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虚构的四大名将,明明子虚乌有,为何大家却信以为真?

 小天使_ag 2022-05-03 发布于湖南

提到《隋唐演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书中所塑造的隋唐十八好汉形象更是耳熟能详。

那这些名将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人为杜撰的呢?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真实历史上不存在的,大家却信以为真的“四大名将”。

武力的极致:李元霸

第一位就是李元霸。

作为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李元霸有万夫不当之勇,有关这一点,从书中他和各类豪杰的战绩中就能看得出来。

首次登场,李元霸与宇文成都比力气,宇文成都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却连李元霸的手臂都扯不动,就好像“蜻蜓摇石柱”。

再次交锋,是李元霸奋命剿灭宇文化及,战场相遇,他只用一个回合就生擒了宇文成都,直接一撕两半。

扬州护驾的时候,李元霸一锤砸飞了秦书宝80斤虎头枪,看的秦书宝瞠目结舌。

伍云锡与其交手,一回合后就败走,在与反贼交战的时候,李元霸一人压下十八路反王,逼得他们跪献降表……

就连死亡,李元霸都显得与众不同。

他并非遇到强敌,战死沙场,而是死于雷击,通俗来说就是被雷劈死的。

这也为李元霸抹上了一股浓厚的神秘色彩。

然而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却不是真实存在的。

而是作家结合李渊二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以及四子李元吉三人虚构出来的人物。

首先,李元霸借用了李世民的勇武。

在整个李家,李世民是个能征善战的猛将,有过许多彪悍战绩。

可是在隋唐演义中却有意弱化了李世民的个人武力,施加到了李元霸的身上。

其次,李元霸借用李玄霸的名字。

至于两人名字上的一字之差,是后世人为了避讳,有意选择与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不同的字所造成的。

除了名字外,李元霸和李玄霸基本上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毕竟早在李渊起事三年前,李玄霸就已经去世了,当时年仅16岁,根本没有子嗣。

最后,李元霸还借用了李元吉一部分的个人经历。

李元吉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射死,而李元霸则是因天雷而死,皆有“天命所向、自取灭亡”之意。

完美的人设:罗成

第二位则是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

李元霸虽然勇猛无双,但是在受欢迎程度上还无法和罗成媲美。

因为隋唐演义实在将罗城塑造得太过完美了:对兄弟重情重义、对上级尽心竭力、对家人爱护有加、对心上人一心一意。

除了这些内在的优点之外,罗成还生得一身好皮囊,在《说唐》中对他是如此描述的,

“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面如团粉”。

然而罗成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

而人们普遍认为这个人的原型是罗士信,因为二人有颇多相似之处。

第一,两人都相当勇猛,且武力高强。

罗成的武力不必多说,能排在隋唐18英雄中第7位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不用说他还有过击败李元霸的战绩。

而罗士信的骁勇也是有典可循的。

“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置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第二,两人有很多相同的经历。

根据隋唐演义记载,罗成曾经在瓦岗军中待过,后来瓦岗军败后,罗成就投靠了王世充。

之后因为不齿王世充的为人,最终投唐,在战场对抗中被杀,年仅20多岁。

而真实历史上的罗士信,同样也是如此,就连死亡的年份和地点都与罗成相同。

当然,由于罗成这个人物形象,只是从罗士信身上取材,并非直接化名借用,所以两人身上其实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比如隋唐演义中记载罗成是罗艺的儿子,而真实历史上的罗士信却与罗艺并无关系。

另外,两人虽然死于相同地点相同年份,但是死亡方式并不一样,罗成是因为遭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迫害。

在作战中已经受伤,却不得休息,最终在战场上中了苏定方的诡计,落入淤泥河中被乱箭射死。

而罗士信则是受李世民之命前去守城,最终城破被俘、誓死不降,这才被敌人杀害。

另外在隋唐演义中,其实是有提到罗士信这个人物的,是个憨傻的大力士。

这个人物跟真实历史上的罗士信就基本上没什么联系了,可以看作是另一个人。

而《说唐》中更是直接就没有罗士信这个人物。

由此可见,历史上有关罗士信的故事,基本上都被转嫁到罗成身上了。

最强的反派:宇文成都

而第三位就是被杨广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的宇文成都。

如果说罗成是隋唐演义中“最完美的人设”,那么宇文成都就没这么幸运了。

虽然他也有强悍的武力、俊朗的外表以及显赫的家世,但由于他是反面角色,所以这一切都沦为了陪衬。

非但没能让他增彩,反而让他显得愈发令人厌烦。

据《说唐》第17回描写,

“那宇文成都,身高一丈,腰大十围,虎目浓眉,使一柄鎏金铛,重二百金,乃隋朝第二条好汉”。

在李元霸正式出场之前,宇文成都是武将中武力极致的代表人物。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隋炀帝封为无敌大将军。

不过等到李元霸出场后,宇文成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仅当众出丑,落了个“天下第二猛将”的讽刺名号,就连他的仕途都开始坎坷起来。

毫不客气地说,隋唐演义中之所以塑造出宇文成都这样的角色,就是为了配合李元霸。

刨除李元霸这个对手身份外,宇文成都的经历可以说是平平无奇,充其量只是一个反派打手、高级保镖。

那么宇文成都这个虚拟人物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呢?

