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梦可以我们的意识更具弹性 
有一个分开来的梦的次元,梦境就在其中发生。有一个有“结构”、“景物”和影像的梦实相,看起来像是由物质构成——但这“物质”遵从我们所不熟悉的规则。 回想梦的实验会使我们的意识更具弹性。内在宇宙至少和外在宇宙一样的丰富、多变且复杂。梦实相只是这内在宇宙的一面,就像是我们的星球只是在一个物质天空中的许多星球之一。 梦可以给我们有关我们内在的动机、需要及决定的一致而有效的资讯。它们可以被用来给日常生活非常实际的帮助。但这只是任何对梦实相的真正探索的一个部分而已。 下面,我们将以“梦的回想”开始这趟梦幻之旅。 02 梦的回想:如何记得你的梦 
第一步:在早上把你的梦记录下来 你会发现,当你醒来时,你的梦实际上是在你脑海里。在下床之前立刻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你有写字潦草的倾向,那就用散页的纸,然后再将它们塍写到笔记本里。别担心工整的问题,集中精神在捕获尽可能多的梦。 使用录音设备(比如手机)也是可以的,无论纸笔或是录音设备,它们都应该放在尽可能近的地方。 因为我们追求的是梦的即刻回想。我们要你在醒来的那一刹那或在梦快要消失的那一刹那录下梦。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所花的时间,会使梦损失内容和生动性。 如果你忆起好几个梦,赶快每个都写下一句,随后再补上细节。在每项记载后留下空间以备将来补注。 在你的思绪还没卷入世界的活动之前,你就必须回想起梦。如果在过去你只记得起令人不快的梦,你可能建立起一个屏障,根本挡掉任何梦的追忆。许多人怕梦世界会暴露自己“较低下的”本能。 然而,梦并非充满了压抑的念头和感受的地牢,而是个性化存在的源头,为我们目前肉体存活之所倚。除此之外,它还是我们通向创造性表达、灵感和智慧的通路——通向我们自己更大的本体身份的门户。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恐惧和欲望压抑到意识底下。它是指我们必须容许我们自己更大的弹性,向内审视自己,承认那些恐惧,而释出用以镇压的能量。梦往往能释放这种被压抑的资料,以供你有意识的检查。刚才所述回想梦的方法,会让许多人在一个月里所记的梦比之前的一辈子还要多。- 利用暗示在你做完每个梦时叫醒自己。从而你记起梦的数目比之前要多得多。你可以尝试使用精确的措辞来进行自我暗示。比如说:“在我头五个梦的每一个之后,我都会醒过来”。那是说,你可以记下那些梦,录进录音带里,而没有醒来。这是最方便的法子。
- 将任何一晚第一个忆起的梦与其他晚上第一个记起的梦比较,而将任一晚第二个忆起的梦与其他晚上第二个记起的梦比较,如此类推。这应该会非常有趣,而如果这种实验持续超过了好几年,那结果可以带来潜意识和内在自我的种种不同层次的极佳证据。
- 注意梦行动发生在其中的大略历史年代,背景及人物。如果梦似乎没发生特定的地点及特定的时间,那么这些事实也该被注明。
- 注意在梦行动内的不知名的人物,在你日常生活中你不认识的人,以及他们在梦戏剧里所扮演的角色。
- 将所有的梦事件与物质实相核对,以便核对并记录任何超乎寻常(比如预知性、超感知性)的成份…
当你长期做了这些实验之后,你会发现你可以将它们处理得非常好,而没有损耗精力。将用它们来做意识的种种训练,提供你们一些有价值的洞见,关于一般性的梦本质、潜意识的阶段,以及人格的内在生命。你可以在梦记录里注明地点,并且小心地检查它们,你可能对自己梦里的不同种的梦地点感到十分惊奇。比如,属于目前物质时间的一个地点,能在梦里被体验为在过去或在未来。1、代表在你目前日常生活里对你是熟悉的地方的梦地点。3、代表出现如它们过去的样子的地方的梦地点。如果你梦到你儿时的家,像是它过去而非现在的样子,那么地点应属这一类。一般而言,梦中行为涉及的是现在而非过去。以前我曾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梦有大得多的百分比是牵涉到童年地点的。