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佚失的唐碑《新集金刚经》

 東山高卧 2022-05-04 发布于河北

作为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普通人,如果你想了解甚至尝试获得佛智慧,建议你学习《金刚经》。巜金刚经》是佛法中大乘般若部的代表经典 ,几近白话,很易上手。目前,流行版的《金刚经》,是由后秦鸠摩罗什于402年译出的,梁武帝组织分章为32品。该经文意显而喻深,特别是其中一些术语,短时间内不易参透。因此,建议你以《新集金刚经》为参照,或两者相互参照予以研习,领会文字背后的义理。

《新集金刚经》,是唐代杨承和在六译金刚经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编篡而成的。文本受到当时朝野的普遍赞誉。唐文宗李昂敕令朝廷负责佛教事务的左右两街功德使,编入藏经目录,并建碑刻铭。一年半后,《新集金刚经》碑安立于上都兴唐寺。据说,该碑在宋朝时已佚失。但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人藏有该碑拓片,历尽周折,流传至今。然而,该碑为集王羲之字而成,拓片的影印或复制图片在书法圈流传,人们却忽视了其内容的精彩和完整性。笔者下大力搜集、整理,终可一窥其原碑风貌。

为了确保碑文的完整性,笔者遍搜网络,几乎囊括所有可以获得的相关图片,并参照了找得到的所有《金刚经》文本,对图片予以剪裁拼接。对碑文文字的辨识,参照了《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集字碑帖以及《乐毅论》、《兰亭集序》、《十七帖》等楷行草碑帖,确保了辨识准确。对于个别字迹模糊甚至缺失的字,根据上下文内容并参照经文予以补缺,确保了文字联贯 。

《新集金刚经》内容分四部分:一是新集金刚经序,杨䫧(笔者认为杨䫧是杨承和的私用名)叙述了篡集《新集金刚经》的根由与宗旨,阐述了对经文的理解,共 544字。二是新集金刚经经文,共5273字。三是受到时人的赞誉,共711字。四是进经状,是杨承和本人描述进经的过程,共335字。还有建碑志,对建碑的情况予以简要说明,共 145 字,也刻到了碑上。另外还有碑额,唐玄度所篆,已无从获取。

        一、新集金刚经序

新集金刚经序弘农杨䫧述    

金刚经》前后六译,各有异同。然贝页皆自西来,而五天音韵非一传受者。所贵,道存襄贬,义切锱铢。如小失,佛心即大讹秘印。今合诸家之说,择言寡而理长、语近而意远者,即尝篡集。况如来演教本为大乘之人,中、下狐疑,闻法不能晓了,或立无破有,或取实捐空,争驰妄车,背迹中道。曾不知有为者是无为之体,无为者是有为之用。若以有实有,此见未常,以无实无,此心断灭。夫真如之理,都在有法无法之间证现,涅槃不离妄相实相之内。     

似考击金石知理乱之风者,声本乎乐而应在音,非乐不能流其声,非声不能振其音,非音不能显其乐。音之者,入耳不知所自,无象而感人心。求之于乐,无声何以审音?求之于声,无乐声从何有?善趣其用者,不可捨其声,不可捨其乐。善得其理者,不可取其声,不可取其乐。今者,以乐比法、教,以声同修行,以音喻佛性。如光焰,合体明在其中,绝焰求光,明不可得,即:老圣(圣人“老子”)有无相生,我佛非法非非法之义也。 是故,令功者,物证理者。心心昧即物无所归,物昧即心无所守。是以心因法悟,离法而存心;佛在法中,有法而非佛。诸入菩萨乘者,但勤修一切善法,于此见中而不取相,即合无生最上之理。䫧,迷夫也,小渚倾襟,岂淘尘惑,众源润想,方洗繁疑。燃入暗之宝灯,获在领之无价。所学为己,不足教人。时大和元年也。 

        二、新集金刚经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诸大菩萨及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日初分整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结跏端身,正念不动。时,诸比丘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承佛威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能以最胜摄受诸菩萨,能以最胜付嘱诸菩萨。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能以最胜摄受诸菩萨,由无上利益故能以最胜付嘱诸菩萨,由无上教故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行菩萨乘者,当生发起之心。欲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虽度如是无量众生证圆寂已,而无度一众生入圆寂想。应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若菩萨有度众生想,即非菩萨。何以故,由有我相、人相、作者相、受者相,更求趣想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之所施者,于事、于己、于色声香味触法,都无所住。而行布施不住于相者,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佛言:若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但如我所教住于无住。 

