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被大风吹倒

 夜间列车 2022-05-04 发布于江西

 

在静态管理三天后,老家村里检出了一例阳性。旋即,村里被划定为封控区,救护车进村,大白入场,乡亲们关门闭户,开始了“足不出户”的生活。

小村的名字,出现在当地新闻发布会的通报上。回顾历史,村子上一次这么出名,还得追溯到明朝时期。那一年,村里一位名门之女,嫁于当时的宁王,因贞洁大义,为小村挣得了几百年的名声。

两年之前,全国爆发的疫情并没有影响小村。四个月之前,城区又出现过一波疫情,仍未波及村里,乡亲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来得莫名其妙,来得毫无征兆,大家不知所措,只能呆呆地愣在那里。视频里,有乡亲带着哭腔自言自语——不能出门,地里的庄稼怎么办?

不知怎么办的,除了地里的庄稼,还有养的鸡鸭,还有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一辈子劳作的农民,真不知道该如何“静态”下来。

这是小村的艰难时刻。

每个人,都有艰难的时刻。“五四”前夕,莫言讲述了自己的艰难时刻。视频里,年近70的莫言,朴实地分享了两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一本在被迫辍学后手边仅有的《新华字典》,一阵和爷爷运送草料时突然而至的大风。

前者,陪莫言度过数十年孤寂岁月,成为他读书、写作的根基。后者,让莫言亲眼见证爷爷与狂风对峙时的模样,并从中感知个体生命的不屈。

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艰难时刻。疫情改变了你我,改变了世界,“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

不被大风吹倒——这是莫言写给当代青年的箴言。当时代的大风汹涌而至,如何才能不被吹倒,考验着个体,也拷问着群体。搏击大风,个体依靠自身的重量与力量,群体则需要坚定理想、锚定方向。

面对各自的艰难时刻,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想起小时候村里遭遇洪水的场景。村里一些水田,地势较为低洼,经常被洪水侵扰。每年一种下水稻,我们便开始祈祷洪水别来骚扰。

然而事与愿违。稻谷快要成熟时,洪水总是来造访。遇上连下几天大雨,上游水库开闸泄洪,村里的水田就遭殃了。洪水过境,低洼的稻田遭受“没顶之灾”,稻谷浸泡在水中,饱受摧残。

等到洪水退去,那些即将成熟的稻谷,绵弱无力,尽数倒伏。

此时,怨天尤人全然无用,必须尽快帮助水稻度过这个“艰难时刻”。乡亲们全家动员一起下田,清除洪水带来的飘浮杂物,将粘在水稻上的於泥冲洗干净,用手逐株把倒伏的稻株扶起,使其较快地恢复光合呼吸等生理功能。

一株株被扶起的稻谷,预示着收获的希望,对冲洪水带来的失望甚至是绝望。乡亲们相信,劳动创造生活,决不能放弃那些可以支撑自己的力量。

个体的努力,群体的力量,方能对抗各种各样扑面而至的“大风”。

祝愿可爱的小村,能够顶住这阵突如其来的“大风”。

祝愿每个爆发的个体生命力,都拥有了穿透时代的分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