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为我国和平和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将领,我国于1955年举行了授衔仪式。其中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由伟人亲自主持。而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授衔典礼,则在国务院举行,由周总理为这些将军们颁发命令状。 紧张而有序的授衔典礼结束后,周总理发现有三枚勋章和一份中将的任命状还无人来领。抬眼望去,台下居然还站着一个人。周总理亲切地问道:“同志,你怎么还未离场?”这位将领尴尬地挠挠头说:“没叫到我名字。”周总理核对了台上的任命状,果然是他的:黄火星。那为何会闹出这样的乌龙呢?咱们后面讲。 黄火星人生经历 黄火星原名黄火生,祖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龚坊镇姚家村,在七岁时随父母逃难到江西景德镇。他的生父姓陈,家中共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因为家贫,母亲去世后无钱安葬,父亲将他卖给了景德镇瓷器工人黄聚发。黄聚发夫妇没有儿子,所以对黄火生视如己出,还花钱供他上私塾。 但好景不长,养母病逝后,养父黄聚发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气量狭窄,认为供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上学是不明智的选择,所以黄火生辍学到景德镇烧瓷厂当了学徒工。在此期间,养父为他娶了妻子。1926年,养父黄聚发病逝,继母头也不回地改嫁,黄火生再次成了无父无母的孩子。而且瓷器厂因不景气倒闭,黄家还欠下5000元的巨额债务,黄火生只好变卖家产打工还债。 在打工的过程中,黄火生认识了共产党员余金德和共青团员张炳生,并在二人的教育下参加了党领导的景德镇工人发动的春荒斗争。1930年10月,黄火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人青年团。他也是在此时将名字改为了“黄火星”,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次年,黄火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黄火星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浮梁司务长、红一方面军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五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等职。在解放战争期间,黄火星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及主任等职。1954年起,他担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周总理为黄火星单独授衔 那为何授衔仪式上没有念到他的名字呢?原来当天授衔将领较多,为了节省时间,20人一组上台授衔和接受任命。工作人员在念名字的时候,口一时秃噜,将“黄火星”念成了“黄火青”。黄火星担心有名字近似的将领,也不敢贸然上台。直到授衔结束,才发现台下仅剩他一人。 细心的周总理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为他单独补办了授衔仪式,将属于他的三枚勋章,以及中将军衔的任命书授予他。黄火星在庄严的乐声中接过了勋章和任命书,给周总理敬了个军礼。此后,他一直在岗位上任劳任怨,直到1971年在北京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