​须菩提,汝意可以身相成就具足胜德观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闻说是经之相于此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具戒德福慧之人,已于无量千万佛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者,闻是章句,实生信心,乃至一念即如来。以佛智悉知、佛眼悉见、佛慧悉觉,知是人生如是无量福德,取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此菩萨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

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是菩萨若心取相,或取法相及非法相,皆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以是义故,汝等知我法意以筏为喻。是法应捨,非捨法故。 佛告须菩提:如来于无上菩提有法得耶?有法说耶?须菩提言:如我所解佛义,如来无所得无所说。何以故?如来得无上菩提,现所证、所说、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真如之法当所差别。    

须菩提,汝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得福多不?答言:甚多。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故如来说福德多。未如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如理开显,为人正说,其福胜彼。何以故?一切诸佛,从此福所生;无上菩提,从此

福所成。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须菩提,汝意云何?须陁洹颇作是念我证入流果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无法可入名为入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陁洹。须菩提,斯陁含颇作是念,我得一来果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陁含名一往来,实无有法能至往来,是名斯陁含。须菩提,阿那含颇作是念,我证不来果不?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实无有法能至于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阿罗汉颇作是念,我证阿罗汉道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若作念得罗汉道者,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应正等觉,赞我住无诤三昧中最为第一,我虽是第一阿罗汉,离诸染欲永无贪,有未曾作

是念,我得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作是念者,佛应不受我记住无诤三昧中第一,以实无所住,住于无诤,是故如来说我得无诤住。   

佛告须菩提,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阿耨多罗法有所取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取。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清净佛土者,此非真实。何以故?庄严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非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住非声香味触法生心,都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答言:甚大。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以彼非有说名为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河沙宁为多否?答言:甚多。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

​汝:若有人以七宝满尔所河沙世界,奉施如来,虽得福甚多,未如于此经中,乃至四句偈等,究竟通利,为人正说,随所有处开是法门,以此福德胜前福德。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灵塔,何况尽能受持读诵!当知是人,成就无上希有之法。如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此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如来于法有所说不?不也,世尊,如来于法无所说。复告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答言:甚多。须菩提,如来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汝意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应正等觉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非是相,是名为相。须菩提,若有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未如通利此法,恭敬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人宣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法威力,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今者所说此经,为最上乘者作诸义利,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闻说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悟无上希有之法,则于此甚深经典,能生实相。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闻经信解不足为难,後五百岁,有众生恭敬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我、人、众生即是非相。是故离一切相,

​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有人闻是经典,不惊不怖者,当知是人成就希有之法。何以故?此法如来所说第一波罗蜜,此波罗蜜无量,诸佛亦如是说,即非第一,是名第一。须菩提,佛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是名忍辱。何以故?如我昔为歌利王断截支体,我於尔时,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我有是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我于尔时无如是等相。是故菩萨应离一切相发无上菩提心,不住于色生心,不住非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住非声香味触法生心。不住法不住非法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无所住而行布施者,为利益一

​切众生故。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者,以诸佛、如来离诸相故。须菩提,如来所说,真如实语,此语不诳不妄;如来所得觉证之法,此法非实非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以日光明,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有能受持、修行此经者,佛以智眼悉知悉见,是人成就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乃至千万劫,未若于此经典,信心不谤,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为人解说!须菩提,是经不可思议,无能与等。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能通

​利此法,教人修行,如来悉知是人得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我身分能荷担无上菩提。何以故?若乐小法者,有我、人、众生,则於于此经,不能听受、解说。须菩提,所在之处,有此法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恭敬。当知如佛灵塔,作礼右绕,以诸香花而散其处。

须菩提,若人持读开说此经之时,或遭轻贱,当知是人先世所造罪业,应堕恶道者,以今遭轻贱故,能消先业,速至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先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後末世有能受持、修行此经者,以我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若具说者,人必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

​思议,若人修行,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发菩萨乘者,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诸发菩萨乘者,应愿度彼一切众生,悉入无余涅槃,如是度已,而无一众生实有得度想,当生如是心。何以故?若菩萨心有度众生想,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上乘。    

须菩提,汝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颇有少法证菩提不?须菩提言:如来于燃灯佛所,无法可证而得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能证菩提。若如来有法得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以无所得然受我记,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是无生法性真如之义。佛得菩提实无有法。佛所得 

