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笔墨千秋
2022-05-04 | 阅:  转:  |  分享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个教案 课题:笔墨千秋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画法发展的历程和中国画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中用笔的方式方法,并学会简单的中国画画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活动,感悟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使之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中国画法发展的历程和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中不同画面笔法笔墨的运用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一副中国画为例……

【学生欣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认识中国画

归纳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在观察认识上,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在形象塑造上,主张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象外之象”、“得意忘象”的艺术趣味;在表现手法上,讲究笔墨,以书入画,通过笔墨的变化来呈现艺术心灵所直接领悟到的物态天趣,心与境的深妙凝合,以艺术想象来书写艺术人生感悟。

【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中国画,并简单说说画面中的内容及笔墨的运用,画面的意境。

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中国画作品。】

三、中国画的流变

1.以P2页图例为主: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

唐代《五牛图》

宋代韩滉《出水芙蓉图》

元代倪瓒《容膝斋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2.探讨分析:线描—工笔—写意。

【分析讨论这这些作品的特点等、如何发展变化?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四、中国画的分类(按照艺术表现手法):

三种形式: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

【归纳中国画的分类。】

五、用笔状物传情——笔墨的运用

中国画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绘的形貌、质地、明暗及情态神韵。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

以图例为主说明: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清代黄慎《渔翁渔妇图》

【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中国画中不同画面笔法笔墨的运用特点。

归纳总结。】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2个教案 课题:笔墨千秋课型:新授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的用墨的方法;2.了解中国画的意境和影响意境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中用笔的方式方法,并学会简单的中国画画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画面笔墨的运用,感悟其形质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学习和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用墨的方法

中国画的意境和影响意境的主要元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中国画的特点?

2.中国画的流变情况?

3.中国画的分类?

【学生回答。】

二、绘画特点:用墨赋彩

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技巧。墨中调入水分的多寡,运笔急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形成了画面线条与墨色的丰富多变。墨还可以结合色彩,形成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色互补的多样性。

以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为例讲解用墨的变化。

1.墨的层次及干湿浓淡。

2.墨的运用:不同破墨法的介绍。

3.欣赏黄宾虹《山水图轴》(近代)

【阅读体会。学生欣赏,观察分析,说说笔墨特点。】

三、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追求以画面气与势的表现、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变换、心与物的交融等方式经营特殊而隽永的意境。

1.落款及印章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2.黑白、虚实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3.中国画在画面上的经营位置:画家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创造的需要,匠心独具,创造出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1.以朱耷《游鱼图》(清代)为例分析、讨论、讲解说明。

2.以石涛《兰花图》(清代)为例分析、讨论、讲解说明。

3.比较:马远《踏歌图》、郭熙《早春图》(宋代),深远法、高远法。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代),典型的散点透视法。】

四、小结:归纳本节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3个教案 课题:梅竹言志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梅花花朵和枝干的画法。

绘画梅花的笔墨特点及表现手法,用笔的方法、笔墨的干湿变化。

教学过程:

一、赏析梅花,展示梅花图片。

梅花简介: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魁其枝态多变,花色美秀,幽香宜人,为人所喜爱。

【启发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展开关于梅花的讨论。】

二、吟颂梅花

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组织学生讨论。欣赏毛泽东的的《咏梅》,感受梅花的品质。

【梅花的生长习性、梅花的形态、梅花的品格。】

三、赏析作品

1.千百年来,画梅名家辈出,及至清代,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诸家,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当代的关山月、董寿平等都有大量的梅花佳作。

2.作品欣赏:赵之谦《花卉册页》—清代

吴昌硕《寻梅》—清代

齐白石《红梅》—近代

【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四、欣赏梅花画法视频

【学习画梅的步骤和技法。】

五、学画梅花,尝试笔墨

1.教师示范用笔用墨的方法:以课本中的梅花花朵画法和梅花枝干画法为例,边讲边画。

2.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体验笔墨韵味:尝试梅花花朵的结构与画法。】

六、教学拓展:学习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题材画法。

【课后收集资料或上网查阅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4个教案 课题:梅竹言志课型:新授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习。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竹子竹竿、竹枝、竹叶的画法。

