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瘤是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浅表静脉病变。临床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状如蚯蚓、形成团块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下肢。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劳倦过度、感受外邪、外伤等因素有关。本病经过手术治疗,筋瘤消除,可以获得痊愈,但有其他部位再发的可能,若病程日久可并发湿疮、臁疮。本病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症状: 下肢筋脉色紫、盘曲突起、状如蚯蚓、形成团块等。 治疗原则: 本病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轻症以调养为主,首选缠缚法,以改善症状,延缓病变发展。症状加重则宜适时手术治疗,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已形成湿疮、臁疮者应按照相应的处理原则治疗。伴有全身症状者,给予内服药物治疗。中医药对下肢静脉曲张引发的疼痛、肿胀、溃疡、淤积性皮炎等有较为明显的疗效。 本病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占周围血管疾病的90%以上。在长期站立或负重人群中发病较高,如营业员、教师、体力工作者等。 特征: (1)下肢静脉曲张会使患者小腿皮肤出现萎缩、脱屑、色素沉着,以及发黑、发硬,甚至溃烂等,严重影响腿部美观。许多患有静脉曲张的女性双腿爬满“青筋”,导致女性在夏天都不敢穿裙子、穿短裤,影响自信心。 (2)下肢静脉曲张会导致出现静脉炎、湿疹、出血等并发症。 (3)下肢静脉曲张还会造成腿部发炎溃烂。 必须注意:静脉炎和静脉曲张不是一回事。静脉曲张是静脉壁本身的病变,表现为腿上的血管如蚯蚓样弯曲,但是血流动力学正常,也就是血管里有通畅的血流。静脉炎和静脉曲张是两个不同的疾病。静脉炎是静脉里发生了炎症,可以是细菌性的炎症,也可以是无菌性的炎症。细菌性的炎症是指静脉有感染,比如曲张静脉旁的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在局部形成脓肿,影响到静脉就会造成细菌性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1)经常冒雨涉水、久居湿地而引起下肢肿胀、沉重疼痛、伴有口淡无味、畏寒肢冷等症,属寒凝筋脉证,治疗以温经散寒通脉为主,方用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散加减。 (2)因久站久立、双下肢浮肿、伴有酸痛、乏力倦怠、发病缓慢、病程长等症,属气虚筋脉失养证,治疗以益气养血、温经散寒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艾叶、生姜、川芎、桃仁等。平时可以适当抬高双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长期站立等。 (3)气滞血瘀,脾虚湿阻:筋脉隆起突出皮肤,皮色紫红,甚则肢体肿胀,舌质紫暗,可有瘀斑,脉涩,湿盛者,见舌苔白厚腻。治以舒筋活血,祛湿通络。方用通经活血丸(《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合二妙丸(《丹溪心法))加减。湿盛者,加萆薢、防己、薏苡仁;下肢水肿者,加木通、冬瓜皮;局部有紫硬条块者,加丝瓜络、川楝子、地龙;肢体红肿,加玄参、金银花、蒲公英。 (4)外伤瘀滞:方药选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怀牛膝、枳壳、丹参等。红肿热痛明显,加蒲公英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扭曲瘀结,加三棱、莪术、王不留行、路路通;肿胀明显,加猪苓、茯苓皮、泽泻等。中成药选用脉血康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外治法: 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以利回流,长期使用有时能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此法仅能改善症状,适用于病变局限,症状较轻;妊娠期间发病,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以暂行此法;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饮食调理: (1)保持低盐饮食。摄入的钠盐过多,会导致小腿肿胀,对血管造成压力。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组织的氧化作用,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3)多吃油菜,油菜具有清热润燥、舒张血管、行血破气、消肿散结、和血补身的功效,对于静脉曲张的恢复有帮助。 (4)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牛、羊肉以及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豆类制品。充足的蛋白质可以维持体内所有营养物质的平衡,增强免疫力,保护细胞,还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血液循环。 (5)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腿部的沉重感。 生活调摄: 由于本病的发生与劳倦过度、感受外邪、外伤等因素有关,所以平时变换坐姿、适当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穿弹力袜等,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1)避免同一个姿势长期的站立,如果是工作需要,可把重心轮流放在两条腿上,经常踮脚,或不时下蹲。 (2)长期坐着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变换姿势或活动踝关节和足趾;保持正确的坐位姿势,不要跷二郎腿。 (3)久站人群或早期的患者,可穿静脉曲张弹力袜,帮助静脉回流,预防和缓解筋瘤的症状。 (4)久坐久站人群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将腿抬高,缓解血液对下肢静脉的压力。 (5)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低盐、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饮食。 (6)适当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力,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预防筋瘤的发生。 (7)怀孕的女性要避免久坐久站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现在许多职业都需要“久坐”,有人说“久站”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而有的工作也需要“久站”,这和职业病的“鼠标手”相似,都是由于工作需要长期使用身体某一个部位造成的机体病变。但作为个人,用一下方法防止这种职业病的发生: (1)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特点的工作。个体差异使有的人不适合做某种工作,不要勉强为之。 (2)注意职业卫生。许多工作只要自己注意就不会影响健康。比如打字久了,可以活动活动手指。坐久了,直直身子伸伸腰等,都是有效的办法。 