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肇事,破财免灾”江苏陈某醉驾撞上廖某的车,下车求廖某私了,声称只要不报警,多给点钱都可以。最终廖某收了4.6万元了事。几天后,陈某报警称廖某敲诈勒索,警方不立案。陈某起诉,法院判返还4.6万。#江苏头条# (本案来源 裁判文书网) 廖某驾车送女朋友回家,不了途中遇上对面的张某驾驶左右摇摆的车辆。廖某赶忙停车,张某仍然撞了上来。 陈某下车后,晃晃悠悠地走到了廖某跟前,哀求廖某私了,不要报警。并且承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于是廖某称自己的车是为结婚刚买的新车,要求张某为自己买一辆车。陈某不同意,两人就开始协商,最终陈某陪廖某4.6万私了。 双方达成协议后,廖某承诺为张某保密。可是廖某万万没想到,6天后,陈某报了警,告廖某敲诈勒索。 警方受理后认为证据不足没有立案。于是陈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廖某返还自己的4.6万元。#普法行动# 罗翔教授讲过一个案例,即张三醉酒驾驶交通肇事后 ,当晚逃逸。关了电话。第2天到派出所报警自首。 案件中张三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已涉嫌危险驾驶罪。很明显张三逃逸是为了避免交警现场酒精测试, 如果血液内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ml的,张三将会被处6月以下拘役。同时将会被吊销驾驶证。 因此老司机都懂,如果只是醉酒驾驶逃逸后第2天自首,是可以免受牢狱之灾的。但是如果是构成交通肇事罪后逃逸的,那么将处3~7年有期徒刑。 具体到本案陈某交通肇事不构成犯罪,但由于醉驾很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所以陈某私了且等了6天,才到公安机关报警。 而此时的公安机关,已经无法取得证明陈某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证据。 那么,廖某借陈某醉酒驾驶向其索要4.6万元,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呢? 敲诈勒索罪要求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恐吓,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勒索他人财物的行为。 具体到本案,廖某并没有利用醉酒驾驶,来威胁恐吓陈某,使其产生害怕心理,被迫交出4.6万元的行为。 相反,廖某是在对方主动要求赔偿的前提下,与对方达成了赔偿协议。即使是口头协议也足以证明廖某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那么廖某与陈某达成的协议是否有效呢? 根据《民法典》 143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由此可见,廖某与陈某签订的协议是无效的,因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8条 驾驶人有饮酒嫌疑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本案中当廖某车被撞后,发现陈某酒气熏天时,就应当立刻报警。而廖某在没有履行及时报警义务的前提下就签订协议,显然是违法的。因此该协议从签订之日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最终,陈某向法院起诉廖某返还4.6万元。法院所支持了陈某的诉讼请求,也正是因为该协议是违法且无效的。 廖某向陈某返还4.6万后,可根据《民法典》的过错责任原则,起诉陈某且要求陈某承担侵权赔偿责任。陈某也将因饮酒驾车而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最后,当遇到对方酒驾的交通事故时,切记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警。自己也能得到全部赔偿。不要乘人之危谋取非法利益,以免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 关注我@木易聊法 多学法,少吃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