的钱,还威胁他不能报警。这让余父余母想起儿子小时候掉进湖里的事,又一次选择纵容。其实,若余斌能踏踏实实找份工作,未来也能安稳一生。可他却不是个安分、勤快的人,整天游手好闲也就算了,还梦想着赚大钱。小钱看不上,大钱赚不了,眼高手低,好吃懒做,这就是当时的余斌。慢慢地,余斌竟不知从哪儿结识到一群混混,成天跟他们一起鬼混。一开始,他们只是在游戏厅玩游戏,接触得多了,他认识了团伙老大吴尧。每次遇到吴尧,看着对方被小弟簇拥,挥金如土的模样,余斌心里十分羡慕。只要有机会,他就给吴尧端茶倒水、嘘寒问暖,有事没事献殷勤。但随着余斌加入的时间越来越长,吴尧也越来越信任他,开始指派他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先是砸对家场子,后来又逐渐上升为用暴力手段索要赌债,甚至抢J。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是犯罪,但在余斌看来,却是他往上爬的阶梯。随着余斌帮吴尧做的事越来越多,他在组织内的地位也开始上升。这让余斌倍感满足,殊不知,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收入正义的监察范围。 他身边都是无底线无道德的人,不知不觉,他也和吴尧一样,把别人的生命当作儿戏。一直憋着一口气的吴尧,便撺掇余斌替自己教训郝爱平:当时的余斌,早就被吴尧成功洗脑,并视对方为生死兄弟。待对方一出餐馆的门,余斌和几个同伙火速把郝爱平拉到车上,开到一片荒无人烟的野地停下来。可没过几天,正在家中睡懒觉的余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余父余母得知儿子的所作所为,悔恨不已,但为时晚矣。法院通过审理,最终将余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官的话,就像一颗颗沉重的石子儿,砸进余斌后悔的心。而他,已经是成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连同他离去的,还有对池越忠许下的承诺:长大后,一定要报答救自己的人。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在余斌的前半生中,余父余母一直都对儿子特殊照顾,一味袒护。导致余斌无法分辨是非,在错误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直到犯罪。反观另一个落水的孩子王锐,父母并没有因此溺爱他,而是采取和先前一样的教育方式。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他不仅知恩图报,每年去看望池越忠的父母。退伍后,他成了一名司机,虽然薪水不多,但他踏实工作,一直过着稳定的生活。同被一人所救,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两个人走出不同的人生路。所以,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并不是一味地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池越忠用自己的一条命,最终换来的,却是余斌并不光彩的人生。正如池越忠的母亲一样,许多人也发出疑问:她的牺牲,值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