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当新四军参谋长?叶挺和项英提名4人,主席却选了另外一人

 兵说 2022-05-04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北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先后接受了改编。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磕磕绊绊,最终在红军做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从最初4个军(军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的编制最后敲定为3个师(师长林、贺、刘)。
尽管与红军预期有较大落差,但好歹在1937年8月尘埃落定,陆续开赴抗日一线。
随后,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在短短25天接连在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取得大捷,证明了在共同抗日的大是大非面前,“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仍然有着巨大的威力。
但是,长江以南八省游击队的改编,在名称、军长人选等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尽管南方八省游击队人数不多,只能编成一个简编的军,但是南京方面还是想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蒋氏心仪的军长人选,一是爱将陈诚,一是老资格的军阀张发奎,但显然两人都不愿趟这个浑水。
为了给蒋校长一个台阶,陈诚和李济深举荐“北伐名将”叶挺出任这支部队的军长。
叶挺建议改编后的部队命名为“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的确非常适合出任军长:首先,叶挺出自孙中山先生的粤军,担任过大元帅府警卫团的营长,资历无人可比;其次,叶挺在广州起义后,由于被李立三等人错误处分,一气之下出国考察,脱党10年,南京方面放心;最后,叶挺虽然多年来一直隐居,但号召力仍在。
但是,南京的单方面任命,让延安方面不安,毕竟叶挺已经脱党10年,他出山领导新四军,还能不能保证这支部队听招呼?好在叶挺主动到延安沟通,表达了迫切希望回归组织的愿望,最终得到主席等人认可。为加强领导,坚持3年游击战的项英以副军长代行“政委”职责。
军长叶挺得到双方的认可,副军长项英也是召集南方八省游击队的一面旗帜,新四军军长、副军长人选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选定非常关键的参谋长人选。
军长叶挺心中,已有2个候选人:一个是南昌起义的同僚兼下属周士第,另外一个是叶挺独立团的老部下周子昆。两个人都曾是叶挺在孙中山大元帅府担任警卫团营长时的老部下,源出同门。
120师师长贺龙与参谋长周士第率部挺进冀中
周士第的优势,在于资历较老、征战多年,还是叶挺的同乡。
叶挺是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周士第是海南(原属广东省)乐会(今琼海)人,在传统观念里乡党、同学、战友袍泽观念非常重,叶挺对同是广东老乡的周士第高看一眼,也是人之常情。
周士第家境尚可,小时候读过私塾也上过小学和中学,文化基础比较好。另外,周士第是黄埔一期,毕业后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副队长,铁甲车队扩编为“独立团”后任营长、参谋长,北伐中协助叶挺大战汀泗桥、贺胜桥,为“独立团”赢得了“铁军”称号。
南昌起义时,叶挺是11军副军长兼24师师长,而周士第则是25师师长。
但是,起义军南下时周士第离队,直到1933年福建事变后重新回到红军队伍,长征后先后出任红15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全面抗战爆发后,被编入八路军120师任参谋长。
新四军成立时,周士第正随贺老总开辟晋西北根据地,挖角”有一定难度。
【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
既然“挖角”周士第有困难,叶挺还有一个候选参谋长周子昆。
周子昆是广西桂林人,工业学校毕业后加入桂军当号兵,后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班长。后任“独立团”排长参加了北伐,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战斗,攻克武昌后因功升任连长。
南昌起义时,周子昆任第4军军官教导大队大队长,起义失败后跟随朱德、陈毅参加湘南起义并上了井冈山。在苏区时,周子昆当过红1军团3军参谋长、红3军军长、红5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等职。长征时任红9军团22师师长、红5军团副参谋长、红军代参谋长。
新四军成立时周子昆在抗大任队长,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出任新四军参谋长。
南方八省游击队虽然人数较少只有万余人,但幸存下来很多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像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傅秋涛、刘英、粟裕、叶飞、高敬亭等人,几乎每一个人的资历都比周子昆更老。
【周子昆、张云逸、叶挺、项英、曾山]
除了叶挺心目中的周士第和周子昆,副军长项英也有自己的人选。
项英心中新四军参谋长的人选,都是坚持了三年游击战的将领,一个是和自己一起坚持了粤赣边游击区的留守主任陈毅,还有一个就是和粟裕一起坚持闽浙边游击根据地的“挺进师”政委刘英。
陈毅是四川乐至人,读完工业学校以后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参加了刘伯承、杨闇公组织的泸顺起义,南昌起义时追上队伍,火线出任周士第25师73团指导员,和朱老总带领起义余部800余人参加了湘南起义,井冈山时期是仅次于毛、朱的第三号人物,是苏区开创者之一。
反“围剿”时期,陈毅被排挤靠边站,任红22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主力红军长征后,陈毅在留守将领中并不显山露水,仅是办事处主任。随着瞿秋白、陈谭秋、何叔衡、刘伯坚等人牺牲,龚楚等人投敌,陈毅成为仅次于项英的二号人物。
南方八省游击队能召集上万人主要是项英的功劳,但是陈毅的作用也很大。陈毅能文能武,既担任过红4军前委书记,也担任过军事主官兼政委。新四军参谋长陈毅完全可以胜任,但有点大材小用,最终主席没有把他放在参谋长位置上,而是独放一面出任一支队司令员。
【刘英】
副军长项英青睐的另外一位参谋长候选,是政工干部刘英。
刘英是江西瑞金人,1929年加入红4军,5年以后已经是北上的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而当时的军团长是寻淮洲、政委是邓公的连襟乐少华,参谋长是粟裕。北上失利后,余部改编为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但是,刘英是优秀的政工干部,军事并不在行。
最后主席亲自点将,让和129师师长刘伯承同岁的张云逸出任新四军参谋长。
张云逸是广东文昌(今海南)人,读过私塾上过军校,还是老资格的同盟会员,参加过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在陈炯明部当过营长在许崇智部当过旅长,北伐时期是第4军25师参谋长。
红军时期,张云逸是百色起义红7军军长,还担任过红军总参谋长,是刘伯承的助手。由这样一位老人出任新四军参谋长,既能得到南京的认可,也能让新四军上下包括叶挺心服口服。
由于张云逸还是三支队司令员,实际上副参谋长周子昆一直代行参谋长职责,也算从另一方面满足了叶挺军长的要求。主席一个巧妙的变通,让新四军解决了参谋长的人选难题,得以顺利运转。
新四军5位“参谋长候选人”,命运各异:周士第是1955年的开国上将,周子昆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牺牲。陈毅是开国元帅,张云逸是开国大将,而刘英在1942年5月被重庆方面下令秘密杀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