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行头有哪些讲究?

 茶香飘万里 2022-05-03 发布于山西

戏曲服装,古称“行头”。清代的《扬州画舫录》中讲到,“戏具冠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京周行头分“大衣箱”、其箱”、“盔头箱”、 “靶子箱”。地方戏曲如流行在浙江金华一带的古老周种费剧,行头分“头箱”、“盔箱”、“三箱”,大同小异。

戏曲行头有哪些讲究?

戏曲服装,初无定式,怎么穿也只有大略的规定,据《昆曲演出史释》记载,《浣纱记》最初演出,服色仅五大类,即冠服、戎服、道服。艳服。素衣,很简陋。后来,戏曲服装向精美、多样化发展,到了清代中叶以后,戏曲服饰穿戴规制,也已相当细致、严谨。故而,艺人中流传“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事实上戏曲服装并不讲究历史时代的精确、真实。现在戏曲舞台上演出传统戏、古装戏的穿饰,是过去沿用下来的,采用的服装式样主要是明代的式样,其中也有唐、宋、元、清的款式。演出时,并没有什么朝代的戏,穿什么朝代的服装的要求;也包括不甚注意地区、季节的差别。“不穿错”是指涉及剧中人的年龄、社会地位、身份官阶、生活环境、性格品质等方面,这也是一种程式性的规范。

在戏曲舞台上,皇家和大臣的服装多用龙纹图案,即蟒服(类龙,五爪、蟒四爪),根据颜色又分上五色与下五色。上五色为:大红蟒、绿蟒、黄蟒、黑蟒;下五 色为:湖色蟒、粉红蟒、酱色蟒、深蓝蟒、赤红官衣:中下层官员穿,胸前有方补,分紫、红、蓝、黑等颜色。女官衣有红官衣与香色官衣二种,前者新娘穿,后者老旦穿。

鹤、牡丹等图案,也有不绣花的素帔。

皖:用缎子做成,又叫缎帔,大领对襟,带水袖,绣有龙、凤、鹿、

开氅(婺剧叫开合);军中武将的装束,类文官的帔。大领大襟,带水袖,绣有虎、豹、狮、象等图案。

的子,是古代的便服。倒天襟,非水袖有软(用绉绸)、硬(用敏)、素(不绣花)之分。

富贵衣:黑褶子上缀有若干块杂色绸子,表示破旧。

裙:女角用,但剧中净、丑、末及扮演病人也用。

斗篷(婺剧叫口钟):连帽子,行旅、御寒之服。

桤菲:武将之官服,胸际有护心镜,腹间两肩多绣虎头。

便靠:专为女将用,周身无飘带,不扎靠旗。

衣(老军、报子一类角色穿)。

打衣:又名英雄衣,系紧身小袄,便裤。

八卦衣:样式与褶子相同,绣有太极八卦,镶宽边,腰间有绣带(常士所服,其图案象征智慧和道术)。

戏曲行头有哪些讲究?

还有官衣、古装、八仙衣、太监衣、龙套衣、马褂、马甲、云肩、坎肩等等。京剧的服饰要求比较严格,也十分讲究,如颜色分等级,穿戴时不能混淆:黄色为尊,其递次为紫、红、蓝、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越剧的服装。越剧刚进入上海时,演大戏采用的也是传统服装。40年代,有胆识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首先倡导搞越剧改革,聘用编、导等新文化工作者,确立“编导演音美”五方统一协调的艺术创作制度,对越剧进行从剧目、表演到灯光、布景和服装的全面改革、提高。在服装的样式上,借鉴古代仕女画,旦角服饰尤为明显。上衣有圆领、斜领、对开领;袖子有用水袖和不用水袖放长袖两种;裙子大多做成百褶裙,系在上衣外面,有的还在长裙外加一短腰裙。服装的色彩上纱、尼龙纱,给人以轻盈、柔美、洒脱之感。

戏曲行头有哪些讲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