​菩提,现所证、所说之法。于中非实非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如来说即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度无量众生,令寂灭者,则不名菩萨。何以故?于法无有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功德者,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诸法无我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汝意云何,如来现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如来现天眼不?如是,有天眼。须菩提,如来现慧眼不?如是,有慧眼。须菩提,如来现法眼不?如是,有法眼。须菩提,如来现

​佛眼不? 如是,有佛眼。    

须菩提,汝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答言:甚多,复告须菩提:彼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须菩提,汝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奉施如来,是人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得福甚多。以福为有者,则如来不说得福多,以福为无,是故如来说得福多。 

须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圆满具足诸相观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诸相观于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色相具足者,即非具足,是名具足。         

须菩提,汝谓如来有所说法耶?

莫​作是念。若言如来有所说法者,即为谤佛!何以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得,是名说法。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无上菩提于法,为无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得无上菩提实无少法可得,须菩提,乃至如微尘法如来无所捨无所得。故说此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无上菩提。以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得平等性,修一切善法,证现了觉,具足圆满,则得无上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未如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汝意云何,汝谓如来度众生耶? 

​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众生如来所度。若有众生是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妄为有我。凡夫者,则非凡夫。    

须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诸相具足观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应以诸相具足观如来。佛言善哉,如汝所说,若以诸相具足观如来,转轮圣王则是如来。是故,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故难知。须菩提,汝莫作是念言:如来以具足相故,得无上菩提。如来证菩提不由相所得,若作是念发心者行菩萨乘人说诸法断灭。何以故?如来所说非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末如知一切法无我、无生,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功徳,以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取福德?佛告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以不取故,是菩萨取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是真如实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是尘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佛所说微尘,则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执世界为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者,是法性之体,非可言说。但凡夫之人,妄执是法,贪著所取。

须菩提,若有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此言为正耶?为非耶?须菩提言: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如来有见可说者,即非有见是名为见。须菩提,行菩萨乘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应如是见,应如是修,而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奉施如来,未若持读此经,为人演说,乃至四句偈等,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有说若无,是名正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三、新集金刚经赞    

翰林 侍讲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散骑常侍郑覃:旷哉 考(以为是“考”字的异体写法,不同意见可在评论中发表一一作者)说,悟彼心知,理超言象,逈出希夷,挹(音yì,舀,把液体盛出来)之莫测,迎之莫随,乘兹般若,乃达精微,涅槃真性,妙极无为,研穷至笑 ,竟绝思议。    

翰林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知 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源中:释尊传旨,化导迷聋,五蕴何有,万缘归空,嗤嗤凡夫,爱恶相攻,塞嗜慾源,摧(破坏、折断、挫败之意)人我峰,垢净平等,生灭同风,如如不动,乃悟真宗。    

翰林学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赐紫金鱼袋许康佐:金仙世尊,显示妙门,无我离相,日照氛昏,筌意喻筏,入流夲源,众生谁度,诸法谁论,宝乘津梁,玉毫灵根,知见信解,因文寄言。

翰林 侍讲学士朝议郎守谏议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路群:百千劫内,十二部中,我四句偈,实为真宗。假利喻坚,破昏开聋,能降众魔,大济群蒙,布金之地,刊石之功,昭示正法,流传无穷。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宋申锡:六译佛言,旨归一致,言亦是空,了奚从异?金口所说,经之奥秘,我夲无著,行之则至。若观色相,讵(豈之意)见心地?得其密微,错综精义。    

翰林学士尚书考功郎中知 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郸:释氏经典,莫非真正,惟兹至言,了得佛性。义极幽隐,理归清净,如观水月,似拂尘镜,泡喻知促,色身悟病,导彼群蒙,朗然心瑩。

翰林学士尚书职方员外郎赐绯鱼袋李让夷:佛性无着,佛言有归。猗欤此经,得归之微,外忘空相,内泯是非,乃与经义,终日不违。有能信响,或善发挥,髻珠心印,其殆庶几?

