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而为人,你要接受天下无不散筵席。

 江晓 2022-05-03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江晓。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光题目就修改了八遍,第一次的题目是“姑娘,你没必要太在意友情”,想想,男人就不在意友情了吗?又改成“生而为人,你没必要在意友情,”又想想,难道只有友情才消耗我们本身吗?又改成感情。觉得太直白,又换成筵席。

前几天我重庆的姐妹找到我,关于她女儿的一点小问题,因为是私立学校住校,每周五晚上才能回家,所以一周五天在学校的日子,只能通过手机来给女儿沟通,周四晚上女儿哭着给她打电话说,想回家,觉得自己很抑郁,要求她给自己找个心理老师,然后希望妈妈给自己休一段时间的学。这一个电话,就让只有一个宝贝女儿的我们两个都炸了,因为电话里不能刨根究底的问孩子,怕刺激到了她,她就开始问我,我从周四晚上开始给她分析,到周五晚上,我们整整聊了一天,从她女儿出生到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的各个关键的时间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捋了一遍,最可能导致她情绪不稳的几个问题也一一列了出来,我们反复斟酌怎么安抚孩子的心,就当她周五晚上买了一大瓶快乐肥宅水,以饱满的情绪和热情的态度去迎接女儿,内心已经打了长篇大论的草稿,准备给女儿以闺蜜的态度聊一聊的时候,她女儿轻描淡写的说,啥?我就是给你撒个娇,昨天晚上我们寝室的谁谁谁想妈妈了,我也想你了,大家就一起哭给妈妈打电话。我女朋友一脸懵逼的说,那你昨晚说你要休学要回家,老娘直接被吓死了,觉得你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她女儿白了一眼说,我说我要休学了吗?我怎么不记得?当时宿舍气氛在那里摆着,我也得表演一下的嘛。晚上她给我发信息说的时候,我说,好在虚惊一场,我们这种焦虑的演练也不多,至少说明我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在意。

貌似有些跑题,我铺垫那么多的原因,是因为我女朋友给我说孩子成长节点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因为她有个很好的小伙伴,两个人形影不离,无话不谈,但是就是五六年级的节点,老师调位置,把她们两个分开了,一个班能有多远,其实还是能下课一起玩,放学一起回家的,只是那个姑娘貌似“背叛”了她,和别的小孩子成为了要好的伙伴,而以前最好朋友的她,却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品。

我女朋友说,从那个时间点,感觉自己的女儿就变了,以前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与家人亲密无间,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明显变得沉默少言郁郁寡欢,也不喜欢和妈妈抱抱了,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当时我女朋友也给她聊了,以一种调侃的语气,可能意思就是以后你也会有其他的朋友,不必在意这一个的意思。但她的女儿认为母亲可能不足够重视这件事情,也不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逐这件事情成为女儿性格的转择点,从一个开朗多言的女孩子变成了沉默不语的姑娘。而且,以后的时间里,只要是自己的女儿情绪不稳定,就会扯出这件事情,所以我和她的母亲都认为,这件看似关于“友情”的小事,确实是孩子内心的一根刺。

