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与千秋史三:《资治通鉴》的字缝里藏着智谋“九阳神功”

 罗宋汤的味道 2022-05-04 发布于青海

在“毛泽东与千秋史”的前两篇文章中,我系统地研究了毛主席的读史方法论:

简而言之,是以《资治通鉴》为纲,以《二十四史》为目,全方位地研究中国历史。

第一阶段:采用“以点带面、经史合参”的广读法与“扎硬寨、打呆仗”的攻读法。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广读精读史书。

第二阶段:采用“设身处地,揣摩通透,对比反思,切记体察”的十六字方针,从纸面的表象透射到历史的真相,破译古人的思维智谋密码。

第三阶段:最终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文章图片1

毛泽东读史

这个读书方法听起来热血沸腾,但仍有不少朋友存在疑问:

这套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能用吗?如何才能具体运用到自己的读史学习中呢?

我就以“文师堂”的读史研究为例,做一个示范吧。

“文师堂”这个号,主要是记录我个人的读书修行历程,目的是通过文章写作的“输出”,倒逼自己深度学习的“输入”

目前文师堂主要写作两个方面:毛泽东思想韬略与经典历史智谋案例。

左手翻阅以《毛选》为主的毛主席著作,学习毛主席的胸怀、境界、思想、韬略;

右手翻阅以《资治通鉴》为主的历代史书,读史以明智,破译历代智者的思维密码。

以毛主席为师,学习老人家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历史为案例,用于练习实操。“经史合一、经世致用”,是我目前采用的读书修行方式!

那么,作为毛主席的小学生,我是如何运用毛主席的读史方法的呢?

文章图片2

所学形式:“共读共学、联合作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如果只是一个人躲在书斋里苦读,不与人交流,那是很难有实质性提高的。

青年毛泽东在给陶毅的信中总结了“共学共读、联合作战”的意义:

个人虽有一种计划,像“我要怎样研究”、“怎样准备”、“怎样破坏”、“怎样建设”,然多有陷于错误。错误之故,系成立于一个人的冥想。

一个人觉得虽好,然拿到社会上,多行不通。一个人所想的办法,尽管好,然而知道的限于一个人,研究准备的限于一个人。

这种现象,是“人自为战”,是“浪战”,是“用力多而成功少”,是“最不经济的”。

要治这样一种弊,就是“共同的讨论”、“共同的研究”、“共同的准备”、“共同的破坏”和“共同的建设”。

“浪战”是招致失败的,是最没有效果的。共同讨论,共同进行是“联军”,是“同盟军”。

我们非得力戒浪战不可,我们非得组织联军共同作战不可!

受此启发,我邀请几位好友进行组群读史。

有案例一起讨论,有问题一起剖析,有观点相互碰撞,有想法切磋交流。

目前,我们每天剖析一个《智囊》案例,日拱一卒,扎实推进!

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极好,既提升了兴趣,克服了惰性,又在智慧的碰撞中深化了思考。

共读共学,联合作战,这是文师堂读史的重要形式。

文章图片3

毛主席在阅读

文章图片4

所读书目:“日拱一卒读《智囊》”、“十年持久读《通鉴》”

共学共读是形式,关键是内容。

文师堂读史,参考毛主席的所读之书,分成两条线路:

一是“日拱一卒读《智囊》”,每天从冯梦龙的《智囊》中摘取一个案例进行研究。

冯梦龙的《智囊》,是从历代史书中摘录的智谋案例集合,共计一千二百余则故事。

这些案例通俗易懂、网罗万象,很有参考借鉴价值。

大自安邦治国的经国大略、治军作虞的用兵之道、断案决诉的明察睿智,小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逢凶化吉的聪明机智,都包揽其中。

毛主席对《智囊》也是非常喜爱,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此计划是文师堂读史的“开胃菜”,是入门阶段,通过日拱一卒的形式,形成读书思考的习惯,全部完成,估计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这样化整为零,日日不断,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零碎时间,把刷剧看手机的时间转化成读书读史,从浅思考上升到深度思考,这是很有意义的。

二是“十年持久战”,聚焦精读《资治通鉴》与《二十四史》这两部书。

这两部书的研读是文师堂读史的重中之重,采用的是毛泽东点评批注版。

我将按照历史时间轴的顺序,精选古人的政论、军谋、计策、大事决断、要事分析等案例,进行深度复盘思考。

尤其是对毛主席的点评之语,要特别重视,精读细读。

随后文师堂将陆续推出《毛泽东与千秋史》系列文章,前三篇是毛泽东的读史方法论,后面的文章是解剖分析毛主席点评过的历史经典案例。

我的意图是透过毛泽东的寥寥数语的批注,复盘他的思考轨迹,让自己也体验高维深度思维分析问题、降维打击的快感!

这是个为期十年的读书计划,没有恒心毅力,是办不成的,是获取不了最顶级的智慧的。

文章图片5

读史方针:“设身处地,揣摩通透,对比反思,切己体察”

文师堂读史,采用“设身处地,揣摩通透,对比反思,切己体察”的方针。

这十六字方针不抽象,是很实用的。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十六字是怎样用在读史中的。

在冯梦龙的《智囊》中,记载了西汉名臣丙吉,宽恕下属罪过,下属报恩立功的故事:

《智囊.上智部.卷一》丙吉

吉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文章图片6

西汉名臣丙吉

这个故事很简单,丙吉当宰相的时候,他的驭吏(司机)喝醉了酒,吐到了他的车上,弄脏了车。

相府总管打算把司机给辞了,但丙吉制止了。他认为因为这点事情把司机辞了,司机以后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了,于是宽大赦免了司机。

有一次边境军情危机,司机正好看见传递军书的人拿着红、白二色的袋子,知道边塞的郡县有紧急事情发生,于是及时提醒丙吉注意,丙吉提早准备了解边境的相关资料。

果然,在上朝时皇帝问起边境情况,丙吉有所准备对答如流,受到皇帝褒奖。御史大夫则仓促应对答受到皇帝批评。

浅层次读这个故事,无非是悟出“宰相肚里能撑船”、“施恩有回报”这样的大道理。

但只懂大道理是不行的,是无法指导我们生活实践的,我们对历史人物是如何思考决策的仍不清楚。

我们不妨采用“十六字方针”的读法,来重新梳理下这个故事。

第一步: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就是让自己进入到历史场景中,要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体会,去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面临的问题。

这就是躬身入局,是间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

先将自己代入到这个场景中:如果我是丙吉,司机醉酒呕吐污车,有几种处理方式?