绘画竹子的笔墨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竹子

竹子的特点:中长两头短,只需弯节不弯竿,节上左右生旁枝。

二、赏析作品

陈洪绶《竹石》—明代

郑燮《竹石图》—清代

石涛《梅竹》—清代

李方赝《寻梅》—清代

高剑父《雪竹》—近代

三、欣赏竹子画法视频



四、教师展示竹子画法

教师示范用笔用墨的方法:以课本中的竹竿、竹枝、竹叶的画法为例,边讲边画,详细讲解。

五、学画梅花,尝试笔墨

1.学习一些画竹的步骤和技法。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拓展

学习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题材画法。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5个教案 课题:寄情山水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1.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欣赏中国山水画法视频资料。

中国画简介,中国画工具、用笔用墨、树干和树叶的画法等。

教师阶段性进行强调、说明。

2.教师展示山水画树木的基本画法

教师示范用笔用墨的方法:以课本中的树干和树叶的画法为例,边讲边画,详细讲解用笔用墨、树干和树叶的画法。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6个教案 课题:寄情山水课型: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2.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学具:毛笔(小狼毫、中白云)、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教学过程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让学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中国写意山水的传统技法:

第一步,示范并讲解勾(板书:勾):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运笔以侧锋为主。注意观察山势的走向,山的形态特征以及山的前后关系。

第二步,示范并讲解皴(板书:皴):就是用墨画出山的表面也有凹凸起伏的纹理。可以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用以表现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质感,运笔以侧锋淡墨干笔为主。

第三步,示范并讲解染(板书:染):向光的地方亮,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暗,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明暗,以增强立体感。

第四步,示范并讲解点(板书:点):山上总会有一些小灌木、小石头,或者是远处看不大清的树木、房屋,那就用点来表示吧。可用浓淡大小不同的墨点来丰富山、石的结构。

第五步,重点练习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点叶,夹叶,灵活用笔。

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风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山、远山、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体验笔墨趣味,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媒体课件演示

运用“勾、皴、染、点”,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

媒体课件演示

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

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那部分画下来,并配以恰当的诗句,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山水画动人的意境离不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运用绘画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促进祖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7个教案 课题:用画笔触摸细节课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发现静物线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写生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的描写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物象的特征。

教法学法

自主欣赏、讲解、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分析列宾的油画《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2、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欣赏《x藏女孩》: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的线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感情?

归纳:构图丰满、线条丰富、刻画精细。

2、欣赏精细的描写其他作品:

(1)通过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2)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3)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4)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3、引导学生欣赏《血衣》。

4、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三、学生作业:写出《x藏女孩》的鉴赏短文。



四、创作表现

布置作业:用熟悉的工具描绘你认为富于生活气息的场景,尽量表现你观察到的细节。

欣赏、分析讨论,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欣赏《x藏女孩》,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2、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分析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3、分析细节有哪些。

4、分析人物动态、环境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小组合作进行。

尝试创作,按要求进行完成作业。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8个教案 课题:用画笔触摸细节课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尝试用铅笔淡彩(素描)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表现,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绘画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构图和改画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尝试用铅笔淡彩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

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自主欣赏、讲解、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优秀作业展评

展示上节课优秀作品。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构图和改画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

2、根据上节课草图,借助静物画作品的参照,尝试用铅笔淡彩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

3、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

三、用交谈的方式导入

1、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静物,用什么样的构图、色彩表现主题?

2、你打算怎样画这幅静物?

回顾上一课时的有关内容。

四、创作表现

1、画法建议:以草图上的物品为主体,参照图片上的背景、衬布的画法;以铅笔为主,浅色水彩辅助。

2、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六、教师总结

欣赏、评论。

听讲、理解、领会。

1、陈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及主题。

2、说说自己创作的方法和步骤及工具运用。

尝试创作,按要求进行完成作业。

发表不同的见解。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9个教案 课题:静物画有声课型:第1课时 5.静物画有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线造型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要学会并初步掌握线造型过渡画法的基本要求。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组合静物写生中要注意对物体的形象观察,理解,比较和概括能力。