单方治疗静脉曲张: (1)妙治静脉曲张:用枸杞子泡酒,每晚擦一次,半年就完全好了。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补肝肾,益精血,明目。多用于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不孕;肾虚精亏,消渴口干,尿频,舌红;精血不能上济于目,眼目昏花,视力减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能治疗静脉曲张未见有人论述及记载。 (2)静脉曲张秘方:红小豆、花生米、大蒜头去皮、红糖各四两。用法:共煮烂食之,每日分3次吃,不出数日即可痊愈。 (3)鲜地瓜白矾外敷静脉曲张偏方。配方:鲜地瓜、白矾适量。将鲜地瓜捣烂如泥,白矾研面,两者混匀。用温水洗净患处,视患处大小,用纱布包些泥敷于患处。每天换1次。5~10天即可痊愈。 (4)下肢静脉曲张用米糠水治疗,具体方法:将一斤左右米糠(系大米米糠,即附在米粒外面的一层表皮)用纱布包扎好,放入盛有五斤清水的砂锅里,先用大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煮沸十分钟左右,然后使之冷却至40~ 50度左右,即可外洗患部。米糠可头煎、二煎混在一起用,用过后即倒掉,下次使用再换洁净的米糠水。也可将湿米糠用纱布包好趁温热时敷在患部。每天洗2~3次(多洗几次也可)。 米糠中药名“米皮糠”,出自《本草纲目》,别名谷白皮。味甘辛、性平,无毒。入阳明经,煎汤内服可治脚气。米糠含油,油中含有谷维醇、甘油三脂等多种甘油脂及维生素等。米糠中还含有一种多糖体,可增加细胞免疫力,阻止癌细胞扩散。常常把米糠磨碎后装在袋中浸泡在水里,每天早晚用米糠水来洗脸。长期坚持下来,肌肤变的水嫩白净。 米糠中富含的多种对人体有益成份,可发挥一定的治病功效。如含有维生素B,对治疗脚气病有效;含有神经酰胺糖苷,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所以可使皮肤湿润、白净。米糠中的某些成份通过抗菌消炎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力,促进了局部损伤皮肤、血管的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地。 验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1)洗敷方治疗静脉曲张,关节肿痛等症。 处方:苏木30克、秦艽15克、川椒10克、松节10克、制川乌15克、草乌15克、威灵仙15克、红花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芒硝20克冲化。水煎外洗,一副药用三天,药渣外敷。 (2)静脉曲张小腿痛特效:芍药100克、甘草50克、木瓜30克、伸筋草20克、当归15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3)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八味中药方(又名通经活络丸): 当归二十克,桃仁十克,红花十克,泽兰三十克,川牛膝十五克,赤芍十五克,川芎十克,丁香六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4)下肢静脉曲张疼痛者,用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重加祛瘀猛药。 比如用活络效灵丹加味蜜丸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元胡、白芷各50克,桂枝、黑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服。本方还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炎、下肢浮肿、疼痛等症。 (5)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处方:当归十克,赤芍十克,川芎十五克,苏木十五克,土元三十克,桃仁十克,红花十克,生地十克,桔梗十克,柴胡十克,川牛膝十克,枳壳十克,薏苡仁三十克,茯苓十五克,车前子三十克,地龙三十克,水蛭五克,红小豆三十克,连翘十五克,泽兰二十克,益母草三十克。 (6)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方:黄芪3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木瓜15g,红花10g,桂枝15g,血竭3g(冲服),川牛膝15g。水煎服,一天一付。 参考文献: 1.《外科正宗》曰:“筋瘤者,坚而色紫,累累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2.《医宗金鉴》曰:“夫肝统筋,怒气动肝,则火盛血燥,致生筋瘤。宜清肝解郁、养血舒筋法,用清肝芦荟丸治之。” 附录:现代医学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主要表现为下肢大隐静脉扩张、伸长、迂曲,产生患肢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严重者常伴有小腿溃疡或浅静脉炎等并发症。 患者多为运动员、教师等长期站立的人,站立的时候,重力往下,血液要从最远端的地方返回心脏,如果静脉功能不全,静脉会发生扩张、曲张,导致下肢静脉高压。 下肢静脉曲张虽然不疼不痒,不会威胁生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小腿溃疡、静脉血栓等严重后果 临床上把静脉曲张分成六级,一级比一级严重。 第一级是毛细血管的扩张,很多女士在大腿、小腿有一些红色的像蜘蛛网状的毛细血管扩张。 第二级,小腿上会有像蚯蚓状的青筋暴露,稍微有一些突出,成网状或团状,数量也明显增多。 第三级是除了静脉曲张以外还有水肿,走路时间长了肿胀、不舒服。 第四级会出现色素沉着、湿疹,很多患者会去皮肤科就诊,涂了外用药也无效,实际上是大隐静脉曲张引起的改变,皮肤增厚,营养障碍。 第五级皮肤会出现溃疡,但溃疡可以愈合。 第六级是最严重的,皮肤有不愈合的溃疡,多发生在内踝,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溃疡、溃烂,皮肤发硬,整个脚变黑。 静脉曲张属于不难发现的疾病,往往肉眼便可察觉。从外表看,早期下肢的皮下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然后逐渐出现皮下血管扩张、迂曲成团,久站后出现酸胀、疼痛的症状;发展至后期则可能出现肢体肿胀、可凹性水肿、皮肤瘙痒、皮炎、色素沉着、足靴区溃疡。继发浅表静脉血栓发作时,会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红、肿、热、痛,可触及条索样肿物。 诊断: 如果患者怀疑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建议做两种检查: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检查及下肢静脉超声。 瓣膜功能检查主要用来明确返流的严重程度,对静脉曲张的预后做出判断,指导接下来采取的治疗措施;超声则是排除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或狭窄、闭塞等情况,进一步明确静脉曲张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是否存在手术禁忌。 治疗措施: 本病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轻症以调养为主,首选缠缚法,以改善症状,延缓病变发展。症状加重则宜适时手术治疗,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已形成湿疮、臁疮者应按照相应的处理原则治疗。出血者宜紧急止血,以后再考虑实施手术。伴有全身症状者可予内服药物治疗。中医药对下肢静脉曲张引发的疼痛、肿胀、溃疡、淤积性皮炎等有较显著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