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林寺,十六金刚舞女的壁画

 都护在燕然 2022-05-03 发布于北京
 

20216月份随历史讲坛(砚总大素)团队去西藏阿里地区看壁画,第九站记录托林寺,从我们住在札达县托林镇的宾馆走到托林寺也就五分钟,夜晚托林广场有很多社区居民在跳广场舞,我躲在宾馆房间里吸氧看着夕阳,没有去拍夕阳下托林寺多处塔林的绝美身姿,而早上托林寺开门很晚,日出下的塔林也是札达县的一道绝美风景,而我依然懒在房间里,这些托林寺塔还有11世纪的壁画遗存,是托林寺最早的建筑遗存,可是我就惦记老师在讲课中展示的16金刚舞女壁画,无视托林寺古塔的存在,留下无奈的遗憾。

      托林寺的外表很简陋,都是单层建筑,以为是生产队的场院,三个大殿的参观也是很紧张,喇嘛师傅很专业的一个一个殿开门关门,按规定的路线参观,一路紧盯着不让拍照,参观完一个殿就锁门,然后继续开下一个殿的门,把我们放进去,然后时间差不多就轰出来,如同放羊一样,有点不爽。这里的建筑和壁画独自形成阿里地区特有风格,在艺术史上有阿里艺术风格的标签,应该与西藏其它地区有区别,托林寺在阿里地区是最早最著名的寺院,剩下这些殿堂和古塔遗存,虽然有点破旧,从中依然可以找出阿里佛教艺术的风格,简单说就是偏向印度和尼泊尔的风格,有新疆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子。

     关于托林寺的建筑有两点印象,第一个是天花顶棚的各种图案,在古格王朝遗址的白殿和红殿也有同样的建筑顶棚,解决了我很长时间的一个疑惑,在敦煌壁石窟的早期窟顶,有人字披上的绘画图案,这种建筑装饰在中原的大木构建筑上几乎没有实证,中原建筑不会在房顶檩条之间绘画的,只有西藏的建筑具有这种装饰,在阿里古格地区建筑中这种顶板装饰登峰造极,形成独特的古格风格,其绘画纹样千奇百怪,成为古格样式的宝库,也是古格艺术的独特风景线,记忆深刻的是两个大汉穿一个十字裤衩的图案,我叫他们“双人不倒翁”,这种平面设计的团形图案,两个似倒立又似卧立的人物互相对称,以中心对称的结果是没有方向性,非常艺术的表达了可以任何方向摆放,形成不倒翁的效果,这种对称奇异的人物和动物造型,是阿里佛教美术的独特遗存。

    第二个印象是迦萨殿的建筑样式,这是国内现存比较早的立体坛城样式,当我第一次见到以坛城为中心的佛殿建筑时,确实惊呆了,虽然不大,老照片显示没有了屋顶,在废墟中心是一个“亚”字型的佛台基座,周边设计出回转廊道,所以整体建筑也是“亚”字型,现在这些被毁的佛殿逐步在恢复,中心部分的建筑得到保留,这是托林寺最早的建筑,四角的塔保留早期的壁画。西藏史料记载,公元976年起,仁钦桑布曾先后三次赴印度和克什米尔学习,前后共17年。第二次学成归来时,他带来了32位克什米尔的艺术家。托林寺的主殿建成于996年。可以推测,迦萨殿的壁画和造像中有克什米尔艺术风格。而托林寺的迦萨殿如今已大半毁弃无存。《佛法源流》这样记载:托林寺是按照桑耶寺的格局建造的,实际上与桑耶寺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是另一种建筑曼陀罗的形式,与河北隆兴寺的摩尼殿相似,中心对称的佛殿建筑,四角13米高的覆钵体塔,又有点像清真寺的宣礼塔,中心建筑如果是穹窿顶就更像清真寺了,这种早期佛教建筑的样式在国内是绝版,值得关注。