事实上,在这研究里,我梦地点的大部分是等分为:熟悉的地方、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太不清楚而无从回想的地点。不过,最有趣的是,我发现大半预知性的梦都发生在我并不熟悉的梦地点。为了这个理由,我建议你对不熟悉的梦地点付出额外的注意。在梦里会有几种的时间出现,而你必须小心地将它们分类。比如,当你在你目前的时间里入睡时,你可能有一个关于过去的梦,有你知道发生在数年前的事情。然而,你可能“在梦中”体验到这些事件如同发生在现在。不过,你仿佛在经验那梦的“现在”,却并非在实质时间里的现在——你的确创造你自己的梦。然而,你却不是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创造了它们。梦世界既无开始也无结束,同样的你们所熟悉的物质宇宙也一样。你们继续创造它——本就一直在创造它。它是你们自己存在的产品,然而你既不能有意识地令它存在,也无法毁灭它。事实上,一个梦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任何实相也是一样的既无开始也无结束。
只不过你对一个梦的觉察有开始及结束。你进入对一个梦的觉察,而你再离开它——你今晚在做的梦仿佛久已存在,但它们看似在今晚开始,因为你今晚才觉察到它们。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具有效性、确实性、持久性及自我决定的梦世界,就如存有投射出其种种人格之实相一样。梦境呈现出空间、时间和距离的本质,留意它们出现在梦环境时的变化。从而自我可以由那些无法到达之处而来的资讯获益。人们遗憾在睡眠中花费的时间,这是令人吃惊的。他并不知道,当自我不觉察(做梦)时,他工作得有多努力——梦的经验是有极大生产价值的。如果你想要研究自己所处的实相的本质,需要调查在所有觉察层面的直接体验:在清醒状态下、在作梦的状态下、在其他的意识状况下(比如冥想或出体状态),实相显现出来的模样。对一般人而言,即使是对“有意识状态”的研究,往往也流于表面,只处理表层自我中心式的觉察。然而,人格的所有层次都是“有意识的”。只不过,它们的运作方式如同“隔层”一样,所以往往自己的一部分并不觉察其他的部分。当你醒时,你并不认识你睡着的自己;而当你入睡时,你并不知道你醒时的自己,那时睡觉的自己才是你的身份。不过,在这两种状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通过对梦的记录和探究,你将发现人类人格的更完整本质。“潜意识”的种种层面也会显露它们自己的特性——当你们的梦记录足够多时,这将变得很明显。
03  自我的责任是在于自己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几乎必然集中焦点在物质实相的界限内。但无论如何,它却能感知多得多的事物。是恐惧、无知及迷信局限了其潜能,而且因此甚至局限了它在物质宇宙里的效率。当后天的训练迫使自我变得太僵化,并且局限它对其他实相的感知时,那么,自我便不会接受梦的直觉性经验,因为直觉性经验不会与自我认为合理的实相架构相合。在那种情形下,自我会将之视为对存活的威胁而采取对抗,开启了全然不必要的挣扎。为此,我们要将直觉性理解带到自我能接受的层面(比如记录在纸面上)。这就是我们在梦的实验里,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自我的双脚必须站在坚实的土地上。在物质存在的正常环境之外,它是赤裸而格格不入的。在某种意义上,它对梦经验之不信任,为了人格之整体平衡是必要的。 自我并没准备好直接探究非物质的实相,但如果它经由诸如梦的实验之类的方式,被训练得更有弹性,它将会拓展自身并接受来自非物质实相的知识。通过谨慎而稳健地进行梦的实验,我们将容许自我接收这种讯息,获取更多可资利用的资源。○ 图片文字采集自网络或书籍,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