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61~90方)

 火帝养生_WSH 2022-05-04 发布于云南

61、小儿感冒茶

  【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块状茶剂;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块,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块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62、五福化毒丹

  【处方】桔梗(微炒)玄参(洗、焙)各180克 青黛(研)牙消(枯)人参(去芦)各60克 茯苓(去皮)150克 甘草(炒)45克 银箔8片(为衣)麝香(研)1.5克 金箔8片(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为丸,每30克作12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小儿蕴积热毒,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詀语烦满,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1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有涎血臭气者,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下1丸;热疳肌肉黄瘦,雀目夜不见物,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63、万氏牛黄清心丸

  【处方】牛黄10g 朱砂60g 黄连200g 黄芩120g 栀子120g 郁金80g

  【性状】为红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气特异,味甜、微涩、苦。

  【炮制】以上六味,除牛黄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黄连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用于邪热内闭,烦燥不安。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惊厥。

  【用法用量】口服,小丸一次2丸,大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 (1) 1.5g (2) 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64、退热通络汤1号

  【处方】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社湿宣痹。主实热痹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张爱国方

65、消痈万全汤

  【处方】金银花21克 当归15克 生甘草9克 蒲公英9克 牛蒡子6克 芙蓉叶7个(无叶时,用桔梗9克)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痈。治身上手足生疮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66、小儿感冒颗粒

  【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块状茶剂;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块,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块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67、五福化毒丸

  【处方】水牛角浓缩粉20g 连翘60g 青黛20g 黄连5g 牛蒡子(炒)50g 玄参60g 地黄50g 桔梗50g 芒硝5g 赤芍50g 甘草60g

  【性状】为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咸。

  【炮制】上十一味,除水牛角浓缩粉外,其余连翘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血热毒盛,小儿疮疖,痱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出血,痄腮。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2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68、通淋方

  【处方】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湿热蕴结膀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

  【摘录】《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69、通泻利咽汤

  【处方】生大黄(后下06-10克,软柴胡6-9克,淡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主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福建中医药》

70、消痔千金散

  【处方】孩儿茶1.5克 冰片0.03克 熊胆0.6克 甘草 赤石脂 黄连各0.9克 寒水石1.5克 硼砂0.3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诸痔肿疼不已。

  【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或以胆汁和药,灌入肛门内。

  【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十四引《活人心统》

71、小儿化毒散

  【处方】牛黄8g 珍珠16g 雄黄40g 大黄80g 黄连40g 甘草30g 天花粉80g 川贝母40g 赤芍80g 乳香(制)40g 没药(制)40g 冰片10g

  【性状】本品为杏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苦,有清凉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乳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小儿疹后余毒未尽,烦躁,口渴,口疮,便秘,疖肿溃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外用,敷于患处。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72、五圣汤

  【别名】五圣丹(《疡科遗编》卷上)。

  【处方】金银花250克 玄参90克 黄耆120克 麦冬90克 人参60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治髓不化精,肾火不降,遂化为毒,致生脑疽,脾胃未衰,饮食知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73、透疹凉解汤

  【处方】桑叶 甘菊 薄荷 连翘 牛蒡子 赤芍 蝉衣 紫花地丁 黄连 藏红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风痧。邪热炽盛,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用法用量】水煎服。

  渴甚,加天花粉、鲜芦根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全瓜蒌润肠通便。

  【备注】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蝉衣疏风清热,连翘、黄连、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赤芍、红花凉血活血。热清毒解,风散血和,则上述诸证自退。

  【摘录】《儿科学">中医儿科学》

74、退毒散

  【处方】黄连 银花 连翘 甘草 赤芍 当归 牛膝 桔梗 黑山栀 薄荷 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猴子疳。小儿从肛门或阴囊边红晕烂起,渐至皮肤,不结靥,或眼梢口旁亦红。

  【用法用量】用新汲水煎,滓再煎,空腹时服。乳母亦当服之。

  【注意】切忌洗浴。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75、消食退热糖浆

  【处方】柴胡、黄芩、知母、青蒿、槟榔、厚朴、水牛角浓缩粉、牡丹皮、荆芥穗、大黄

  【性状】为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味,取牡丹皮、荆芥穗、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取水牛角浓缩粉,装袋,与其余柴胡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滤液合并,混匀,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入单糖浆和苯甲酸钠适量,制成规定量,搅匀,灌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通便。用于小儿瘟疫时毒,高热不退,内兼食滞,大便不畅;小儿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5ml,一岁至三岁一次10ml,四岁至六岁一次15ml,七岁至十岁一次20ml,十岁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脾虚腹泻者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76、小儿解表颗粒

  【处方】金银花300g 连翘250g 牛蒡子(炒)250g 蒲公英300g 黄芩300g 防风150g 紫苏叶150g 荆芥穗100g 葛根150g 牛黄1g

  【性状】为黄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连翘、紫苏叶、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金银花、牛蒡子、蒲公英、黄芩、防风、葛根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粉4份,糊精1份,牛黄(先与蔗糖粉、糊精配研均匀)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连翘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一次4g,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一次4g,一日3次;六岁至十四岁一次8g,一日2~3次。

  【规格】每袋装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77、五味消毒饮

  【处方】银花18克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3.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热毒蕴蒸肌肤,致生疔疮痈肿。红肿热痛,发热恶寒,舌红脉数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无灰酒100毫升,再滚二三沸,去滓热服。盖被取汗。

  【备注】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配合成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78、退红解毒汤