答案有5位,分别是宇文化及、来护儿、沈光、令狐行达以及宇文承基。

历史上的宇文化及就是武将出身,常年充当隋炀帝的保安和打手,再加上他的父亲宇文述是隋炀帝登基的功臣。

所以宇文化及有着官二代的身份,符合隋唐演义中对宇文成都的描述。

而来护儿先平南陈再征高丽,很得隋炀帝赏识,甚至一度充当过隋炀帝的左右手。

只不过后来在政变中被宇文化及杀害,因此人们认为宇文成都的形象吸收了来护儿的性格。

另外沈光与来护儿一样,也是隋炀帝眼前的宠臣。

据说沈光在年轻时就是个游侠,轻轻一跳,就能跳到十余丈的竹竿下,后来又参军夺魁,得到了隋炀帝的赏识。

他一生都对隋炀帝忠心耿耿,在宇文化及叛变后,他甚至一度谋划过要给隋炀帝报仇。

只可惜最终被宇文化及派人抓获,乱剑穿心而死。

从年龄、性格以及经历的角度来看,沈光与宇文成都是非常相似的。

当然,在隋唐演义中,宇文成都虽然非常忠心。

但是在《说唐》里,宇文成都却为了配合父亲篡位,勒死了隋炀帝。

而在真实历史上杀死隋炀帝的则是令狐行达。

虽然弑君,但这种行为在古代读书人看来很受诟病。

不过由于在部分书籍中,隋炀帝太过荒唐无度,因此令狐行达的历史形象还是比较偏向于正面的。

至于宇文成都的最后一个原型,则是历史上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承基。

不过无论是从年纪,性格还是经历的角度来看,这个人与宇文成都都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要说他的贡献可能主要就在于名字和家庭背景,毕竟宇文成都的真名应当叫“宇文承都”,因为宇文化及的儿子刚好排到了那一辈。

最后的余晖:薛丁山

第四位就是我们熟知的三请樊梨花的薛丁山。

与前面三位相比,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的辈分就要小得多了。

甚至可以说在整个隋唐演义中,薛丁山都可以说是类似于“收尾”的角色。

只不过这个角色的结局不太好,一家258口被斩尽杀绝,属实令人嗟叹。

原来,薛丁山小的时候就颇有武艺,能够去太行射雁补贴家用。

后来不幸被父亲薛仁贵射伤坠崖失踪,拜任王敖老祖为师,继续磨练武艺。

学成后跟随父亲一起去战场建功,很得高宗喜爱与信任。

在立下平定西凉之功、奉命扶着李治后,逐步成为了其父薛仁贵之后,大唐的另一位猛将。

然而,在某个元宵之夜,他的儿子薛刚因为喝醉酒不小心打死了一个皇子,导致唐高宗受惊驾崩。

按照唐朝律法来看,应当株连九族。

虽然李治在去世前跟众人交代过,此事只追究薛刚一人责任即可,但是那些想要除去薛家的势力却不答应。

最终事情闹到了武则天面前,而武则天早有除去开国功臣及其后代之意,于是最终薛丁山一家285口尽数丧命。

然而在真实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薛丁山这个人,薛丁山这个人物形象是在薛仁贵的儿子薛讷的基础上加以艺术改编形成的。

真实历史上的薛讷与薛丁山一样,也是一个沉着冷静的唐朝将领,同时还极其富有正义感,不喜欢趋炎附势。

据说在薛讷担任县令的时候,就有这样一段故事。

当时有一个富商贿赂了权臣来俊臣,而来俊臣也答应从义仓中取数十石米粮,交给这个富商。

只不过命令传到薛讷那里的时候,他直接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最终迫使来俊臣收回成名,薛讷也因此获得了刚正秉直的名声。

不过作为将军,两人的经历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当初突厥侵犯河北,边关告急,武则天在危急之中启用了将门之子薛讷。

让他带兵出征,不仅授予他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而且还让他做了检校左卫大将军,可谓是极其重要。

在后来率领军队抵御契丹的过程中,薛讷不幸军事失利,被削去爵位贬为平民。

直到后来10万吐蕃再次犯境,他才被武则天再度启用。

因为守卫边疆有功,他最终被封为平阳郡公,年纪见长后告老还乡,一直活到了70多岁。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这四大名将是虚构的,在隋唐演义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都是后期加工形成的。

像隋朝十八好汉中排名第4位的熊阔海,第5位的伍云昭以及第6名的伍天锡,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一点踪迹可循,最多只能找到类似的“山寨”故事。

由此可见,演义里其实虚构了很多东西。

另外,隋唐演义毕竟是小说,里面描述的很多东西都当不得真。

比如说虽然同为隋朝十八好汉,但是位列榜上前三甲的人,能够轻易打败后面15位。

别的不说,就说刚才提到的熊阔海,伍云昭以及武天锡,在李元霸以及宇文成都面前,根本就不是一合之敌。

不仅如此,在隋朝18好汉的榜单上,其实明确指出姓名以及排行的只有10来个人,像榜单12~15位就直接空了出来。

有人说空出来的应当是定彦平、左天成、来护儿、梁师泰四人,也有人觉得秦琼的箭术是王伯当教的。

而且王伯当还有过射死魏文通的战绩,因此榜单上应该有他的名字,总的来说是众说纷纭,截至目前仍旧没有一个定论。

抛开这些虚构人物外,即使是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经典人物,在演义中身上可能也被强加了一些故事。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程咬金了,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使用的是马槊,也就是马上所用的矛。

根本就不是双板斧,而且他只是瓦当大将,并不曾当过土皇帝,类似的故事并不在少数,因此大家还是应当理性的看待演义。

不过也是通过这些描述,让一个个人物更加栩栩如生,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属于隋唐的那段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