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隰县千佛庵,五铺联排净土变相的悬塑

 都护在燕然 2022-05-04 发布于北京
 

      20219月随北京古迹群海淀组进山西八日访古刷保百十处,第一篇记录隰县千佛庵,也叫“小西天”,千佛庵属于第四批国保,这里最著名的是大雄宝殿的满堂悬塑,其华丽程度和规模为现存寺庙悬塑之最,是我念念不忘的山西彩塑目标。当我走进大雄宝殿的瞬间还是被震撼到了,这种满堂悬塑的视觉冲击力,只有到现场才能感受到,彩塑的全方位立体效果得到体现,与单面墙的壁塑效果差别很大。千佛庵大雄宝殿满堂悬塑的设计感很强,室内全部佛造像都矗立在海水波纹的莲花之上,这种整体设计是我所见唯一的范例。三米多高的大型塑像,包括五尊主佛,10尊协侍菩萨、十大弟子立像等,合计20多尊都比较平庸,没有什么特色,反而是佛国天宫的建筑装饰比较突出,以多踩斗拱和飞檐为主的楼阁建筑占据悬塑中绝大部分的面积,楼阁建筑非常考究,算是千佛庵悬塑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净土变题材展示佛国景象的经典图像。佛国中各种人物的排列都站在楼阁的平座之上,仪式感很强,这种排列方式很高级,相比蓝田水陆庵的“拍集体照大头像”的组合方式,长治观音堂按比列横排列缩放的组合方式,千佛庵悬塑人物组合的排列方式最为艺术。关于悬塑的主题,是五铺佛教净土变的题材,我以为在敦煌石窟壁画中达到绘画的巅峰,在四川安岳石龛雕刻中达到石刻的巅峰,在隰县千佛庵是达到悬塑的巅峰,无法超越,虽然年代比较晚,被确定为十七世纪中叶,所以称为悬塑的绝唱也是可以理解的,从此之后清代再无同类规模和题材的悬塑遗存。

      小西天的大雄宝殿是千佛庵中最重要的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建筑面积约170平方米,五间跨度均布五尊主佛,形成联排五铺净土变题材的天宫悬塑,进深两椽,在空间上形成宽五间深两椽的巨大悬塑布景,这样巨大的空间悬塑是空前绝后的现象。特别是进深两椽的布景深度,给悬塑极大的发挥空间,这是平面绘画艺术、石佛龛造像艺术和普通壁塑艺术所不能及的深度,正是这个深度,让悬塑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千佛庵大雄宝殿满堂生辉,不仅成为早期的国保,也称为隰县小西天的著名标签。

     正面的五尊主佛,我开始也以为是密宗五方佛,至少有五方佛的草稿底子,我在每尊佛像头顶最显著牌坊式的垂曼装饰画中,发现有大象、狮子、马和飞禽之类的五方佛坐骑,但后来发现也有老虎、梅花鹿、飞羊等动物形象,有点混乱。看了一些资料后,发现这些主尊佛像的辨识,主要依据每尊佛像背后天宫楼阁建筑上的牌匾题记,比如佛像背后所属天宫楼阁牌匾有“弥陀内院”,“弥勒内院”和“毗卢内院”等标识,直接证明前面的主尊佛像的身份。但是,汇总这些牌匾的文字序列后,发现可信度很低,比如标注“毗卢内院”的主尊佛像,又有专门大型四字题记“龙华三会”,这是弥勒佛的特有的史迹,是弥勒像还是毗卢遮那像无法依据牌匾确定。这种牌匾混乱实例不少,可见造像设计者或者工匠在某个环节出现了混乱,对所建的佛像组合并不熟悉,在牌匾细节上有点随心所欲。所以,这些牌匾不能作为依据,但又没有其他的佐证,主尊辨识很为难。现在公认五尊佛像是: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佛祖、毗卢佛、弥勒佛,这种组合完全不符合佛教经典,专家说是一种新的创新,与当时的宗教信仰的混乱程度一致,半信半疑。

