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汤 治阳不胜其阴,乃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青白瞖见于大眦,及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足厥阴肝经气,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瞖内阻也。 当于太阳少阴经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阳气,冲天上行,此乃先补其阳,后于足太阳太阴标中(标者头也),泻足厥阴肝经火,下伏于阳中,乃次治也。 《内经》云:阴盛阳虚,则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此治法是也。 每日清晨,以腹中无宿食,服补阳汤,临卧服泻阴丸。 若天色变经,大寒大风,并劳役,预日饮食不调,精神不足,或气弱,俱不可服; 待体气和平,天气如常,服之。 先补其阳,使阳气上升,通于肝经之末,利空窍于目矣。 肉桂(一钱,去皮) 知母(炒) 当归身(酒洗) 生地黄(酒炒) 白茯苓 泽泻 陈皮(已上各三钱) 白芍药 防风(已上各五钱) 黄芪 人参 白术 羌活 独活 熟地黄 甘草(已上各一两) 柴胡(二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大盏,去柤,空心服之。 本文摘自《兰室秘藏》,明德初心做适当注解,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 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