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935期:俗格评人俗眼看人这样的做法没前途,读历史内容太多怎么办?有一种突破口叫“根基性事...

 凯哥好心情f6v8 2022-05-03 发布于湖北

Image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Image


平讲平说2935期#

由于疫情很多景区都不能去,五一长假闲在家里,正好可以抽时间静下心来读点书。昨天我们提到了通鉴纪事本末这本书,今天沿着这个话题我们再往深聊一聊

很多朋友在读历史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就是人也多,事也多,感觉篇幅长,头绪多,信息量大,真的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这里有一种读历史的方法推荐给大家,这种方法就是从根基性事件入手去阅读历史学习历史。什么是根基性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对未来发展趋势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事件。

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通鉴纪事本末这本书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专门记载的都是三国的历史,其中第九卷写了三件事:第一,曹操篡汉;第二,孙氏江东;第三,刘备据蜀。而在描述刘备的事业发展进程当中,有两个事件值得大家关注,首先在开篇写到了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个人的交往,此后又用很大篇幅写了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件事。刘备的一生起伏跌宕,遇到了那么多人发生了那么多事,为什么单独要强调这两件事?那是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根基性事件,因为这两件事刘备解决了和谁在一起的问题,解决了战略发展方向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一人安天下,失一人乱天下,找到人就找到方向,刘备在这方面是做对了做得很好。

第九除了写刘备,还写到了孙策占据江东这个过程。在这段500多页的文字当中,我关注到了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孙策和扬州刺史刘繇开战,有人建议刘繇重用大将太史慈。刘繇表态说,我要重用太史慈的话,人力资源专家许劭他们会嘲笑我的。分析一下刘繇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太史慈既不是豪门望族出身,也没有名师高人来铺垫引路,还有他本身又是个外来户非主流,所以刘繇就认为我用这样的人是没有先例的,我用这样的人专家会嘲笑我的。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领导者,刘繇不懂得破格用人,他用俗格去规范人才,用俗眼去看待人才,他的事业肯定是要崩盘的。

第二个细节,孙策把地方行政事务和军中的事务大大小小都交给张昭来处理,所以有很多人把平定江东的功劳和治理江东的政绩都归于张昭大家对张昭有很多赞美称颂之词按照一般俗人的心思,我是这个单位的领导,手下有一个下属,他居然比我闪光比我名气大,人们都赞美他认可他,那我往哪儿摆,他岂不是抢了我的风头不过孙策并没有这么想,他说的是,以前齐桓公重用管仲,把大事交给他把功劳归功于他,所以后来齐桓公才能称霸于天下。现在张昭很贤明,人们都称颂他,想一想我能任用张昭,他的功名不就是我的功名吗,我的这份事业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大家看到了,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能打败扬州刺史刘繇?表面上看是战斗力比较强,其实深层原因是双方领导力有差异,在选人用人方面表现出的水平完全不一样。孙策懂得破格用人,不用俗格评人,不用俗眼看人,而且懂得给人才提供空间和舞台,“搭台唱戏”,让人才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前面经常说的,千里马不要草料,千里马要的是草原”,而这些东西刘繇完全就不懂,所以他的最终失败其实是必然的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以上的这两个人、两件事、两句话看起来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它并不小,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根基性事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学历史就是要把握这种根基性事件,从中看到规律、看到趋势、看到方向,看到一个事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这个就叫做小细节,大趋势;小事件,大道理。把握了几个根基性事件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个时代的起落沉浮,一个人的兴衰成败。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