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幻梦般的乌托邦,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supermbt 2022-05-03 发布于河南

这是一个美丽的时代,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短暂的时代,短暂到后来人难以对这个时代进行精确总结,短暂到不少人依旧怀念这个具有独特文化的特殊时代,但后世再也无法复制曾经的辉煌。

文章图片1

(小樽,北海道港口,“北方的华尔街”,100年前突然崛起的新兴城市)

繁荣兴盛潜藏着无尽的忧虑,下面就来一起解构乌托邦的大正时期背后,残酷现实的另外一面。

社会妇女参观

在大正时期,女性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奢靡和时尚不断装扮着她们的生活,漂亮的制服让女性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摩登女郎”和“银逛”成为当时的流行语。很多女性在地位提升以后,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她们渴望更开阔的视野,她们有蓬勃而旺盛的求知欲,她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文章图片2

但值得注意的是,“妇女社会参观”活动仅在3年时间内,就组织了近2万女性观众,进行了31次参观活动,其中有7次是参观与军队相关的工厂、兵器、军舰等,频次高于对其他领域的参观。

在这些参观活动中,最热闹的一次是大正八年(1919年)举办的参观大阪炮兵工厂坦克和潜水艇活动。如此大规模的女性参观活动,不仅仅是在日本,在全球也是非常罕见,更何况是面对如此先进的军事设施。

大家耐心的听工作人员讲解坦克的原理与操作,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个刚刚在西方被发明出来的新玩意。然后集体登上潜水艇,在紧张与不安中,感受潜艇的下潜与试航。作为一个军迷,如果有机会体会现役的坦克和潜艇,麻雀也很想去亲自尝试一下。

这不就是一些打开眼界的参观嘛。

有啥大不了的?

文章图片3

她们知道的是,在充斥着民主主义、女性解放、个人主义这些光辉名词的背后,女性自身对国家的重要性。她们知道自己看到了兵营、炮兵工厂、军舰、飞机、潜艇,以及各种新式武器和陆军演习,知道如果将来自己孩子参军的时候,未来的军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遇到战争也能很从容的把他们送出去

这么想来,还是挺让人感觉不安的。

被抛弃的人群

大正时期,大量年轻的、有活力的人口向城市聚集,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内商业的繁荣,城市化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农村的发展又怎样呢?

惨不忍睹!

大正时期的繁荣背后,农民是最大的牺牲者。

明治时期,日本的乡村从原本的“封邦建国”模式,转向了地主租赁模式,明治维新的制度改革,并没有改变乡村原有的封建租赁制度。原本的地主阶层一方面要维系当地的治安,一方面要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粮食、提供劳动力,因此主要盘剥的对象,就是占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的农民阶层

大正以前,日本是个地道的农业国,虽然耕地面积并不多,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但是经济发展之后,年轻人都跑到城市去打工,耕地就没人种了。大正十年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不足20%,工薪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8.7%,扣除老人和小孩,农村务农的青壮年十分稀有,整个国家粮食生产重担就压在他们头上。

文章图片4

农业对于土地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很高,广阔的农田和更多的劳动力直接影响着粮食收成。科技的发展没有改变农民的耕种模式,没有出现可以替代人力的机械,耕种效率低下。而工商业的繁荣,促使很多人跑到人口密集、土地平整的地方开工厂,以铁路为首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又在一步步蚕食着原本就不多的优秀耕地。

不但如此,大正时期繁荣的商业贸易背景下,通货膨胀也同样非常严重,尤其是以谷物和稻米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夸张的上涨幅度,导致农民饿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农民的粮食收成本来就不多,还要与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粮食进行竞争,收入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能力去购买自己种出来的大米。

文章图片5

但是此时的政府议员们忙着吵架扯皮,寺内正毅内阁推出的一系列抑制政策却又收效甚微。这就使得农民与整个社会产生了很明显的割裂感。以前农民和地主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也算是其乐融融。大正时期,很多地主和有钱人都搬到了城市去享受现代生活,农村只剩下穷人还在坚守,对比城市里那种暴发户式的生活,农村就像是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徘徊在生死线上的农民,为了生存,引发了后来著名的哄抢事件。

米骚动

当时全国的粮食产量基本还能勉强自给自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震惊了世界,对于传统的资本主义和封建国家来说,人民当家作主是难以想象的,很多国家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1918年,日本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政府告示”,宣布要与西方国家携手,出兵西伯利亚。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国内的商人嗅到了商机:国内的大米并不十分充裕,而出兵打仗,必定要携带大量的军粮。于是全国的资本家开始囤积大米,以备将来高价卖给军队,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就开始不够吃了。从1917年底,全国的米价开始疯涨,最疯狂的时候甚至一天一个价。

结果不但是农民吃不起了,一些城市里的原本富裕的工薪阶层也突然发现,自己的薪水只够勉强吃饱,整个社会底层,包括小农民、小渔民、小商人、中小企业雇员,以及被称为“洋服贫民”的下级公务员、企业职员、教师等,他们正在经受着困难生活的严峻威胁。而日本出征的消息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囤积,米价更高了,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工资能够承担的负荷。

文章图片6

1918年8月3日,富山县(一个土地平整的农业大县)的一家米店前聚集了300多名渔民妻女,她们围住米店,要求米店老板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大米,同时与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了冲突。

当时人们的心情,真的挺崩溃的,围堵粮店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最初看到警察过来的时候,还以为他们也是一伙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警察队伍中也能看到自己的兄弟和叔伯们,但是这些警察居然是来对抗普通百姓的。

