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才子多风流,杨绛凭什么与钱钟书厮守终身?

 麦青稻黄 2022-05-03 发布于浙江

作者/麦青稻黄
首发:麦青稻黄(maiqingdaohuang)




无论古代,无论现代,对于男人而言,什么最重要?——事业!
 
成就事业是男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男人一生的追求。成功的事业会给男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满足感、荣誉感、存在感,是男人生活幸福的重要基础。
 
一个女人,如果她毕生的愿望就是“以丈夫为事业”,更何况她有才有貌,有贤有德,俩人怎能不能厮守到老?!杨绛和钱钟书就是最好的姻缘,所以钱钟书说:杨绛是我一生的的妻子、情人和朋友;是我心里最好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与钱钟书相伴走过六十多年,历经人生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在三个人生阶段,我们来看看杨绛之于钱钟书所做的决定,足够看出这位百年罕见的奇女子。

这位中国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小说家、剧作家,是如何淡定从容,与世无争,甘一辈子做丈夫背后的女人,一生追随丈夫,奉献自己?
 
一、陪同丈夫留学,中断清华学业
 
杨绛是不折不扣的民国才女,杨绛被读者熟知,应该是在她进入晚年,岁月的积淀赋予她深厚又和婉的智慧光华,仿佛下午四五点钟的阳光,绚丽,柔美,暖和,却毫不刺目。在这之前,她广为人知的身份则是“钱钟书”夫人。
 
杨绛出生名门,父亲杨荫杭是京师检察厅检察长,大概就是民国时期京师检察系统的“一把手”。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与钱钟书相识。一个说“我没有订婚”,一个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结缘并在1935年成婚,从此成就一段六十余年的美满婚姻。
 
结婚不久,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其时,杨绛即将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她毫不犹豫地中断了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三十年代,一个女子能够考入清华大学是一件不易的事,但杨绛选择了追随丈夫,此生不渝。

 
游学的日子,无论在牛津还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俩相亲相爱的足迹,还诞下他们爱的结晶女儿钱瑗。
 
钱钟书是满腹经纶的才子,生活上却似一个孩子,非常不能自理。在这之前,杨绛也是双手不沾尘的大小姐,但她为了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揽下生活一切杂事:做饭制衣,无所不能。

即便在医院做产,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让钱钟书得以安心、潜心做学问。
 
二、辅佐丈夫写《围城》,甘做“灶下婢”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绛与丈夫选择了回国,辗转任教北大、清华等高校,同时从事文学研究。抗战八年,杨绛饱尝战乱之苦,她的心情是沉重的,她在抗战胜利的热切企盼中,艰难度日,她甘做“灶下婢”,辅佐丈夫全力创作《围城》,成为四十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


有一天钱钟书对杨绛说,他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极为高兴,催他快写。为了丈夫能够有充足时间写作,杨绛主动让丈夫减少授课时间,自己来承担更重的生活责任。

由于战乱,彼时杨绛与钱钟书的生活早已大不如前,他们很省俭,这个决定需要他们更省俭。恰好他们家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杨绛索性也不再雇佣女佣,只把女佣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

杨绛是外行,经常给煤熏得满眼是泪,又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种种艰难都不及要钱钟书写《围城》之迫切与终于,做灶下婢,杨绛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的,1946年完成。

钱钟书说: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敦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淡淡的言语,却饱含对妻子付出的无比感激与感动。
 

三、致力丈夫博学,九十高龄整理丈夫遗作
 
晚年的杨绛,生活不易,唯一的女儿和一生的伴侣相继离开,这种情景非一般人能够体味。但杨绛挺过来了,靠着她生来的坚倔,靠着哲学的救助,她要为丈夫坚守到、奉献到最后一刻,她要整理丈夫留下来的大量笔记,以此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在2003年谁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人物,杨绛被评价为: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感动中国的力量!
 
1998年,钱钟书去世后,年近九旬的杨绛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钟书留下来的零散而残破的手稿,一张一张精心拼贴起来,并井井有条地整理好,并陆续付梓。

其实尚在钱钟书卧病在床时,就有人想要出版他的东西,但是钱钟书就说:“我的东西,非要经过我自己审过,才能出版。”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存。难道就这么扔了吗?杨绛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整理出手稿,当做资料留下来。
 
睹物思人。在拼贴手稿的日子里,杨绛是怎样的心境,无人知晓。但她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个真正爱书的人,一个了解并尊重钱钟书真正价值的人,也是一位深情的妻子的唯一选择……
 
这些年,杨绛整理钱钟书的笔记,计有外文笔记一百七十八册,三万四千页;中文笔记部分大体数量与此相当。另有“日札”二十三册,二千余页,合在一起足足有四十卷。


杨绛回忆: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进进出出。

曾经钱钟书说这些都没用了,但真的没用了吗?那可是丈夫一生孜孜不倦积累的知识,对于研究他的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珍贵的遗产。我不能这么毁了它……
 
两年后,钱钟书手稿终于出版面世,这是杨绛不仅为丈夫,更为中国文化保留的至为珍贵的文化遗存。
 
终其一生,杨绛评价自己“我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痴气。这是钱钟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钟书。”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内秀之美的老人,一生视丈夫为重,虽集才华于一身,却总将自己放在一个辅助位置。

百岁高寿,传记作家想要写她的一生,杨绛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值得你们作家写,我干脆劝你放弃这项工作,不如多花点功夫研究研究钱先生的学问吧!”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我想这是对杨绛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吧。
 
钱钟书能有杨绛为妻,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泽,俩人最后成为文坛最羡慕的夫妻伉俪。
 
如今,杨绛以105岁高龄悄然告别人世,“他们仨”,终于团聚了,我们祝福老先生,一路走好!


我是麦青,读书、写作,分享知识干货,愿陪你一起步入书本里的别样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