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根子 一个种树人 2022-05-04 08:00 昨天咱们推送了黄煌老师写的血府逐瘀汤的应用,其中有一条的应用是:治疗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
 如果按照常规逻辑,眼底已经出血了,再使用活血化瘀药会不会加重出血呢?这其实有一个小知识点在里面,就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往往是导滞眼底出血的原因呢,这时候应用血府有一点通因通用的感觉了。他也是一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眼底出血,当时患者因为心脏不舒服想进来查一下血管造影,如果要进行心脏血管造影检查需要提前服用阿司匹林,但是由于他眼底有出血,眼科医院之前就不让服用阿司匹林,怕加重出血,但是不用活血药的话,静脉的栓塞也是一直存在的,这一般让医生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后来这个患者造影也没有查上,只能服用血府逐瘀胶囊,眼科医生会诊意见:慎用活血药。 所以我昨天看到黄煌老师写的文章后,觉得似乎如果按照目前西医的认知,这个病有些两难,如果用中医的治法去认知,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慎用活血药”这几个字,像一个枷锁一样封锁了我们的思维,因为没有人愿意赌上患者的一只👁,在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进行治疗。 但是本着刨根问题的原则,我昨天还是受到了黄老师的影响,查到了对于这个病的中医研究,今天专门分享给各位。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是指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底出血, 视力多有明显下降, 西医无有效的特殊药物治疗。采用生蒲黄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出血, 临床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将1998年~2003年就诊的118例 (均为单眼患病)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蒲黄汤治疗组78例, ,西药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具有可比性 (P>0.05) 。生蒲黄汤:生蒲黄、旱莲草各30g, 生地、丹皮各12g, 丹参、郁金各15g, 荆芥炭12g, 川芎6g。根据患者出血的时间和眼底出血颜色的深浅以及眼底出血的恢复情况分为出血期、瘀血期、恢复期, 临床采用生蒲黄汤加减。出血期:多指出血在1周以内, 眼底镜检查所见眼底出血为鲜血, 治以凉血止血为主, 生蒲黄汤去郁金、川芎, 加三七粉3g (吞服) 、茜草根15g、白茅根15g、赤芍10g、大蓟10g、小蓟10g。瘀血期:多指出血在7~21天, 眼底镜检查所见眼底出血为暗红色, 治以凉血止血、活血散瘀, 生蒲黄汤加枳壳、当归各12g, 茺蔚子30g, 丹参改为20g。恢复期:多指出血在22~40天, 眼底镜检查所见眼底出血基本吸收, 止血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 治以宁血补虚, 生蒲黄汤去荆芥炭、旱连草等止血药, 加红花6g、牛膝12g、党参15g、黄芪15g。中药服法:水煎服, 每日1剂3次服。每期疗程10天。整个疗程30天。西药对照组,止血芳酸500mg+5%葡萄糖250ml (糠尿病患者用0.9%生理盐水) ,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疗程7天。注:*与对照组相比, χ2=11.34, P<0.01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属于中医眼科的血证。对于血证, 清代《血证论》的论述甚为精辟, 从气血的关系、血证的病理变化, 乃至血证的治疗均为后世所沿用, 对血证的治疗提出:“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 止血之后……以消瘀为第二法……消瘀之后, 又恐血再潮动, 则须用药安之, 故以宁血为第三法……”生蒲黄汤来源于《眼科六经法要》, 其功效为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出血期治疗以凉血止血为主, 生蒲黄汤减去理气活血化瘀的郁金、川芎, 加上凉血止血为主的三七粉、茜草根、白茅根、赤芍、大蓟、小蓟。 瘀血期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兼以凉血止血, 故以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生蒲黄汤加活血化瘀的枳壳、当归、茺蔚子。恢复期止血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 治以宁血补虚, 生蒲黄汤去荆芥炭、旱莲草等止血药, 加党参、黄芪、牛膝、红花以益气摄血、活血化瘀。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1]徐惠玲.生蒲黄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01):100。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如有需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L-PeiGen)删除。
发表于天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