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也称耳膜,为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3.5 cm,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 mm,宽约8 mm,平均面积约90 mm2,厚度0.1 mm。鼓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50°,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 ![]() ![]() ![]() ![]() ![]() 患者突感耳痛、听力减退,可伴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单纯的鼓膜破裂听力损失较轻。压力伤(如爆炸伤)除引起鼓膜破裂外,还可由于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及严重耳聋。鼓膜多是不规则状或裂隙状穿孔,直接外伤引起的穿孔一般位于鼓膜后下方,间接外伤引起穿孔多位于前下方,且外耳道可有血迹或血痂,穿孔边缘可见少量血迹。若出血量多或有水样液流出,示有颞骨骨折或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耳漏。 ![]() 早期的穿孔多呈裂孔状、三角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可见创伤性特征性体征,即穿孔边缘锐利、卷曲、周边附有血痂或穿孔边缘鼓膜有表层下出血(图3)等。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虽然大部分鼓膜小穿孔经过保守治疗能自行愈合,治疗周期一般在数周至3个月不等,在治疗期间的耳鸣、听力下降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且继发感染会造成永久性鼓膜穿孔。 在外伤早期利用耳内镜用浸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贴补对穿孔的鼓膜愈合能起到一个桥梁支架作用,使穿孔边缘的肉芽顺“桥梁”健康地向中心不断生长,形成新鼓膜,防止再生膜内陷粘连。同时可以迅速恢复鼓室的生理环境,减轻患者的耳鸣、耳闷等不适症状,促进穿孔鼓膜的愈合速度,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 但针对中等大穿孔患者而言,常遗留鼓膜穿孔未愈和反复中耳感染及听力下降的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愈来愈受到推崇。 ![]() 1.耳内镜纤细、无需使用前鼻镜撑耳。患者无因撑耳所带来的耳痛和不适。 2.直视下操作照明良好,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结构显示明确,尤其对于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前壁后凸、下壁高拱和鼓膜穿孔位置偏前、偏下的患者,减少了切口。 3.方便简捷,便于移动。无需患者术中反复调整头位。 4.易于操作,门诊手术室即可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但耳内镜操作亦存在不足,镜头需反复在碘伏棉球上擦拭以减轻镜头起雾,术中因患者耳毛密长影响镜头的清晰度,术中操作不能碰撞外耳道壁,尤其是前壁、下壁,以免擦伤皮肤引起外耳道出血和血肿,遮挡视野,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患者痛感,故手术操作时提前将需要的手术器械准备于右手可及的位置,保持手术台面整洁、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光源的热效应损伤。 参考文献: [1]王跃建,虞幼军.耳内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3-184. [2]韩秀华,王成娟.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208,1(27):264. [3]王恩银,莫耀南,李凡等外伤性鼓膜穿孔致伤方式12例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6):605. [4]姜妍,李江平,王鹏举.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鼓膜穿孔修复材料的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27(6):623-625. [5]赖彦冰,虞幼军,侯昭晖等对耳内镜手术的思考[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5(4):426-430. [6]张春林,邓原,龙丹等.耳内镜下鼓膜大穿孔鼓室成形术及其临床疗效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6):897-903. [7]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l102-1103. [8]王贤文,田道法,陈协云,等.掌拳打击所致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回顾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6):355-357 [9]邓明朝,龙朝庆.外伤性鼓膜穿孔外科干预及自然愈合的比较.实用医学杂志,2011,12:79,80. [10]蒋志毅,盛成,张亚军等.外伤性鼓膜穿孔听力分析36例.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57. ![]() |
|
来自: 潘生丁 > 《耳鸣,眩晕,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