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克庄这首诗将洛阳的春天写得如此美好,读完却让人倍加痛惜

 十二读诗词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第180篇文章,890字


作者:丁十二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一首诗将洛阳的春天描绘得如画一般美好,但读完却让人倍加心痛。这首诗便是《莺梭》。

《莺梭》

宋·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标题为《莺梭》,“梭”为织布的工具,“莺梭”即诗人想象黄莺像梭子一样来回穿梭编织着春天。

首句“掷柳迁乔太有情”是说:春天到了,黄莺飞来飞去,像梭子一样穿过柳林,又飞到其他乔木上,像是对春光有无限的情意。“有情”二字表面上是在写黄莺对春天有感情,实则写诗人对春天对喜爱之情,尤其是对洛阳春天的喜爱。

“交交时作弄机声”,“交交”是黄莺的叫声,诗人想象黄莺飞上飞下,就像梭子来回穿梭,而黄莺的叫声就像织布时机杼发出的声音。静美的画面有了音乐效果,画面更加鲜活。如此“莺梭”便更加具象了。如此诗人也可顺理成章抛出后面两句的疑问。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洛阳的三月,繁花似锦,万紫千红,这得耗费黄莺多少工夫才能织成啊!一个“锦”和“织”字不仅紧扣标题,而且侧面表现出洛阳春天的美好。

诗人想象黄莺如梭般织就洛阳春景,构思巧妙,不仅将黄莺在林间穿梭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将黄莺拟人化,看似匪夷所思,实则匠心独运。令人叹服。

整首诗不仅反应了诗人对洛阳春光的爱惜和赞美,实则还隐藏了诗人更深的情感。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看似是诗人在问黄莺,实则是诗人在问南宋统治者。

这大好春光是黄莺花费了多少工夫才织成的啊,你们这些南宋统治者怎么能如此不珍惜,如此漠视呢。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拷问,这是因为在诗人出生的60年前,北宋就已经灭亡,彼时的洛阳早就已经沦陷金人之手。这美好的洛阳春景不过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或者说诗人觉得洛阳的春天就是这么美,但是如此美好的河山却被金人占领,叫人怎不痛心。

诗人把想象中的洛阳写得如此美好,实则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的痛心和忧伤。

诗人问:山河如此美好,岂容金人践踏?

但,南宋统治者的回答是——我不care。

这是多么美的一首诗啊,可是读完却让人倍加痛惜,就像林升的《题临安邸》。

--End---


作者:丁十二

号慕瞻舟人,诗词爱好者。

心随东坡,小舟从此逝

不念过往,江海寄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