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梁启超对青年梁思成如是说

 经史博物馆 2022-05-04 发布于河北

1906年,梁启超与梁思成、梁思顺、梁思永合影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不少的磨难。

如果平日里太一帆风顺,就会不自觉地养出很多毛病,而且会在表面的丰盈与坚强中埋着相当脆弱的种子,一旦遭遇到大的磨难和大的坎坷,很容易就会被完全摧垮,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这种人生,原本是受人羡慕的,可等到事发之后,却是非常可悲的。

这是在五四青年节之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想和我的读者分享的。

为什么要分享这个呢?就是希望大家正确看待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要看到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而且都是流动着的。你得乐观,但你要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

如果是青年读者,那你就是成年人了,更应该正确看待和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要看到一丝儿阴云便觉得受不了。如果是这样,你又如何领略阴云暴雨闪电后出现的金灿灿的阳光之美?

下面讲述正文。

梁启超、梁思成父子,是很多人都熟悉的。

梁启超是个曾经扭转乾坤般的历史人物,曾是百日维新的主将,后来又在护国战争中和蔡锷等人一道将袁世凯拉下马来;他吃过很多苦,冒过很多生命危险;也享过很多幸福,曾经叱咤风云,笔杆子搅动天下,号召力无与伦比,家庭中的天伦之乐也是可圈可点,对子女的教育极其成功。梁思成就是在梁启超的父教下成长起来的。

说起梁思成,也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梁启超的长子,留学美国,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后来成为中国建筑界宗师级人物;他还有一位美丽的妻子林徽因,夫妻俩志同道合,从事共同的事业。按理说,梁思成的人生也是非常完美了。可是,偏偏梁思成是吃过很多苦头的。1923年的一场车祸,使他股骨复合性骨折,一个月连做了三次手术。自此以后,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终生伴有跛足和颈椎病痛。而且,即便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也经历过很多的内心纠缠,让向来乐观的梁启超都为这个儿子担忧起来。

梁思成与林徽因

1925年7月10日,梁启超给孩子们的家信中便提到了这件事,说:

“思成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

梁启超还提到了梁思成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引出了梁启超内心深处对人生观、宗教观的根本态度。

当时,24岁的梁思成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可是他对姐姐梁思顺说:

“感觉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

梁启超知道儿子这样说,又是欣慰又是担忧。欣慰的是,儿子在苦难中终于探到了人生和世界的根本处;担忧的是,儿子能不能真的从苦难中摆脱出来。

他又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教育儿女的契机,便在书信中将自己所认定的真理告诉儿女们。

在儿子那句“感觉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之后,梁启超首先非常肯定地做了一个断语:

“这是宇宙间唯一真理。”

这句话如此果决,给我的印象极深。

接着,梁启超写道:

佛教说的“业”和“报”,就是这个道理(我笃信佛教,就在此点,七千卷《大藏经》也只说明这点道理)。

这便是他的很肯定、很概括的两句话。

接下来是进一步阐述:

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

佛对一般人说轮回,说他(佛)自己也曾犯过什么错,因此曾入过某层地狱,做过某种畜生,他自己又也曾做过许多好事,所以也曾享过什么福……如此,恶业受完了报,才算善业的账。

若使正在享善业的报的时候,又做些恶业,善报受完了,又算恶业的账。并非有个什么上帝做主宰,全是“自业自得”。

以上的话中,“不准抵消”、“自业自得”,都是关键词。

再下来,梁启超还将佛教的这种说法与西方宗教的说法做对比,称:

又并不是像耶教说的“一忏悔便完事”,忏悔后固然得好处,但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是要等“报”受完了才灭。

在这一点上,梁启超自然是正确的。世上哪有“一忏悔便完事”的事情?怎么可能呢?

再往后,梁启超继续开示:

佛教所说的精理,大略如此。他说的六道轮回等等,不过为一般浅人说法,说些有形的天堂地狱。

其实我们刻刻在轮回中,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天堂地狱。即如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这种地狱比城隍庙十王殿里画出来的还可怕!因为一时造错了一点业,便受如此惨报,非受完了不会转头。

倘若这业是故意造的,而且不知忏悔,则受报连绵下去,无有尽时。因为不是故意的,而且忏悔后又造善业,所以地狱的报受够之后,天堂又到了。

若能绝对不造恶业(而且常造善业——最大的善业是“利他”),则常住天堂(这里借用俗教名词)。

这里面所说的“最大的善业是利他”,是需要我们非常重视的!

最后,梁启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儿女们切实受用的所在,点明自己的根本的宗教观、人生观:

佛说是“涅槃”(涅槃的本意是“清凉世界”)。我虽不敢说常驻涅槃,但我总算心地清凉的时候多。换句话说,我住天堂的时候比住地狱的时候多,也是因为我比较的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这些话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因思成那封信像是看见一点这种真理,所以顺便给你们谈谈。

梁启超的很多文章都被大家所喜欢,比如《少年中国说》,很适合在五四青年节这样的场合再意气风发地读一读。可是我们要知道,相比于《少年中国说》,这篇看似颇带迷信色彩的家信,却是梁启超最掏心窝子的话,是我们应该用心去读的。

《梁启超家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