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性克隆技术伦理上有争议 日本iPS技术更“时髦”

 X两肩霜花X 2022-05-04 发布于河北

2013-05-17 07:50:36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原标题:治疗性克隆技术伦理上有争议 日本iPS技术更“时髦”

  中国江苏网5月17日讯 “其实,培育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技术早已有之,思路上并不新。”南京农业大学动物胚胎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锋教授昨天仔细看了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后,表示这正是当前科学家热门钻研的治疗性克隆技术。之所以引起较大反响,主要因为这次美国科学家采用了新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排异等问题,将来在治疗人类疾病上可以大有所为。不过王锋表示,这种技术仍有伦理道德的争议,离临床应用也为时过早。

  治疗性克隆技术早就有了

  王锋说,美国科学家的此项成果,属于治疗性克隆技术的范畴,而早在十几年前,科学家就开始这项技术了。所谓治疗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克隆技术获取人类早期胚胎,但目的不是将胚胎培育成人,而是为了提取全能型胚胎干细胞,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使其发育成为所需的细胞甚至器官,用于治疗人类疾病。

  “所以,美国科学家这项技术可以说在思路上并不新。”王锋说,胚胎干细胞很难建立,目前只在小鼠、猴子和人三种动物上建立成功,其他的动物实验都失败了。

  运用全新方法解决排异问题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制造人类胚胎以提取胚胎干细胞,用于医疗目的。那么这次为什么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引起较大反响呢?

  王锋说,主要是在方法途径上较以往有突破。“以前是从受精卵胚胎中提取干细胞,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他们这次则是将病人自身的皮肤细胞植入卵细胞,将克隆技术与胚胎干细胞技术嫁接,从而形成胚胎干细胞,可以有效解决排异问题。”

  破坏胚胎引来伦理争议

  自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提取胚胎干细胞,就不断引来争议声。因为它用一个单亲制造了人类的开端,这一进展在伦理道德上是危险的。反对者说,即使不为克隆人,为获取干细胞而破坏克隆胚胎的做法也是不道德的。

  王锋说,无论是以前的从受精卵胚胎中提取干细胞,还是现在美国人将皮肤细胞植入卵细胞再培育干细胞,同样面临道德伦理的问题。因为这两种方法,都要以破坏胚胎生命为代价。

  据了解,全世界仍有大约50个国家主张禁止克隆任何形式的人类胚胎,包括干细胞治疗性克隆。

  应用到临床为时过早

  美国科学家的这项技术何时能应用到临床呢?王锋说,目前能用于临床的治疗性克隆技术尚处于细胞替代性治疗阶段,真正克隆出可用于移植的人类组织和器官,现在还为时尚早。

  据了解,目前以治疗性克隆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可能发展非常快。在我国和其他国家都投入了非常大的研究资金。

  日本iPS技术更“时髦”

  “其实,相对来说,日本科学家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iPS技术,因为简单无争议,当下在科学界更为时髦,发展也更快。”王锋说。

  王锋介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因制备出iPS细胞,去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山中伸弥在2006年发现了小鼠的完整成熟细胞是如何能够被重编程为干细胞的。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导入4个基因,就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即可发育成为身体各种组织的非成熟细胞。这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就被称为iPS细胞。

  “这种技术不需要通过胚胎,直接将少量基因打入体细胞,就能产生多能干细胞,可以说方法更简单,也没有伦理上的争议。”王锋说,事实上,日本科学家的这项技术已经成为医学界的新潮流。(记者 王晶卉)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