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代人着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穿着保守,思想落后”,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中,统治者不仅对女性思想进行禁锢,连穿着也要被套上妇道的枷锁。 “裹脚禁足禁露肤”成为了某个时代女子的硬性要求,在一些影视剧的宣传下,很多人对古代女子穿着繁琐、思想保守的场景深信不疑。 古代的女子真的如此保守吗? ![]() 一、出土文物的“衣衫”佐证李清照曾说:“乍试夹衫金缕缝”,在季节的变换中,古代人也会随之更换衣服,而南北朝以来形成的“换衣风俗”成为了青年男女向往的节日,每年的端午节都成了新衣更换季。“古代人穿衣比较保守”这个观点,在一些出土的文物中,怕是要被推翻了。 当你了解了明清以前的女子穿衣风格时,你会发现封建时期的女子也是时尚的弄潮儿,她们的开放程度不输现代社会,甚至比现代社会的穿衣风格更加大胆。 首先,我们可以从马王堆古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看出一二,素纱禅衣是西汉辛追夫人的最爱衣物之一,这件衣服长1.6米、两袖长1.95米,它的重量只有49.6克,在全球被称为最轻衣服。 不同于现在较为遮光的纱衣,这件纱衣的透光度高达75%,如果纱衣内部不穿内衬,可以说整个身体都会暴露无遗。 ![]() 通过参考相关史料可以得知:这件纱衣材质柔软,里面一般不会再套衣物,否则会影响它的美观和质感,这件纱衣贴身穿才能起到吸汗透气的作用。 所以专家推测:在西汉时期,这件衣服应当就是女子的外穿衣服,红肚兜在纱衣的笼罩下若隐若现,远超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当然,这种衣服只会在府邸中穿。 纱衣的制作成本极高,从抽丝到制作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只有皇亲贵族才能穿得起。辛追夫人只是官宦人家的一个代表,西汉时期,许多女子为躲避炎热大概也是如此着装吧。 如果说纱衣说明不了古代女子对的开发程度,那壁画则能反映一些社会现象。 ![]() 我们可以再来看一副从汉墓中出土的一幅名叫《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古画,这副古画再次颠覆了大家对封建时期女子的认知:虢国夫人着袒胸装酒,她穿着开衩较高的纱衣,里面的内衬一览无遗。 唐朝的许多壁画更是直观描述了当时女子生活的场景:为追求美和凉爽,衣服在飘逸的前提下分外薄透。 二、汉唐时期的“开放”记载《礼记·曲礼》中曾这样记载:“劳动毋袒,暑热毋褰裳”,汉朝统治者要求女子在劳作时不能提起裙子,因为当时还没有裤子一说,男女均为开裆裤,为了遮羞,会有裙摆做掩饰,但如果动作幅度大便会走光。 在农业社会,男女都需要劳作,穿着如此“危险”的衣服确实需要多加注意,为了不失礼,便给出了这个礼仪标准。 ![]() 众人熟知的“当泸沽酒”便是最好的写照: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力排众议回到成都老家后,便放飞自我地,豪情不减地典泸沽酒,夏天炎热二人均穿“犊鼻裈”,这种衣物类似于现代社会的三角短裤。 能够在熙熙攘攘的酒肆中穿着三角短裤卖酒,你还敢说后代女子封建保守吗?而敦煌石窟第329窟壁画中的唐代女性画像更能体现女子的大气时尚:女子两胸若隐若现,真空状态实在让人直呼:这也太开放了吧。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很多唐朝影视剧都较为大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据可依。欧阳询在初唐时期曾写下令人脸红的诗句: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方干也写出所见:“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半袖裙襦所着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装也。”半袖开领对于唐朝女子来说都是极为常见之事。 ![]() 唐朝时期,女子对服装进行了升级改造:之前的小领口变成了开敞的大领口,类似于现在的低胸装、一字肩,那个时代的低胸装远远超过现代社会的尺度,她们是半露效果、乳沟可现。 豆蔻年华的少女和上了年纪的妇女在夏季均穿着“露乳装”,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露乳”的半球女子,以至于唐高宗李治为肃清社会风气,曾两次下令:“要注意着装”。 李治对于这种开放的现象也是没法强令组织,毕竟这种时尚是整个大唐风气使然,连武则天都钟爱这种装扮。 每到夏季,街头巷尾都是一片 “雪白”场景,女子服装得“轻、薄、透”早已成为了时尚主流。 ![]() 这种时尚不分高低贵贱,有钱人家穿纱,贫困人家穿葛,无论是哪种材质,他们的衣服款式都是类似的,只是存在一个高配和“山寨”的现象,影响不了时代整体的发展。 宋朝之前,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服装款式、色瓷没有过多研究,但在宋朝时,统治者对民众穿着开始极大控制,由于倡导文治,程朱理学在整个宋朝被推广开来,而其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紧紧束缚着众人思想,服饰开始向另一种方向转变。 三、明清时期的“人性”束缚我们可以通过汉朝赵飞燕的“留仙裙”、杨贵妃的“石榴裙”来看出明朝以前的穿衣风格,它们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它的经典设计和人性理念。众人之所以对封建社会时期女子有如此呆板的印象,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明清时期对后代产生的影响,作为封建时期的最后两个朝代,明清时期距现代社会最近,他们的相关史料无形中左右着人们的思维。 ![]() 而明朝又是对女子思想较为禁锢的一个朝代,像“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思想都是对女子思想的最大束缚。 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直接强迫所有汉人穿上满人服装,实行一刀切的统治政策。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记载让众人对封建时期的女子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二是影视剧的误导,一些影视剧中总会把后宫女子的无权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恶意抨击女性来达到抬高男性社会地位的效果。 在网络发达的年代,众人接触网络较多,影视剧所带来的信息更是较为直观和直接,众人无形中都已经被灌输“男尊女卑、女子无权”的思想。 ![]() 中国具有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在不断的朝代更迭中,每个朝代都有它各自发展的特点,穿衣风格只是对一个朝代文化的影射,我们无权判断它的好坏,作为后来者,我们需要的是尊重历史,尊重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结语明清之前的许多女子和我们一样爱美爱时尚,她们在物质匮乏的背景下能够找出属于自己的时尚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通过这件事也在提醒后人:看事情要全面剖析,不能片面专一,每个朝代都在不断变化,并不是所有的朝代的女子装扮都是“包裹严实”。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今日之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都立足于世界潮流,这样的发展并非是朝夕之间,而是在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中而得,先人们在每个阶段的创新都是对后来者的不断启发。 看到古代女子的穿衣方式,才知道何为“彼一时,此一时也”,只有通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得出深层的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