  【处方】紫草 丹皮 甘草 连翘 川连 防风 木通 北柴胡 地骨皮 赤芍 桔梗 荆芥 红花 蝉蜕 栀子 羌活 炒芩 糯米 竹叶 石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透疹。治痘疹初期,发热三四日不退,疹点大小不等,或红斑紫斑,黑赤焦枯,或腰疼。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79、四妙勇安汤加味

  【处方】当归60克,乳香10克,黄芪30克,银花60克,刘寄奴12克,甘草30克,桃仁10克,元参30克,牛膝1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通血脉,凉血化瘀。主瘀血凝滞,脉道不通,郁久化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郑静嫦方

80、消炎化毒汤

  【处方】黄连1.8克 黄芩3克 大黄12克 银花6克 甘草1.5克 花粉6克 木通3克 青皮3克 当归4.5克 赤芍3克 淡竹叶20张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火盛下利,昼夜不休,口渴,腹痛,时有脓血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81、小儿金丹片

  【处方】朱砂80g 橘红40g 川贝母40g 胆南星30g 前胡30g 玄参30g 清半夏30g 大青叶30g 关木通30g 桔梗30g 荆芥穗30g 羌活30g 西河柳30g 地黄30g 枳壳(炒)30g 赤芍30g 钩藤30g 葛根20g 牛蒡子20g 天麻20g 甘草20g 防风20g 冰片10g 水牛角浓缩粉10g 羚羊角粉5g 薄荷脑0.1g

  【性状】为暗红色的片;气辛,味苦。

  【炮制】以上二十六味,除薄荷脑外,冰片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川贝母、天麻、胆南星粉碎成细粉;与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荆芥穗、橘红、羌活、前胡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甘草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将上述混合粉末及辅料适量加入浓缩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脑及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痰火内盛,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高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一次2片,周岁以下酌减,一日3次。

  【规格】每片重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82、五宝散

  【处方】石钟乳12克 朱砂3克 珍珠(豆腐内煮20分钟取出)6克 冰片3克 琥珀6克

  【制法】各研极细,和一处再研数百转,瓷罐蜜收。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腐消痰。治疳疮、

  【用法用量】用药6克,加飞罗面24克,再研和匀,每用土茯苓500克,水2升,煎至1.25升,滤去滓,分五次服,每次加五宝散0.3克和匀,量病上下服,日用十次。如鼻子腐烂,每日土茯苓内加辛夷9克煎服,引药上行。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腥,羊、牛、鹅肉,火酒,煎炒;戒房事等。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83、四妙勇安汤

  【处方】元参 金银花各90克 当归60克 甘草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脱骨疽。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头,或生指节指缝,初生或白色痛极,或如粟米起一黄疱,其皮或如煮熟红枣,黑色不退,久则溃烂,节节脱落,延至手足背腐烂黑陷,痛不可忍。现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性坏疽症、栓塞性大静脉炎属于热毒型或湿热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十剂。药味不可减少,减则不效。

  【备注】本方所治之脱疽,为热毒内蕴,血行不畅所致。方中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元参滋阴清热,泻火解毒为臣;当归活血和营为佐;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效。

  【摘录】《验方新编》卷二

84、四黄膏

  【处方】黄连 黄芩 土大黄 黄柏 芙蓉叶 泽兰叶各3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另用麻油500毫升,入锅加温,加入黄蜡125克熔化,离火再加入上述药末调和成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治一切肿毒。

  【用法用量】用纱布块涂药一层,贴肿块上,胶布固定。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85、消痈散毒饮

  【处方】青皮 浙贝母 天花粉各6克 蒲公英1握(捣汁)连翘 鹿角屑 当归各4.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治乳痈初起,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用法用量】用水、酒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六

86、鼠粘子解毒汤

  【处方】鼠粘子(炒,研)桔梗 青皮 升麻 黄芩 花粉 甘草(生)元参 桅子(生,研)黄连 连翘(去心)葛根 白术(土炒)防风 生地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87、束毒金箍散

  【处方】郁金(蝉肚者)白及 白蔹 白芷 大黄各120克 黄柏60克 轻粉15克 绿豆粉30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束毒消肿。治疔毒走黄,疮肿散漫不收。

  【用法用量】酸米浆调箍疔疮四边,夏热甚者蜜水调。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88、双黄连栓(小儿消炎栓)

  【处方】金银花2500g 黄芩2500g 连翘5000g

  【性状】为棕色或深棕色的栓剂。

  【炮制】以上三味,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浓缩液在80℃时加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后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液调pH值至7.0~7.5,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pH至5.0,继用70%乙醇洗至pH值7.0。沉淀物加水适量,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7.5,搅拌使溶解。金银花、连翘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搅拌下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上述黄芩提取物水溶液,搅匀,并调节pH值至7.0~7.5,减压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粉碎;另取半合成脂肪酸酯780g,加热溶化,温度保持在40℃±2℃,加入上述干膏粉,混匀,浇模,制成1000粒,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轻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用法用量】直肠给药,小儿一次1粒,一日2~3次。

  【规格】每粒重1.5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89、十二味翼首散

  【处方】翼首草100g 榜嘎75g 节裂角茴香75g 天竺黄75g 红花60g 檀香50g 安息香25g 莪大夏50g 铁棒锤叶40g 五脂灵膏50g 牛黄0.5g 麝香0.5g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麻舌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麝香、牛黄外,其余翼首草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牛黄、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防疫。用于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痢疾,热病发烧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90、消痈汤

  【处方】金银花21克 当归15克 蒲公英18克 生甘草9克 荆芥3克 连翘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治疮毒生于手足,或结毒在皮肤,或生于面上,或生于颊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