重点提高并掌握线造型的基本要求难点提高线造型能力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0个教案 课题:静物画有声课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独立完成较完整的色彩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教师示范,使考生能进一步掌握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怎样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完整的色彩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静物色彩画的表现技法。

难点:如何把握画面整体效果、色彩变化、虚实关系、体积关系、水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2B铅笔、水彩纸、水彩笔、色彩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工具准备情况。

2、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认真看、认真听。

二、示范、讲授:

1、观察:静物形体的变化、色彩的对比、透视规律。

2、起稿:用2B铅笔起稿,注意构图饱满、形体透视、比例准确。

3、着色(考试时一般用二至三遍色完成):注意:①固有色、②环境色、③色彩变、④明暗变化、⑤前后关系、⑥主次关系。

4、刻画:

注意:①形体结构明显、②色彩变化统一、③物体边线虚实变化、④主次明显、画面生动、具有冲击力。

5、调整:整体——局部——整体。

三、作业要求与辅导:

作业要求:根据老师的示范过程,对同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学生写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总结:

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与课堂评价:

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示范,使考生能进一步掌握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并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完整的色彩画,培养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现能力等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式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亲耳目睹,直接感受后进行练习。经过我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和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画面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六、板书设计

5静物画有声

⒈观察

⒉起稿

⒊着色

⒋刻画

⒌调整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1个教案 课题:6、公益招贴设计课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标志特点、类型、用途,学习标志设计创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审美观。

重点:了解校园环境标志的艺术特征和构成形式。

难点:引导学生依据校园环境标志特点和用途,设计出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片,相关工具。

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标志图片、坐标纸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情景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随处可见,这些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北京奥运会会徽等标志,看后谈谈感受。

(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观性)

2、比一比:

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绿色食品等标志,每题10分,分数最高组为第一名。

(小组比赛猜标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讲点拨:

多媒体展示另两张标志图片,归纳出图形规律:

(1)以文字为图案(如《济》)

(2)以几何形为图案(如《宽容与尊重他人》)

(3)以各种具体形象为图案(《保护野生动物》)

总之,一个好的图形标志要形象简洁明了,易识别,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利用课件演示,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象直观地了解图案设计规律)。

三、小试牛刀:

联系校园生活,标志创意举例:

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

如设计爱护校园花草的环保标志:①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绿树);②由外形和特征产生联想;③对基本形进行图案装饰或有机组合;④对主题的辅助图形作构思联想(手的呵护);⑤变形与调整设计元素,最终合成标志。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联系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标志的方法和步骤)

1、作为校园主人,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的校园哪些地方需要标志,请借助园规、直尺等工具,为学校绿化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2、要求:标志大小、形状、色彩自定,形象要鲜明,独特美观。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互相合作,给有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发现有创意作品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启发。

五、作业展评:

1、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述创意。

2、学生互评(是否突出了标志特点,构思是否合理,创意是否巧妙,是否易于识别并使人产生深刻印象。

3、教师评选“最佳创意标志”、“最佳小设计师”。(通过作品展评,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价值)。

六、作业与课堂评价: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识别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程度,我主要采取启发讨论法,以大量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困难,本课利用大量的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七、板书设计:

6公益招贴设计

1.标志种类、用途

2.标志特征:简练、概括、独特、美观

3.标志图案规律

4.设计标志方法步骤: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2个教案 课题:公益招贴设计课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创意用图文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片,相关工具。

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标志图片、坐标纸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爱的奉献》之歌。

师:这是一首公益歌曲,除公益歌曲我们还知道什么公益活动?

生:电视广告:濮存昕做的有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广告。师:什么是公益活动?

生:回答,教师总结

播放课件:什么是公益活动?

公益是指公共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公益事业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事业。如:救助灾害、救助贫困、扶助残疾人、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二、精讲点拨:

1、师:除了公益歌曲、公益电视广告片,还有什么形式能表现公益活动呢?

播放课件:本课主题《公益招贴画设计》

2、师;招是招引注意,贴是张贴,工艺招贴是以社会公益性问题的行驶为题材,一般矗立或张贴在广场、街头、小区、学校等明显位置。

3、师:公益招贴画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课件分析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三、小试牛刀:

播放课件:公益招贴画的特点:

1)鲜明的图像

2)简练的文字

3)强烈的色彩

4)准确生动的传达信息

4、分析作品:

1)师:我们先欣赏书中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都有什么表现形式、表现什么主题?

