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会开》演出截图 文 | 张燚 大家想让民歌的处境更好,这是出于好心,是好事。不过,我们也常能见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至于“办着坏事”却“说自己好心”,或者“把好事办成坏事”,那就更普遍了。 讲三个故事,惟愿对音乐界“好心办好事”有所裨益。 奥运会歌曲《回到纯真》与中国台湾原住民音乐 《回到纯真》(Return to Innocence)是欧洲新世纪音乐团体Enigma的歌曲,其中使用了我国台湾原住民音乐《老人饮酒歌》的片段。作品获得巨大成功,唱片销量数百万,并作为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宣传曲进一步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 ![]() 这对我国台湾原住民音乐来说是好事。但是,《回到纯真》并没有标明使用了台湾民间音乐,也没有征得采样演唱者郭英男的同意。在举世瞩目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原住民文化与著作权的话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那么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一些拥趸可以替Enigma辩护,“他们这是在为《老人饮酒歌》做免费宣传”,“没有Enigma谁知道台湾原住民音乐啊”…… 但最后的结局并非如此,而是超越音乐圈成为真正促进世界原住民文化保护的事件:案件历经三年,最终Enigma作出赔偿,并且后续发行的《回到纯真》唱片都会标记台湾阿美族民歌和郭英男的贡献。此后“原住民知识产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都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比如我国在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民歌也有知识产权,并不能在“发展”的名义下被任意揉捏。 “赝品博物馆”与“民歌竞唱” 2019年,重庆大学博物馆开张不久就陷入“赝品风波”,重庆文物局表示该馆及其所办展览均未备案。随后人民网发表专门评论《“赝品博物馆”频出,高校“眼力”哪去了》:“前有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后有清华大学《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再到今天的重庆大学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屡屡陷入真假之争,有损大学的声誉,也有违公众的信任。”评论还说,“好在,重庆大学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表示将对反映的情况认真核查;重庆文物局也介入调查,督促高校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事情很快就能水落石出。”如今已是2022年,调查结果却并没有见到。 近期音乐界讨论较多的“大型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中展示的“民歌”到底是不是民歌,只要大致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即知。如果非要说“北京歌剧”就是“京剧”、“在道口烧的鸡”就是“道口烧鸡”,那就没办法讨论了。 民歌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明文规定,“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春天花会开》所展示的“民歌”有没有做到这些?恐怕并没有。 商业性的综艺节目能不能使用民歌?当然能,前提是征得民歌保护责任主体(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商业性的综艺节目能不能以流行歌曲的方式来发展民歌?当然能,前提是征得民歌保护责任主体(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商业性的综艺节目能不能“民歌竞唱”?当然能,前提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那么,《春天花会开》是不是“民歌竞唱”节目?当然不是。如果它表明自身为“使用民歌元素的流行歌曲竞唱节目”可以说是在推广民歌文化,而宣扬自身是“民歌竞唱节目”则是伤害民歌。 我们再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37条的规定:“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应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春天花会开》有没有支持民歌传承人?看一下法律规定的认定“传承人”的最低条件即知: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民歌当然可以发展也需要发展,但首先要有底线思维。 “方言多样性”与“民歌多样性” 2019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湖南长沙正式发布《岳麓宣言》。宣言主题为“保护与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2019年则被命名为“国际本土语言年”。 《岳麓宣言》提出,“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土著语言、非官方语言以及方言母语者的潜力、行动力和主动性。”“维护语言多样性与理解语言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面对民歌,有人反问:“民歌原汁原味就能改变自身处境吗?”但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譬如方言,其在普通话大潮中很难改变自身处境、回到从前,但正因如此“方言录音”等原汁原味工作才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方言录音”是为了改变方言处境?不是。保护方言也好,保护民歌也好,都是为了在文化趋同的大势下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像在生物大灭绝的趋势下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如果音乐都是跟风(《春天花会开》中的歌曲风格与文化完全没有显现出多样性),都是在讨好眼下,那么人类多样性的艺术智慧和多样性的音乐文化将在短期内急剧减少。当风潮改变——风潮往往善变,我们又拿什么来迎合新的风潮?我们又拿什么来持续丰富我们的情感、智慧和心灵? 【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