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民族史•高山族」南大西洋文明的始祖 南岛语族最初的分支

 金色年华554 2022-05-04 发布于江西

台湾原住民曾经是怎么抗日的?

这个片段来自2011年上映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影片描写了大清割让台湾后,面对日本的高压统治,台湾原住民奋起反抗的故事。比今天有骨气多了。

而影片中表现出的那些原住部落,被我们统称为“高山族”。

文章图片1

【祖国民族史】第二期,今天咱们就来聊,南大西洋文明的出发地,南岛语族最初分支——高山族。

文章图片2

何为高山族呢?

就是早于汉人到台湾地区定居的台湾原住民统称。

很多人认为这个名字是建国后咱们给起的,其实还真不是。

虽然台湾省现在给高山族细分了很多民族分支,像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阿美族,以及前面电影里主角所属的赛德克族等等,有十多个。但起这个名字,还真和当年的国府有关。

且听咱们慢慢道来。

文章图片3

台湾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痕迹始于约45万至19万年前,在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之间澎湖海沟处,发现了被命名为澎湖原人的直立人残骸。

咱们之前总讲,咱们是智人,直立人并不是咱们的直系祖先,就像北京猿人。

文章图片4

台湾地区(其实算福建)发现最早的智人遗骸是2011年时,在离福建特别近的“亮岛”,发现的亮岛人。距今约8000年上下。

文章图片5

而这个亮岛人,则很有可能是南岛语族最早的祖先。

所谓南岛语族,就是南大西洋诸多岛屿上的原住民,比如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西兰、夏威夷、复活节岛,以及(印度洋上)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等。

而台湾,或者说“亮岛”,则很可能是整个南岛语族向大洋扩散的出发地。

文章图片6

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里。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亶)洲。”——《后汉书》·卷八十五 范晔(南朝宋)

澶(亶)洲指的是日本,这段文字后面还提了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出海求仙丹的事。

(“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后汉书》·卷八十五 范晔(南朝宋))

文章图片7

夷洲指的就是台湾。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在给《后汉书》做注时,还引用了三国时期东吴人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中的说法。

说:“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后汉书 李贤注》··卷八十五 范晔著(南朝宋)/李贤注(唐)/引 沈莹(三国))

临海就是临海郡,大概位置在今天浙江的台州、丽水一带。浙江东南嘛自然就是台湾方向。

还说夷洲“人皆髡kūn发穿耳”——《后汉书 李贤注》··卷八十五 范晔著(南朝宋)/李贤注(唐)/引 沈莹(三国)

就是不留发髻还打耳洞。这也是对于台湾原住民形象最早的描写。

文章图片8

第一次和台湾原住民有交集则出现在三国时期。

公元230年,孙权派人出海,去找日本和台湾。

“(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三国志》·卷四十七 陈寿(西晋)

去之前,孙权还特意问了问陆逊的意见,陆逊并不建议去。

“权欲遣偏师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谘逊,逊上疏曰:'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三国志》·卷五十八 陈寿(西晋)

但咱孙十万还是一意孤行的派人出了海,最后日本没找到,但是到了台湾,还抓了几千个原住民回来。

(“(亶洲)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三国志》·卷四十七 陈寿(西晋)

文章图片9

也正因为有了这次交集,东吴的沈莹才得以写出《临海水土志》。但这时对这些原住民也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称呼,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山夷”。

台湾的原住民第一次有专属称呼,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朝廷已将澎湖列岛纳入到了统治范围,并从福建泉州迁去了很多人定居。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泉人结茅为屋居之。

……

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诸蕃志》·岛夷志略 赵汝括(南宋))

文章图片10

在澎湖列岛的东边,有个叫毗舍邪国(毗舍耶国)的地方,不说汉话、不穿衣服,非常的野蛮,岛上的人还经常跑到泉州一带劫掠。

(“(澎湖)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淳熙间,国之酋豪尝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沃、围头等村,肆行杀掠。”——《宋史》·卷四百九十一 脱脱(元))