事件随着新闻报道感染了全国,很多地区开始效仿,各地接连出现农民围困米店、要求降价售米、直接抢光米店存粮的现象。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38个城市、153个町、177个村子相继爆发了暴动和骚乱

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数万人规模的游行示威,他们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打砸和捣毁以米店为首的其他商店,一边与军警搏斗。再后来,甚至捣毁警察局,抢劫粮车,把大米分给贫苦的人。结果数万人被警察和军队逮捕,寺内内阁引咎辞职。

在骚动的过程中,愤怒的不仅仅是农民,那些终日被资本家压榨的工人也开始组织起来,要求更加合理的工作时长和报酬,很多工厂都出现了罢工潮。尤其是三菱造船厂的斗争最为激烈,工厂内的800名工人捣毁机器,与军警持续战斗了两昼夜。

整场米骚动在8月中旬达到顶峰,最终,军警通过残酷的手段,以城市为中心,将农民骚动和工厂罢工强行镇压下来。

骚动虽然被镇压,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改善,整个政府的信用开始逐渐崩塌。需要注意的是,军队的主要人员构成是底层贫民出身,所以底层军人对政府也同样不满,这种隐藏的不满,开始不断寻找向新的力量寻求心里慰藉,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文章图片7

不安的氛围

相比生活的压力和愤怒的情绪,心底的不安以及对未来的绝望,才是最危险的社会情绪。

大正时期,忙于生计的普通人离战争很遥远,他们对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什么现实概念。他们生活的场所并不是战场,也不知道战争对城市生活的毁坏程度已经超乎想象,也不知道战争中的军人是如何抛弃了理性的人类秩序。

但是他们知道在多次战争中,自己的国家都是胜利的一方,每一次战争都会给国内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带来数不清的金钱,很多国民甚至非常欢迎战争、渴望战争。

文章图片8

但是在1923年,这一切都变了。

众所周知,日本火山和地震的出现频率很高。大正十二年(1923年)9月1日,以东京为核心的关东地区发生了7.9级地震,史称“关东大地震”,是日本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灾难。这次地震导致14万人死亡和失踪,57万户房屋倒塌、被烧毁、被冲走,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原本整个国家最繁荣的东京市,如今仿佛经历了一场战争一样,整个城市变得破破烂烂。

文章图片9

相比生活质量的骤降,信念的崩塌更加致命。

在地震以前,大家享受着舒适而悠闲的现代生活,很多人都保持着很随意的生活心态,丰富多彩的科技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但是在此时此刻,他们第一次直面科技时代的动乱与不安,第一次对文明产生了怀疑,原本辛苦积累起来的现代文明,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繁荣与财富,居然眨眼之间就全都没有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

东京原本是不缺水的,以前大家在城市里到处挖井取水。但是享受过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别人说:这样的水是不卫生的,有细菌,喝了容易生病,而且非常浪费空间。于是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更加方便的自来水,把老式的井都填埋掉了。

结果地震破坏了自来水管,损坏了自来水供应系统,以至于当东京市燃起大火时,大家才惊恐的发现身边没有水,没有办法救火,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木制房屋一栋接着一栋被焚毁。

下图是日本平均寿命,即使1944年全国的GDP,100%来自于军工业,即使1946年粮食不足,饿死了几百万人,但通过表格可以看到,唯一的一次寿命集体下跌,来自于上世纪20年代初。

文章图片10

文明的力量、富裕的生活、财富的梦想,只需要一瞬间,这些原本坚不可摧的信念就被全部打碎。原本安静和平的生活,相敬如宾的人们,只需要一瞬间,就变成了身无分文的难民,每天都要排着2英里长的队伍,去领取勉强够维持生存的饭团。

明明我努力工作,怎么就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这种崩溃感与不安萦绕在人们心头。

地震是有原因的,听福田正太郎将军说,地震爆发是因为朝鲜人冒犯了神灵,而且他们还趁火打劫,预谋要进行暴动。于是军队和自警团开始疯狂虐杀朝鲜人,大概有6300人以上的朝鲜人被杀(难以精确统计),其中包括中国人、还有信仰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日本也遭到屠杀。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不仅仅是暴力机关的手上沾满了鲜血,有3000多名所谓的“不从鲜人”被发配到周边的农村,由农民用“冷兵器”杀死。

地震之后,大家的心中不仅仅是愤怒、不安,现在又多了一种名为民粹的“排外”情绪。

但是,生活依旧要继续。灾后天皇下诏,复兴首都东京是首要任务,震灾复兴将大家重新团结了起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大家重拾了信心,重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积极投入到建设新生活的热潮中去。

人们怀念着地震之前,那种工业商业异常繁荣发达的景象,怀念着车水马龙的城市和永远忙碌的进出口贸易,只要没有新的灾难,人们相信幸福的生活就在不远的前方。

文章图片11

几年之后……

1929年,经济危机来了。

结语

贸易带动了全国的商业繁荣,工业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日新月异的生活让新生的工薪阶层眼花缭乱,时髦的服饰让女人们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稳定的工作,然后衣食无忧,就已经是他们的心愿了。

但是城市发展带来了社会阶层的断裂,米骚动让民众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早有布局的军部组织在社会底层生根发芽,接连不断的灾祸,让不安的人们盲目的寻找全新的依靠,而最后震撼全球的经济危机,则是彻底打破了所有底层百姓的美好幻想。

大正时期,这个短暂的乌托邦时代,彷如一场繁荣的美梦,转瞬即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