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射箭的站姿选择(3)

 过客太匆忙 2022-05-04 发布于天津

初习者的站姿选择方法

讲了这么多原理以及各种站姿的利弊,有些人可能会面临“选择性障碍”,越发感到无所适从。让我们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作为一个零基础的初习者,到底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站姿?

先忘掉那些条条框框,寻找让你感觉最自然、舒服的站立姿态。方法很简单:前手握弓把,后手握下弓梢,把你手中的弓想象成一杆长矛,保持站立且上身不晃动的情况下,双手反复模拟长矛的突刺和收回动作,并不断调整你的站姿,直到感觉最自然、舒适

从原理上讲,“模拟长矛”的突刺和收回线路与实际拉弓的“射箭面”是比较贴合的,而让身体的姿态始终处于自己的“舒适区”中,对保持初习者的兴趣,进而坚持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初始站立姿态的稳定大约需要2000箭的练习量。之后,习射者可以参考之前提到的各项细节,结合自己实射的感受,调整自己的站姿以期获得“更稳定”的骨骼支撑、“更干净”的肌肉用力和“更一致”的身体定位。

中、高级射手的站姿调整方法

对于中、高级射手,步枪射击训练中的“自然瞄点测试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射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站位调整。具体方法如下:

  • 以自己惯常射箭姿态站立;

  • 闭上眼睛拉弓、靠位,并想象瞄准,但不要放箭;

  • 睁开眼睛,观察你的“自然瞄点”与靶心的相对位置;

  • 如果“自然瞄点”在靶心的左面,则需要站得再“隐蔽”些;如果“自然瞄点”在靶心的右面,则需要站得再“开放”些。

图片

根据“自然瞄点”调整站位示意图

对于传统弓射手来说,虽然弓体没有竞技反曲一样的瞄具,但通过观察自己的瞄准参照点(如:箭头或弓体上的某个特定位置)与靶心相对位置的变化,依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测试必须在射手的基础射姿和直线用力是正确且一致性良好的情况才有效,否则可能会发生每次测试结果都不一样的情况。这是为什么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中、高级射手而不是初习者的缘故。

在野外射箭时,为了抵消风对弓体和箭飞行路线的干扰,实际瞄点可能会有较大的偏移。这时如不进行站位角度的调整,会引起射手动作的变形。原则上,左边吹来的风导致箭偏右时,站位需要适度“开放”一点;右边吹来的风导致箭偏左时,站位需要适度“隐蔽”一点;而调整的幅度,需要射手根据自己的“自然瞄点”进行判断。

站立的变化

传统弓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在战地或狩猎环境下,俯射、跪射、坐射(骑射)、反身射、跑动中射击等等,都不可能以标准的姿态进行射击。但越是变化多,越是依赖于射手在标准射姿下培养出的“肌肉记忆”。美国的弓猎圈有个一条经验之谈:越是经验丰富的猎手,越能理解当特定场合的一射需要违反很多常规时,对实射的影响有多大。那纯粹是“对技术动作的一种消耗”。在日常训练中建立合理、舒适、稳定的站立姿态是培养射手基本功,建立良好“箭感”的基础。

图片

再谈三种传统站姿

回头看我们在第一期中介绍的三种站姿,日本弓道“射法八节”中的侧立式站位是静态、固定靶射击条件下比较自然的一种方式,但要求两足分开一箭距离的原因比较让人难以理解。而对站立方式的严格限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个人身体条件差异,也不利于修习和射准成绩的提高。我个人对弓道历史的了解有限,不清楚在“全日本弓道连盟”确立这套公式化的“射法八节”之前,其它古流派系的站立姿态是否有不同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仪式化动作的背后,磨练修习者心性的意味要远大于对单纯射准的追求。

图片

古画中的日本射箭

韩国传统射法的面朝靶站立方式也很难让人理解。很多初习者会觉得这种“开放”到极致的站位比较别扭,也没有必要。个人一直猜测这种站位方式是从骑射中演变过来的,在站立习射中得以保留,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传统。事实上,当前韩式传统弓的训练与教学中,也有对这种站立方式进行改良的。下图是延边朝鲜大学弓道部的金教授演示的站立方式,是不是与李起式提倡的站立方式很相似?

图片

金教授演示的韩式射箭改良站立方式

相较而言,中式传统射法中的“非丁非八”站立是最贴近现代竞技反曲射法的。虽然在两脚分开的角度上有差异,但对更强调实战环境下灵活移动能力的传统射箭,这点有其合理的一面。而对站位“开放”或“隐蔽”的不限制,体现了对个人身体条件差异的理解。

杂谈

有人说,非常简单的站立被你说的这么复杂。一言以括之,不就是要稳定、要舒适、要有利于建立“直线用力”么。给个示意图,一看也就会了。

中华文化圈的传统里,学习讲究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很多情况下师傅只给必要的、很少的指引,修习者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体会,最终自己“开悟”。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在终极追求方面,“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重要性远胜于技艺本身的提高。

西方的传统里更加强调严密、科学的逻辑分析,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射箭领域的器材分析、力学分析、人体解剖学分析,技术动作分析等等。“to be a great man”,你需要在学习、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提出前人没有提出的观点。修习者的学习过程是以具化成果为导向的。

我们无意于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和各自侧重点的优劣,但愿意尝试着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事实上,即便知晓了现有的理论体系,也只是完成了学习的第一步“由不知道到知道”;第二阶段“由知道到会”,仍需要个人不断的练习、体会;而修习的第三阶段“由会到好”,需要的是思考。不断地总结、思考你的技术缺陷才会有新发现;不断地思考你的行为和态度,将习射中养成的“认真、严谨、谦逊、礼貌、坚强、守信”的习惯带到你的生活中,融入你的日常待人接物中,才能be a better man……

(完)

本期撰文、编辑:老周

尊重原创!转载和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END


| 澄清与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