这个毗舍邪说的就是台湾,而毗舍邪人,就是这一时期对台湾原住民的称呼。

文章图片11

《宋史》里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事,时任泉州知府汪大猷曾经抓到过几个真腊商人,误以为他们是经常来泉州劫掠的那些毗舍邪人。

(“(汪大猷)起知泉州。

……

久之,戍兵以真腊大买为毗舍邪犯境,大猷曰:'毗舍邪面目黑如漆,语言不通,此岂毗舍邪耶?’”————《宋史》·卷四百 脱脱(元))

真腊的大概位置在今天的柬埔寨以及越南南部一带,而越南南部也是南岛语族扩张的势力范围。所以很可能,当时抓住的那几个真腊商人就是南岛语族的后裔,因为长得和同为南岛语族的台湾原住民很像,才会被认错。

文章图片12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东南地区倭乱再起,并以台湾为巢穴。名将沈有容率舰队出海直抵台湾,大破倭寇。而当时随沈有容赴台的人中,有一个叫陈第的幕僚,他给戚继光、俞大猷也都做过幕僚。陈第到台湾后,根据观察到的当地风土人情,写了一本书,叫《东番记》。

由此开始,中原王朝对台湾原住民的称呼不再是夷,而改称番了。

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台湾的一个地名,叫“大员”。后来,有人写书引用《东番记》时又写做了“台员”。这都是对台湾原住民语言中一个词的音译。

这个“大员”最早指的是今天台南市的安平一带,后来荷兰人到这里还建了个热兰遮城。

而后,“台员”这个词慢慢演变成了“台湾”,意义也变成了泛指全岛。

文章图片13

也就是明朝时,台湾的原住民在台中地区建立了一个部落联盟,被称为“大肚王国”。

这个大肚国无论是荷兰人时期,还是郑成功时期,都一直存在。

直到清朝收复台湾后,大肚国势力才彻底消失。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则将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分为“熟番”、“生番”和“化番”(野番)。

怎么分呢?当然是根据汉化成都来分。开化程度比较高的叫熟番,野蛮未开化的叫生番,介乎于两者之间的叫化番。

文章图片14

到了日占时期,日本人则将台湾原住民统称为“高砂族”。

这么叫是因为日本以前曾称台湾为“高砂”。这个词和咱们前面提到的“大员”一样,都是对当地语言中某词的音译,最初也都是指某一个地方,高砂最初指高雄一带,后来就演变成了对全岛的称呼。

文章图片15

至于最早提到“高山族”的,则是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公报》在写报道时采用了这个名称来代指台湾原住民。

之所以用这个词,当时的记者回忆称,一个是因为要避开用“番”这样的贬义叫法,以及“高砂”这样的殖民属性,所以之前的称呼都不能用;而台湾又是一个多山的地区,超过3000米的山有62座之多。所以就选用“高山族”一词来代指最初的原住民。

当然还可能有另一层含义,清朝时不是分了生番和熟番吗,开化程度比较高的熟番后来被称为平埔族,所以“高山族”一词可能也有想要与之对应的意思。

文章图片16

再后来国府在台湾征兵,今天被细分出的如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bēi南族等族青年都有入伍的,在登记时他们也都选择接受了高山族这一称呼。

随后这批人随国府整编第70师开往内陆参与内战,其中有一个叫田富达的泰雅族小伙在淮海战役中反正,并于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中,以高山族代表的身份参会。

文章图片17

也就是这样,我们才在之后的民族认定中,使用了高山族这一称呼。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在大陆地区生活的高山族人只有3479人,人数排在56个民族的倒数第二。但在台湾约有五六十万高山族人,还是很多的。

希望下一次再做人口普查的时候,我们在统计高山族时,人数最好写的是五六十万。

文章图片18

下一期,咱们来讲一个雅鲁藏布江上的古老文明——珞巴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