晓晓认为吧,人之初,性不同,有的孩子天性冷淡,有的孩子天性游离,但有的孩子却是天生重情义,以前我们把重情重义当成一个人最重要好的品质,但现在看来,这对自身的伤害未免太大了一些。我在接访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真情实意的对他,把他家人当成自己爹妈来对待,对他所提的要求毫无怨言绝无二话,为什么他要这么对我?这种来自于配偶的伤害不限男女,只是女的比例比男方多得多而已。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是俗话的俗话,那就是“在一段感情中,谁先动心谁就输了”,我看最准确的是“在无论何种感情中,谁先用心,谁先离不开谁,谁就输了”。比方说在爱情中,男的大多数都是先追求女的,但从男人的角度来说,新鲜感是一时,在他发情的那个时间点上,正巧出现了他喜欢类型的那个姑娘,所以,他会为了繁衍的进化使命而去追求这个姑娘,姑娘也许从一开始不甚感冒,但一来二去,里面掺杂了很多浪漫的细节和感动的元素,姑娘就爱上了,这个男人爱上了和女人爱上了不是一个概念,男人爱上是一时的,就算那个节骨点出现的不是这个姑娘,出现的是B姑娘C姑娘D姑娘F姑娘等等,只要符合男人的审美点,他就会采取进攻模式,人饿的时候还管你这个饭是馒头、烧饼还是米饭的吗?只要能解饿,啥都行。但女人可不是,女人的感情来得慢,但坚实牢固,她的饮食习惯只能吃米饭,饿死了也不能换样,所以在恋爱前期,总是女人去改造男人,男人也乐得顺从。但到了后期,女人已经渐渐习惯了和男人的相处模式,男人又反过来开始渐渐试探女人的底线,层层加码,把自己伪装成米饭的外壳一点一点的试探性脱掉,女人也开始慢慢接受并适应男人的转变,除非闹得不可开交,有原则性的大问题,否则一般女人我估计不会和男人主动分开,只会抱怨几句而已。毕竟在两性关系上,女人向往稳定的感情要多过于男人,从古至今,男人的梦想就是夜夜当新郎,新娘要换的那种。要是哪个女人梦想着夜夜换新郎,那简直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回到同性,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就脆弱多了,和平时期,大家不需要拧成一股绳的对抗外敌,优越的环境之下,不可能有长久同心同德的感情出现,两个女人在一起久了,也容易审美疲劳,更容易计算付出,女人本身是一种花蝴蝶似的生物,她们梦想着用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但成年之后发现自己的男人就认识世界两个字,其余的完全不搭杆,而且想征服世界的女人多了去了,自己也没有希尔顿的家世,也没有冰冰姐的美貌,更没有孟晚舟的才情,也没有董明珠的能力,所以,世界和自己之间隔着整个宇宙,就不要做梦了。因为世俗的捆绑,这一生征服的男人也有限,这有限的男人别说是世界了,就是自己家乡的县城也撬动不了,算了算了,能有几个好姐妹在一起围着说八卦也不错,你总逮着一个人唠叨自己老公没用自己婆婆是个废物没有一个能帮自己的,单位哪个小奶狗小狼狗的又给自己暗送秋波,无奈自己有那贼心没那贼胆,说这个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表现自己对感情的忠贞,你看我老公婆婆都是废物,我都不离不弃,第二点是别看老娘三十多了,照样魅力不减当年。这个女人和女人之间不外乎那点话题,天天拿出来说双方都会腻歪了,圈子就那么大,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人,该编排的都编排完了,反正你又不能编偶像剧,什么明星爱上我的桥段。久而久之,言语疲劳,就要伸展枝叶吸收新的伙伴,这样八卦起来有激情,有新鲜感,自然而然,这个友情的关注度就要转移了。这个道理成年人之间很容易理解,对于新鲜感一阵儿朋友多的孩子们也好接受,但总有高情厚谊拧紧一根筋的人,这个对于“感情转移”,人类性格的基本盘,他们就会怎么也转不过来这个劲头。

就像有的人能在失恋之后快速的走出上一段感情,很容易的就去接受新的感情,有的人却久久不能从失恋的伤痛中走出来,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像精神病一样看着一棵树就能落下泪来,时间长了,还能抑郁了。说好听了,这种人是对感情忠诚专一,但说的不好听,就是自我调节能力太差,承受能力略显不足。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其实在小学期间,我的女儿也遭受过这种来自于“友情的转移”,她也很想不开,为什么昨天还来家里和她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今天就能和别人一起玩不理自己,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说她坏话的呢?首先,我和她画了一张图,人的一生要遇见很多很多人,也注定了要和很多很多人成为朋友,如果她多了其他的朋友,不奇怪,你以后也会有其他的聊的来的人成为朋友。第二,朋友之间讲究的也是相互吸引,这个相互吸引,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上的,你看,你喜欢看书画画,喜欢吃蛋糕喝牛奶,但她却不一样,她喜欢户外活动,追逐男孩子玩,她觉得牛奶有怪味,蛋糕不好吃,这个,你们就玩不到一起,吃不到一起。第三,家庭差异,你去过她家,她家很小,但我们家却很大,她没有独立的房间,但你却有个公主房,别说在小朋友心里,就算妈妈是她,我也会觉得,哇,这个小朋友拥有的好多,但我却什么都没有,心里就会不舒服,为了避免把这种不舒服放大再放大,那我只能选择不给这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了,这样我的心脏就不会难受了。再后来,我又循序渐进的给她说了人性中的某些情绪点,比方说嫉妒,比方说滥情,再比方说,刷存在感。她也慢慢的去接受去消化这些东西,然后理解了我的主体意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在一起的时候好好在一起,不在一起的时候好好说再见,然后毫无负担的走向自己的下一段旅程。

生而为人,见过太多因情而困惑的人们,他们有的困在亲情的旋涡里无法自拔,有的纠结于友情的边界感怎么抓也抓不准,更多的是沉浸在爱情中,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些人们,大多都是重情之人(重情和负责任不是两个概念)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人性本淡,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冷,我自然不能上赶着对你热情,这种理念,要从小培养,长大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打着痴情而自暴自弃,折磨自己又折磨其他人的怨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