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建鸿 | 半入江风半入云

 默默7qrvsleytp 2022-05-04 发布于上海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四十八)
作者:秦建鸿




第五章  生活之

四、随风而去(






半入江风半入云

 

引子:

白昼未满,
黑夜未盈,
浮生像一只田鼠溜过,
草儿未受惊。 
一一庞德《白昼不够满》
 

医生看到尸体躺在行军床上,覆盖着一条毛毯。

死者生前一向是睡在这张行军床上的。

经典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开卷描写死亡,但毫不恐怖。

死者选择在自己60岁的时候结束生命,为的是不再老去。

狭小的空间,破旧的家具摆得零乱不堪,但是在那双勤劳双手的操持下,一切都显得纤尘不染。

一种内在的奢华,足以显示死者的尊贵和优雅。

故事从死亡开始,向死而生的存在过程,拓开生命的意义。

空气中飘忽苦扁桃的气息,带有一丝人生的幽怨和隐痛,或许正是上帝的某种密旨。

乌尔比诺医生,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
年轻时,他在法国留学,总是三句不离本行,而且脱口而出:世界上没有另外一座城市能同他的城市媲美。

乡情眷恋,人类的共性,渗润于心灵深处的审美情结。

28岁那年乌尔比诺回来了,因为他的城市遭受一场生命的浩劫一一霍乱肆虐。

轮船缓缓穿过一片牲畜的浮尸驶进港湾,年轻的医生沿着舷梯弃船登岸。

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幕幕触目伤心的景象,使他难以忍受。

然而哀伤笼罩下,一切静悄悄的还是井然有序。

自从发布发现霍乱的公告开始,每隔一刻钟,当地驻军营地的碉堡就鸣炮一响,昼夜如此。

城市管理遵从民间的说法,火药能辟邪。

实际上霍乱并不管你是什么肤色,何种出身,突然蔓延开来,又突然停止了。

乌尔比诺的父亲著名的外科医生,死于灭顶之灾的霍乱,他们家整幢房子的生气也随之消失。

最初的日子,乌尔比诺夜不能寐。很快就找到答案,也许这是上帝赋予他的使命。

年轻的医生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霍乱,几乎成了他良心安宁的赎罪行为。

乌尔比诺最感到担忧的,是城里那种可怕的卫生条件。他明白,饮水是个致命的危险。

后来医生致力奉行改善这座城市的水系,饮用水和下水道逐步完善。

尽管霍乱没有消灭,但再也掀不起恶浪,瘟疫无法阻挡人类生命的力度。

那场霍乱,让乌尔比诺有缘相识自己的终身伴侣。

那是一次误诊带来的果实,乌尔比诺的同行朋友,请他确诊一位十八岁女患者的病情,诊断的结论肠胃感染。

检查结束后,医生脱口而出:您就象一朵初开的玫瑰。

接着又前言不搭后语背诵了一段名人语录:要记住,一切美好的东西,不管它是来自何处,都是来自圣灵。

年轻的医生彻底被女孩征服了,神魂颠倒。

决心忘掉生活中其它的一切,用来换取费尔米娜的闪电般的爱情。

某种意义上说,霍乱促成了医生美满的婚姻,并用一生回报了他的城市,获得殊荣。

半个世 纪悄然流逝。

那天,医生验尸回到家中,发现自己心爱的宠物鹦鹉正停在一株芒果树的顶上,他爬上去试图抓鸟。

刹那间,乌尔比诺从梯子上摔下来,迎向自己的死亡……

小说另一条线索的高潮出现了。

当年的女孩费尔米娜成了寡妇,阿里萨终于可以上门向单身老太正式求爱。

阿里萨第一次见到费尔米娜是在一个平常的午后。

那时,阿里萨只是一个送电报的男孩。

那个下午,阿里萨来到一座半倒塌的古老的房子,庭院中央有各种花草。

梦幻般的感觉浮想联翩,重叠男孩纤细敏感的柔软深处。

回廊的尽头传来读书声,听到脚步响,读书的女孩没有中断朗读,把头抬了起来,想知道是谁在窗口经过。

谁也没有料到这偶然的一瞥,引起一场爱情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

渐渐地,阿里萨把女孩理想化了,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出来的情感都安在她的身上。

就这样,女孩成了阿里萨心目中的唯一存在。

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如远隔万水千山。

费尔米娜永远是阿里萨心中的女神。

如果说,霍乱改变了一座城市,那么霍乱又见证了真爱至上。

小说尾声,费尔米娜终于登上了阿里萨的轮船。

两个老人紧紧相拥,不知如何抵御世俗,但是爱必将延续……

为了免除干扰,阿里萨命令船长挂起霍乱的黄旗。

陷入霍乱的轮船,难以摆脱困境了。

船长看了一下费尔米娜,在她的睫毛上看到了初霜的闪光。

然后又看了一眼阿里萨,看到了他那不可战胜的自制力和勇敢无畏的爱。

船长大吃一惊一一

终于悟到了生命与死亡相比,生命才是无限的这一真谛。


轮船沿着加勒比内河往返航行……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一一永生永世!

霍乱的状态下,捍卫自已的利益和作为人的高贵,维系爱的生命。

哥伦比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是他最用心写下的故事。

写尽了生命的尊严与哀伤,呈现出一片人世的奇迹。

面对灾难,感受困境中的从容、淡定和温馨,体悟人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

漫漫岁月,唯美永存。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


秦建鸿教授,上海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读者导报》社记者编辑,负责阅读评论版面的工作。
讲课之余从事美学及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研究。
出版美学三部曲:《曲阜三孔》、《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自在生活---与美同行》。
发表系列论文:文化守恒及其审美。
历经多年研究形成“文化守恒”基本理论框架:依据能量守恒的原理研究文化守恒现象;以量子力学的叠加态和纠缠态解释文化守恒中两种力的关系,以此阐述文化守恒的能量一一审美。
此理论价值在于研究社会文化的普遍规律,提升大众精神内核。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