     现存于托林寺的壁画作品主要可分为两个年代,其一为早期之旧古格王国时代的壁画。托林寺寺庙群中的迦萨殿,以及迦萨殿外内寺塔中的东北与西北佛塔,经过考古发现为10世纪末之旧古格王国时期的建筑。不幸的是大殿现已大致损毁,因此托林寺中的早期壁画主要只仅存于其旁两个佛塔内。壁画内容有度母、金刚、护法神、僧人礼佛、供养人等。佛塔内壁画表现手法展现了浓厚的喀什米尔与中亚美学元素而与拉达克阿积寺早期壁画接近,属于由喀什米尔风格过渡至藏西风格的作品。土塔已回填封闭,照片来自考古照片。

     另一为15世纪新古格王国时期的壁画。据西藏史料《雪域西部阿里廓尔松早期史》载,主要的壁画位于杜康大殿(The Dukhang Hall,僧众集会殿,即红殿),与拉康嘎波(Lhakang Garpo,即白殿)这两座于15世纪下半叶于古格复兴时期扩建的殿堂中。这两座大殿的壁画体现了经典的古格风格美学。其时已是古格王朝后期,主政的古格王已经皈依了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在建筑和壁画上清楚地看出这两座新殿堂与早期托林寺艺术的差异。

      托林寺红殿的门廊东壁两侧的十六金刚舞女,是西藏壁画艺术中的杰作。舞女们舞姿各异,或举手过顶或合掌胸前。她们细腰丰乳、轻盈秀丽;天衣飘带、赤足起舞。在气质上又神态柔美、高贵典雅。线条犹如35世纪流行西域于阗等地的铁线描技法,线型流畅、设色淡薄。我觉得不应该叫“金刚舞女”,虽然是舞蹈姿态,又有专家找到出处,特指吐蕃时期十六女舞蹈的传承与延续,藏史《西藏王统记》记录了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十六女的舞蹈场景,成为佳话流传。但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十六金刚天女”护法更符合壁画的位置,壁画在前廊的护法区,与四大天王塑像一起守护大殿,履行十六天女的护法职责。这些护法的形象以各种舞蹈姿态出现,与凶恶的护法形成反差,一不留神成为托林寺留给西藏美术最经典的图案。其实,用中原地区寺院的规制也能解释,在中原地区戏台也是正对着寺院最尊贵的大殿,与神同乐的传承是一致的,我们中原地区留下的是不变的戏台建筑,而阿里地区托林寺留下的是戏台上舞女妙曼的舞姿。

      专业文章摘抄,红殿呈现凸字型,由门廊与前后殿组成,其内壁画保存完善。壁画主题多来自于早期的瑜伽部密续,而可以探见其试图与四百年前之旧古格王国做出连系。其内容包含佛教众神像,佛传记,二十八宿,天女,历史人物,与藏西绘画中常见之人物群集场景风俗画等主题,画风承袭了西喜马拉雅地区的喀什米尔传统,强调自由写实与自然流畅感,而使静态的绘画产生生动的动态表现。白殿位于杜康大殿的左前方,亦呈现凸字型,其壁画主题包含古格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与各密宗本尊与护法神,听法曼陀罗与天花板上之彩绘。其年代略晚于杜康大殿之作品而为15世纪晚期。与杜康大殿相较,其视觉表现稍微偏向15世纪西藏本土美学变革后之美学概念,其细部处理与装饰也较杜康大殿更为鲜艳与繁复。古格风格最大的特色在于奠基于15世纪之成熟尼藏风格与其后之江孜画派所影导之变革背景下,于作品中融入了大量早期藏西风格源自克什米尔的美学元素。这种特色充分的表现在这两座大殿中由古格王室供养创作之经壁画之中。

      总之,托林寺红白两殿壁画保存的还好,建筑本身就比较差了,无法与同时期的阿基寺相比,我更喜欢那些散落在札达县的古塔,其中迦萨殿西北角塔群中的土塔内保留了托林寺最早的造像和壁画(十一世纪),这是托林寺考古的奇迹,而整个托林寺镇附近众多的塔林遗迹,与金色土林世界融为一体,不仅诉说着古格王朝昔日的故事,也是古迹摄影者追寻的终极影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