我认为,对此事的处理有三种:

一是有错则重罚,辞了司机。但这明显是罚的重了,罪罚不相当,从而生出怨气,仇就结下了,此为下策。

二是小小的惩戒,扣积分、扣工资、口头责怪等等。虽罪罚相当,但并无从此事中获取利得,四平八稳的处理方式,此为中策。

三是赦免之,不但无怨,超出预期反而生出恩情了,后期甚至出现报恩回馈,此为上策。

第二步:揣摩通透

“揣摩通透”,就是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

一要分析事情的因果关系,未来的演化可能性及每种可能性对应的边界条件;

二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也就是从个别现象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

三是站在不同角度立场,通盘认识事情的全貌。

在这个案例及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领导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心胸大、格局大。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属下的小瑕疵是包容而非苛刻。

之所以如此,除了大人物的道德境界高之外,还有基于人性与利害层面的精密考量。

《素书》中有两句话值得揣摩:

一是怨在不舍小过。

二是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在对待别人的小过错上,如果过于苛责揪着不放,就会滋生怨气。

怨气这种东西,是一种破坏性的心理能量,小的怨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与消解,积累久了就会变成大怨,甚至性质转变,成为绵绵不绝的恨。

怨和恨,都是负能量,诱发报复、暗算等行为。这就结了冤家,成了仇人,增加了风险与祸患。

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对于一个理性人而言,这是要极力避免的。

所以,大领导对部下的小过错,一般采用宽恕的态度。


第三步:对比反思

“对比反思”,就是将自己的分析思考与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取长补短。这就相当于和古人进行“头脑风暴”,以古人为参照系,查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对比中得到提升。

如果我来处理此事,是要简单赦免下属吗?另外,不在小错误上对下属进行及时的鞭策敲打,会不会是一种纵容呢?

老话说: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施恩也好、赦过也好,都要精细把握尺度,否则物极必反。

那么,如何赦小过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丙吉的做法,我发现其核心就在“预期差”三字!

在赦免之前,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当事人的预期。要让他觉得此事很严重,要付出很大代价。

这就需要演一出戏,有人来当恶人。

这时候相府总管就出来唱黑脸了,对此事上纲上线,向领导进言要把司机给辞了。

这时候司机的预期降到最低了,做好了卷铺盖走人的打算。

但这个时候,丙吉出来唱红脸,说要考虑到男人的尊严及生计,真因为此事辞了他,还让他怎么混?

话说的人心里热乎乎的,领导大手一挥宽宏大量,对此事既往不咎了。

红脸黑脸一对比,本来做好了挨板子的准备,谁知道啥事没有。领导这么关心体贴,司机心理的预期差就出来了:真是好领导啊,大人有大量,感激涕零啊!于是恩情也就出来了。

有了恩,不但不会再犯同样错误,而且会有报恩行为的出现。

既能防止弊,又能获取利!一举两得。

第四步:切己体察

“切己体察”是要总结提炼出通用性的经验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命实践。

读史不仅仅是获取“知”,更要指导“行”。因为故事不仅仅是故事,在生活中,类似的场景也是经常出现的。

通过前三步的分析,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丙吉的领导艺术。

通过这个故事的分析,我发现领导赦免下属的小过也是有套路的,不是乱来的。

乱来一气,太过宽容,成了对下属的纵容和娇惯,长此以往人都管不住了。

还有就是操作不好,成了理所应当,领导的赦免成了应该的,必然的。一个“你应该”就抵消一切的付出与关爱。

最高级的层面,就是丙吉这样的玩法,黑脸红脸儿唱一出戏,把小过错的赦免转化成报恩了。

通过这“十六字方针”,四个步骤走下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故事,居然能嚼出这么多味道来。

这样的读史,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能增长见识、增长阅历、提升生命的厚重?

文师堂在以后的读史修学中,就采用这样的模式,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章与大家共享。

我相信,按照这种方式深度研究一千个案例,是可以发生质变的,是可以让见识和智慧提升一个等级的!

文章图片7

扎实、恒心、专注

计划很宏大、很有吸引力,但关键在于执行!

我们有太多自我劝退的理由了,工作忙碌,事情繁杂,精力不足……

但这些借口,只是偷懒懈怠的挡箭牌。

我们再忙碌,能比得上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我们再疲倦,能比得上病榻上的那位八十三岁的老人?

抛掉这些合理化的借口吧!

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定力、有静气,扎实、恒心、专注于那些经典古籍进行深度思考研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取顶级的智慧!

人性就是如此,宝藏摆在面前往往视之不见,反求什么奇招秘笈,此为弃玉求石、舍本逐末了。

对于智谋韬略来说,如果真有什么“九阳神功”,那就是藏在《资治通鉴》与《二十四史》的字缝中。

杜绝贪婪猎奇心理,扎扎实实按照毛泽东的读史方法去研究《资治通鉴》与《二十四史》这个王牌组合吧!

修炼好内功,去开创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