(1)爱鸟月(2)香港戒烟广告(3)制止它(4)绿化祖国(5)和平招贴

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合作交流探究,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给与鼓励和支持。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外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表现什么主题,有什么含义?

(1)鱼、枕头(2)小鸟期待什么(3)地球会说话吗?

学生继续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品展示:

5、师: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分析,我们来掌握一下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

播放课件: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

1)确立主题

2)安排构图

3)色彩搭配

4)绘制方法

播放课件:欣赏学生作品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主题,创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学生自评、互评,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构思意图。

五、作业与课堂评价

公益是指公共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公益事业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事业。如:救助灾害、救助贫困、扶助残疾人、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重在创意的表现,卷面要整洁。

六、板书设计

公益招贴画的特点:

1、鲜明的图像

2、简练的文字

3、强烈的色彩

4、准确生动的传达信息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3个教案 课题:远古的呼唤课型: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原始风情,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投入地参与制作与表演,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

重点: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教具准备: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具准备: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音乐导入

学生听完音乐后,谈一下听后的感受,教师引入课题《远古的呼唤》。

出示学习目标。

二、精讲点拨:

欣赏图片,了解远古时代的面具,服饰的特点。

(一)在大屏幕上欣赏远古时代的面具及服饰。

小组讨论回答远古时代的面具,服饰的特点。

教师总结:

面具特征: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

服饰特征: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二)了解面具知识。

在大屏幕上出示面具的知识,学生朗读了解。

三、小试牛刀:

根据故事,制作面具。

(一)小组讨论,回答制作面具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欣赏几组面具。

(三)学生根据故事,小组合作完成故事各角色的人物面具。

(出示两个剧本,小组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自己设计剧本。)

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合作展示,说明创意并简单表演

1.邀请同学上台展示,并说明创意。

2.根据剧情,分角色简单表演。

3.师生一起欢呼,尽情释放激情,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请每一个制作的同学到台上来展示一下。

六、评选优秀小组。

板书设计

远古的呼唤:

面具(制作)

脸形

变 五官

脸部装饰(与众不同)

头饰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4个教案 课题:远古的呼唤课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原始风情,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投入地参与制作与表演,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

重点: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教具准备: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具准备: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安排——舞台剧表演

1.提供学生自由展示的舞台。

2.根据剧情,分角色简单表演,进行表演尽情展示作品。

(1)、有的组用原始社会交易、交换的场景剧情,来充分展示具有原始风格的陶艺、工具等。他们重点是交换的场景,交换的物品制作。

(2)、有的组用劳动的场景剧情展示小组作品,有的小组以歌颂丰收的舞蹈剧情来展示小组作品……。

设计意图:

展示大家的创作,说说创意,领略来自自己手下的原始风味。简单的表演是对本课的总结,具体的制作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发挥制作的实际意义。在展示和表演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访谈、评价和延伸

1.“你为什么这样装扮?”

2.“通过这一堂课,对原始有了怎样的感受?”

3.“会不会再去尝试?在今后的生活中,对具有原始风味的东西会不会特别留意或者收藏?”

设计意图:

学生兴致颇高的时候,叫他们安静下来说点什么,听点什么不太可能,所以把访谈和评价放在课后,实际上是想尝试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有时候,我觉得评价不一定是在课中,也不一定是全体,当大家安静地坐在一起,找几个有代表的人说说想法,也能基本上了解大部分人的思想。至于说到留意与收藏,不过是想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地去留意“艺术”乃至“原始艺术”而已。——毕竟,参与制作是重要的,提高修养也是重要的。

五、作品展评小组评价师生互评



远古的呼唤:

面具(制作)

脸形

变 五官

脸部装饰(与众不同)

头饰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5个教案 课题:中国山水画课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课后反思:









批注:















































































编写时间:2018年9月1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16个教案 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映示国画作品《虾》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课后拓展













课后反思:













批注: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