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边漫话-长河说古之沈边篇

 新用户0773xNye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白马将军

沈村堡子在大渡河东的一片台地上,离公路还有些距离。已退休的董祖信老师是个“老沈村”,对沈边地方史颇有研究,我们一见如故。他的“安乐窝”就在宜牧古渡旁。说起沈村的历史,他一定要领我们先到半坡上原沈边土司衙门所在的沈村老街去实地看看。

白马将军墓上的亭子

一进村口,我们就被一座色彩鲜艳的亭子吸引住了。亭子矗立在进村道旁一片玉米地边的水泥台子上。董老师告诉我们,这亭子下面是白马将军墓。这白马将军墓是任乃强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到泸定进行考察时提起的。墓在岩洞深处,为保护这一“文物”,前几年村里特地用水泥将“墓”封住,并在上面建起了这个亭子,这样一来可保护里面的文物,二来来往行人也有个歇足,同时也为村子增添了一道风景。

离白马将军墓不远处,还有座规模不算大的白马将军庙。“白马将军”显然已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地方神。

 村头的白马将军庙

这到底从何说起呢?

原来,长河地方历来羌、夷、汉等多民族杂处,分属各部落领有。《唐书》有“黎邛二州之西有三王蛮”的记载。所谓“三王”即《通鉴》所说的后梁初的“黎雅蛮酋刘昌嗣、郝元鉴和杨师泰”,号称“金堡三王”。“三王”因通南诏“蜀主以漏泄军谋斩之”。《唐书》又说,“三蛮王盖笮都夷白马氐之遗种。”也就是白马氐羌之后。沈村地方就是三王中之刘王的领地。据此,任乃强先生推测,这白马坟也许就是当年的刘王之墓。

长河地方的百姓崇奉白马将军,不仅沈村有白马将军墓和白马将军庙,岩州的庙子里也供奉有白马将军,就在二郎山下近年重修的甘露寺,一进庙门,膜拜的也先是白马将军。

甘露寺中的白马将军像

在《元史》*中,还记述了一个有关长河地方羌民与白马将军的故事。说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1294年)平定四川后,将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都升为宣慰使,此举深得人心,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在碉门(今天全)地方,各民族间经贸往来,尤其是茶叶贸易,十分兴旺,无论羌人还是当地的妇孺老幼都可参加交易。在交易中也难免生出一些事来。一次因价格上的争论,发生了命案。杀了人,官府不能不管,于是“碉门鱼通司”就把凶手抓了起来。人一抓,事情就闹大了,羌部首领一怒之下,“断绳桥,谋入劫之”,将过河的溜索砍断,还打算前往劫狱。官府不知如何处置,“鱼通司”只得向省上告急。四川左丞汪

《元史》中的张庭瑞传

惟正向佩虎符、办理舟楫兵仗粮储的成都总管张庭瑞问计。张庭瑞对他说:“羌俗暴悍,以斗杀为勇,今如蜂毒一人,而即以门墙寇待之。”千万不可乱来,只宜遣使前往说明祸福利害,他们一醒悟,就可各自回去。可谁能担当这样的使者?汪惟正就说“使者无过于君”,只有劳总管的大驾了。张庭瑞“以宿卫从宪宗,伐蜀为先锋,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授元帅府参议”,是元初一位颇有胆识的著名将领,汪惟正要他前往羌地处理此事,他义不容辞,只带了几个随从就直奔羌界。羌人“陈兵以待”,张庭瑞即上前对他们说,杀人偿命,羌与中之法纪一样,“碉门鱼通司”抓了几个人,只是为了作个见证,你们竟这样无礼,若是省上将此事报告朝廷,会“召近郡兵空汝巢穴矣”。羌之酋长一听,忙丢弃枪弩,上前罗拜说,我近日撕裂羊的脾脏进行占卜,一见那肉的纹理就是吉兆,说有个白马将军来,不动刀兵事情就能解决。今天,果然是位骑着白马而来的将军,那敢不从命。慑于“白马将军”之威,此案得以顺利解决,只依法对杀人者作了理论,其余的全部遣放。并“遂以约,自今交市者以碉门为界,无相出入”。当时,“官买蜀茶,增价鬻於羌人,以为患。”张庭瑞看出这一问题后,决定变更茶引法,“使每引纳二缗,而付文券与民,听其自市于羌,羌蜀便之。”解决了羌蜀茶叶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难怪,羌民视骑白马的将军,是给他们带来平安吉祥的神。

* 见《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四张庭瑞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