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师辖一个旅,兵力为新四军中最少,旅以上主要干部授什么军衔

 lixj1028 2022-05-05 发布于新疆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属部队整编为7个师。活动于皖江地区(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的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及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新四军第7师。

文章图片1

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

新四军第七师辖第19旅和挺进团,全师共1900余人。第7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到大反攻前,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组建地方武装7100余人。那么你知道新四军第七师旅以上主要干部都是谁?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什么军衔吗?

新四军第七师师长: 张鼎丞

张鼎丞是福建省永定人,出生于1898年12月。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6月领导永定县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

张鼎丞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早年积极参加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加入共产党后,张鼎丞与邓子恢等人,领导了福建西部几个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文章图片2

张鼎丞师长

张鼎丞作为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他在1929年7月,被委任为中共闽西特委委员、军委书记、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1930年更是担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担负领导闽西的革命工作。

中央红军长征后,张鼎丞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闽西南军民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张鼎丞与反动派当局谈判后,建立了我党领导下的闽西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为两党联合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鼎丞到新四军工作,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党校第二部主任,新四军第7师师长(未到职)等职。

文章图片3

张鼎丞师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鼎丞先后担任过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张鼎丞已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兼第19旅政委: 曾希圣

曾希圣是广东省兴宁县东乡州六司(今湖南省资兴市州门司镇)人,出生于1902年九月初十。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曾希圣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在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考入广州黄埔军校。

文章图片4

曾希圣政委

北伐战争开始后,曾希圣被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担任团指导员,之后还担任汉口教导团军事队队长等职。

1927年7月,曾希圣加入共产党,被安排在汉口秘密从事兵运工作,在河南、烟台、天津等地以不同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他又被调至汉口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协助长江局工作。

1930年冬,曾希圣在担任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侦察科长期间,侦获国军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军事计划,为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作战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情报。受到中央首长高度评价,赞扬他是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希圣被派到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被抽调到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之后还被派到重庆,负责中共南方局的情报工作。皖南事变后,曾希圣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政委,由于师长未到职,他负责筹建新四军第七师的工作。

文章图片5

右一为曾希圣

曾希圣之后还担任过皖江区党委书记,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原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参谋长,豫西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皖北军区司令员、政委,安徽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二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政委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授衔时,曾希圣已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主任兼第19旅政治部主任: 何 伟

何伟原名霍恒德,河南省汝南县人,出生于1910年4月。1936年加入共产党,毕业于汉口华中大学。

何伟由于家境比较好,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华中大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团结进步人士组织读书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加入共产党后,何伟先后担任全国救国会执行委员,中共武汉临时工委负责人,湖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鄂豫皖区组织部长等职。皖南事变后,何伟被调到新四军担任无为地区江北游击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之后还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文章图片6

何伟同志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伟先后担任过哈尔滨市委书记,牡丹江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长,武汉军管会秘书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广西省委副书记兼桂北区党委书记,中南局常务委员,华南分局常委、纪检书记,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外交部部长助理,驻越南大使兼驻老挝经济文化代表团团长,河南省委第二书记,教育部部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何伟已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新四军第19旅旅长: 孙仲德

孙仲德是安徽省庐江县人,出生于1902年。1934年9月加入共产党,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文章图片7

孙仲德旅长

孙仲德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省吃俭用送他去私塾读书,18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当时碰上直皖两系军阀正酝酿大战,军校将皖籍学员驱逐出校。孙仲德离校后,到山东段祺瑞部下任初级军官。

1924年,孙仲德不想成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就弃职到舒城当小学教员。第二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他经同乡介绍,到北伐军李宗仁部任炮兵连连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孙仲德再次弃职回家,不久到三河镇任警备队长。

在任警备队长期间,受进步人士影响,他利用警备队长的身份,暗中秘密支持共产党游击队活动。后来暴露身份后,他便参加了游击队。1934年9月,孙仲德所在的游击队被编入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他被任命为副大队长。之后,他还担任过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皖西北红军游击师师长等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仲德被送至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到新四军工作,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七师19旅旅长,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新四军和含支队支队长等职。

文章图片8

孙仲德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仲德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合肥军管会主任委员,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民政厅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安徽省副省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孙仲德已转业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新四军第19旅参谋长: 林维先

林维先是河南省商城县夹河区九斗冲(今属安徽省金寨县)人,出生于1912年9月8日。1929年12月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共产党。

林维先参加红军后,先后在皖西北独立营、皖西北红军总医院、鄂豫皖红军总医院警卫排当通讯员、战士。入党后,在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特务营担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林维先曾担任过红28师师长等职,在鄂豫皖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林维先所部被编入新四军第4支队,他先后担任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3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团长,新四军第七师19旅参谋长,沿江支队支队长等职。

文章图片9

林维先将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维先曾担任过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员,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浙江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衔时,林维先被授予中将军衔。

结语:

新四军第七师虽然人数最少,但以皖江抗日根据地为基础,发展根据地军民从事大生产运动,创办了一大批军需民用工厂,是整个新四军中最富有的一个师,当时有“富七师”之称。从七师建立到抗日战争胜利,由创建时的1900余人发展到3万余人,解放区达15万平方公里,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四军第七师旅级以上干部中,除了19旅参谋长林维先被授予中将军衔外,其余领导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转业到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授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