翰林  侍书学士尚书库部郎中赐紫金鱼袋柳公权:昔须菩提见佛,请益闻大般若信解开释,不有不空,非言非寂,以如立义,以筏喻迹,揣磨一经,前后六译,今之而七,毕竟斯获。 

         唐大和四年正月十五日建    

         至此,碑文结束。下面追加“进经状”及“建碑志”者,应是立碑以后,又追刻上的内容。亦或是另一块碑,但经文内容包括字迹与排版,与前者高度一致,未见差别。

        四、进经状 

        进经状

今月卄五日,伏奉金紫光禄大夫、行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崔谈峻宣,令臣进所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刻碑本。

右臣奉 宣如前者 

殊光忽及,祗荷不胜,删缀无堪,心魂战灼。伏以此经,梵本违中土者,非一一之(字迹不清,贯上下文推断为“一之”)。历代琢磨,分书佛惠,穷真入奥,各悟所长。苞其体即尘色同归。扸其言而证用差别,偕以鸠罗最上,美冠后来。然不拾菁华犹误萨辞,恐绝编隐耀、匣智镜于阙文,使蠹轴韜明,鏁心灯于坠典。夫大乘有教,语必生知,探讨旧章,果逢新说。所以搜诸异义,一贯群宗,为兼愚却妄之程,豈上达石刊之法!臣惭为小善,遂刻私名。伏奉   恩华,不敢追改,无任惶怖之至。前件经夲谨随状奉进。谨进

大和四年七月卄六日,特进。行右威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杨承和状进

​        五、其它

        (一)建碑志

建碑志(下面图片的右侧部分),也是该碑的组成部分。

所进之经伏奉其年八月七日,勑并示左右街功德使,令编入藏经目录,讫其石经在上都兴唐寺中安立。初刻八分之体读者多误言所刻(字迹已无,以前后文推断为“刻”字)翻晋右将军王羲之书,至大和六年春功毕。

翰林侍诏朝议郎、行楚州司兵参军、上柱国、赐绯鱼袋唐玄度篆额

朝请郎、前行后卫仓曹参军唐玄序摸集

将仕郎、试太常寺奉礼郎、上骑都尉XXⅩ

读雪楼孙芝田珍藏

        (二)碑额

此碑碑额,俗称碑头,应为唐玄度用篆书写成。现已无从目睹其貌。

        (三)董其昌跋语

上图片左半部分。应是明代董其昌在拓片上的题跋。

唐人集右军《金刚经》、大款《圣教序》,当时谓之小王书。盖怀仁多补缺,命之小王。知不尽出于右军也。黄长睿以为右军剧迹咸在其中。余得唐绢本墨迹,始为评正。为吴周生叹。董其昌

        (四)拓片流传说明

下两篇文字应为收藏者翼丁所写,内容为此拓本流传的推断与说明。

明万历间,有肃藩摹本,刻手不佳,未有勾勒上石。诸人结衔其一即湿,如玉曾摹向帖者也。吴本今当存。肃本在当时似已不甚流传。董陈跋吴周生本赌不之及,量其未见。比肃吴两本相较,吴本为胜。然皆去原石远甚,固由于摹刻逐易,实亦时代限人。吾友徐森玉曾见墩煌出土柳书《金刚经》,谓高。此纸墨无二,断为唐拓。董说当有据。

翼丁又书新都吴氏本当即程穆倩所得本,钱牧斋所谓得于新安故家者也。

此经自赵明诚著录后,世极罕见。钱牧斋有学集跋,程穆倩一本谓其得于新安故家,刘公惠识小隶,谓曾见王山史一本,为渭南南氏故物,兄见诸后来题识者,仅此二本。今此刻不载钱刘跋语,又言程王诸家藏记是于前二本外天壤,旬又多此一本矣。华山碑世有三本,各以其地著之。此本后有安邑牢氏藏印,其倦陬故物,无疑可定为安邑本。其上两本可谓之新安本、渭南本云 翼丁

明新都吴氏有一本曾经摹刻, 董香光、陈眉公均有跋语,董谓临池之家藏者绝少。新都吴周生太学工书愽古,忽迈唐拓,经墨精好,又,时节因缘之说,焉可德也云云。陈谓是帖目中未见,应有鬼神呵护流传至今,真震旦国第一希有。事以此见唐刻此经之宝重,在尔时已然。今去明李又三百年矣,吾何幸而得此载!

辛未二月卄七日   翼丁

本文部分图片底本来自禅林网“故宫藏《集王羲之书金刚经》|王英孙|集王圣教序|集王羲之书金刚经|金刚经|故宫|王羲之”

本文仅用于学习交流之用,如使用本文文字、图片须注明出处。如用于商业用途必予追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