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冈仁波齐没有完成的事情会在俗世里完成

 东山高山图书馆 2022-05-0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1

上海电影节期间,阿球请我看了两场电影。《冈仁波齐》是我要求去看的,因为我对生死问题一直比较关心:如果人就一生,死后蛛丝不留,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一生是不是就意味在我们可以肆意妄为,为非作歹?当然我也没有指望这部电影给我一个明晰的答案,我不过想寻找一点点蛛丝马迹。

电影放了一会,阿球睡着了(居然没有鼾声,实在可疑:gay?),我睁大眼睛,觉得小说里也会有许多伏笔,伏笔里还有不动声色的起伏,让人眼眶一热的小细节,或者一些近镜头。但是没有,从头到尾没有:没有磕破的额头,没有擦破的手心。有的是反反复复的磕头,从他们的故乡一直磕到冈仁波齐。

这是一部纪录片电影,没有情节的设计。当初导演找到这几个人,说:想拍一部朝圣的纪录片,问他们愿意不?愿意!于是一个怀孕的女人;一个年纪大的老人;一个不谙世事的8岁小姑娘和她的母亲;一个屠夫;一个起房子摔死了邻居的男人,一个小伙子一起上路了。

人物结构非常完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经过了大风大浪,有不谙世事;有对现实的迷茫,有对出一趟远门的渴望;重要的是:有生有死!这些人把信仰这个东西覆盖了整个一生。这几个人物我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刻意的挑选,但是结构如此完整,甚至动人心弦。

从故乡开始,他们磕下了第一个长头,我突然眼眶一热,泪流满面。好在阿球没有看我,反正我喝醉了在他面前哭过了,不过那可以忽略不计,计了的是猪头。

图片

2

小姑娘8岁,她一定不知道信仰是什么,她也不会知道去冈仁波齐做什么,她也没有期望,不会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什么,但是她就去了。她病了的时候,老人商量:是不是让她休息一下,别磕头了,她妈妈说:让她磕,磕头有好处。这里的信仰不是个人的自觉,而是前辈的灌输,是一种继承,我觉得是一种移植。

移植的信仰有没有效果,我不知道。但是她被动完成了这一漫长的过程,能不能得到神的垂怜,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影响她以后的人生,让她坚韧不拔,相信的力量就这样落到了俗世的生活里,这是后来的事情。就是说冈仁波齐没有完成的事情会在俗世里完成。

还有一个屠夫,他在朝圣的前夕还在杀羊。他觉得自己杀戮过重,需要忏悔。但是如果这个屠夫不杀羊,村庄里各家的羊都自己杀,那这杀戮的罪恶是不是就均摊到了每一个人,那他的杀戮是不是另一种方式的救赎?除非大家都不吃羊,但是在那个地方,显然不可能。他一步一跪地磕到冈仁波齐,无非自己找一份安心,自己安慰了自己。

安心!是的,一步一磕头就是图一个安心。俗世的生活,事情总是如此具体,摸得着看得见,被伤害被羞辱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需要一种虚空的看不见的东西来安慰自己,必须永远看不见,必须永远摸不到,必须有这样偌大的空间成全十万里磕头。

这么远的头磕过去,不管能不能见到真神,以后的日子也会顺畅许多,因为这是艰苦的磨练,有了这样的磨练,人就会长出抵抗苦难,绝望的能力。

图片

3

什么是信仰?是相信!是在相信里机械而枯燥的重复,不停地重复!重复是有力量的。《冈仁波齐》就讲述了这种重复的力量。他们第一个磕头我热泪盈眶,第二个,第三个我只是无言地看着,但是导演就用这样的重复讲完了一个故事,重复到看电影的人心灰意冷,中途离场,但是他们还在磕头,一直磕到了冈仁波齐。他告诉你:这就是信仰。

这样的信仰我觉得它需要着回报:或者希望减轻自己的罪孽;或者希望自己好运;或者希望帮助别人。这些都是需要回报的欲望。我记得唐不遇写他小女儿的一首诗歌,女儿跪在神面前的祈祷词是:菩萨,祝你快乐!没有一个人万里磕头去,仅仅说这么一句:神啊,祝你快乐!

而信仰就是为了让人快乐。俗世的生活里,我们为了一栋房子苦苦挣扎,百折不挠,那房子就是心里的冈仁波齐啊;我们为了一个爱人苦苦守候,那爱人就是冈仁波齐;不同的是这些都可以企及,能够企及的就不是信仰。所以冈仁波齐永远是冈仁波齐,人们在有了房子有了爱人以后还会去冈仁波齐。

现实生活里,不管是被满足的或者没有被满足的,永远有一种虚空让我们在午夜惊醒:命运是一个无处安放的谜,冈仁波齐还是不会告诉你这个谜底,但是它会对你说:不要害怕,让谜语成为谜语本身,好好揣在怀里。

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有机会去看一看冈仁波齐,我没有想要实现的愿望,但是我相信宇宙间有神秘的东西和关系,我相信时间有重叠的地方,有拐弯的可能,我相信那个地方有宇宙埋下的秘密。

【注】电影剧照皆来自豆瓣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