     再说净土变想的题材,这种巨大的天宫楼阁装饰总让人联系到敦煌的净土变壁画,敦煌莫高窟中的西方净土变绘画自隋代出现了一窟,到唐代发展成一百多窟,占现存敦煌总窟数的五分之一,是敦煌经变壁画中的重题材。而唐时期敦煌的西方净土变铺数(1617)之多,即己居当时各经变之首,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信仰曾广泛流传。明末清初的隰县地区依然是净土思想的追随,这种净土变不仅有西方净土变,还有释迦净土变、药师佛净土变、弥勒佛净土变、甚至有卢舍那佛净土变,佛教词典记载,流传最盛之净土变相为阿弥陀佛之西方净土变。其次还有1、卢舍那净土变,即以卢舍那佛为中心之莲华藏世界。2、灵山净土变,乃释尊于灵鹫山(耆阇崛山)之法华说法图。3、药师净土变,系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描绘。4、弥勒净土变,描绘即将成佛之补处菩萨之兜率天宫。这里的卢舍那佛可能与毗卢佛通用,而不是毗卢遮那佛,反正是佛教密宗的领袖。感觉这部佛教词典专门为隰县小西天悬塑而编撰的,有点一一对应。佛教净土变的表达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绘画形式,一般的寺院没有这种壁画,更别说用彩塑表达净土变的内容,从题材上看根本就是绝版,千佛庵不仅用悬塑表达的净土变世界的内容,而且用了五铺不同世界的净土变相,联排在一起,其宏大的气势空前绝后。

     关于南北山墙的悬塑表达还可以争议,南山墙壁主题是西方接引佛和西方极乐世界,但“琉璃胜境”的牌匾又是药师佛的史迹,又是混乱的表达,其实不用纠结,无论是极乐世界还是琉璃胜境,都是信徒想去的净土世界,南壁表达的佛教主题是“大众入口”,大乘佛教的主旨,这里是接引所有信众的地方,可以达到普通信众理想的彼岸。而对应北山墙壁就不同了,北山墙悬塑的主题是佛教中宇宙的世界观,六欲天的模型,包括佛传故事和四大天王守护的须弥山之上天宫,不仅包括普通人修行能达到的境界,而且包括佛教高僧的进阶之路,也是小乘佛教的主旨,高僧大德可以越过净土世界向更高的境界出发,北山墙对应的是“VIP入口”,佛祖的涅槃之路,这是人类思维所不能描述的境界,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关于隰县千佛庵悬塑的表达意境还有谜题,而现有的室内展示也存在很大缺陷,大的造像的平庸给悬塑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优秀的小造像其细节技艺在现场很难用肉眼看清楚,遮遮掩掩不让拍照,很多炫目细节失去大众传播的机会。据说景区2014年就申请了悬塑数字扫描基金,何时能向公众展示不得而知,这么好的悬塑艺术知名度并不高,不让拍照是根源之一,无法通过自媒体炫耀,这是山西南部,或者说是隰县旅游无法替代的名片,应该向世界大胆展示文物的魅力,允许爱好者收费拍照,而不是捂在口袋中成为某景区自我经营的摇钱树。

      千佛庵的建筑也有特色,不像是修行的静心福地,而是高调炫耀的灯塔,选址在高高的山尖,把山尖踏平后修建了千佛庵,四周是悬崖绝壁,风景如画,有点小西天的意境。两侧山沟有泉水,至今泉水流淌,在山下山门外可以接泉水喝。山顶建筑面积虽只有1100多平方米,却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钟楼、鼓楼等许多殿舍,浑然一体,并洞为门,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开来。实际上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层叠叠、曲曲折折,曲径通幽,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殿堂构造缜密,精雕细刻,出神入化,足见她""得细微。"左仰古寨,千仞绝壁,右带西坡,峰峦叠翠"。除了悬塑,还有珍贵的佛经和隰县城里大西天寺院部分佛教遗存,是隰县旅游的上佳之选,祝愿隰县千佛庵如一艘启航的船,走向大千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