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5-05 发布于江苏
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黄瓜在一个生育周期内受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病虫害较多,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症状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给防治造成困扰。现在逐一进行辨症施治。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发生较多,受害较大的主要病害。它具有发病突然、发病重,蔓延较快、不易防治的特点,俗称“跑马干”。
该病由假霜霉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孢子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栽培中生产活动是导致霜霉病蔓延的主要来源。黄瓜霜霉病在温度16~24℃,湿度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湿度低于70%,不易于发病。
1、黄瓜霜霉病症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先从叶片背面叶缘处出现水渍状斑点(此时极易与叶片生理性吐水相混淆)。病斑颜色变化由浅绿色——黄色——褐色。病斑正对阳光时不透光不易穿孔。最后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导致整个叶片变黄干枯。
2、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可用霜脲锰锌、烯酰锰锌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2)发病高峰期:①可用80%烯酰吗啉+21%过氧乙酸+叶面肥。②可在凯特(烯酰吗啉+吡唑菌酯)银法利、抑快净、氟吗锰锌等几种农药中选择配合叶面肥交替使用。棚室消毒:棚室栽培中可用21%过氧乙酸,全棚消毒。阴雨天也可用百菌清烟剂防治。
二、黄瓜角斑病
黄瓜角斑病是叶片受细菌侵染引起。种子、风雨、灌溉、昆虫危害和农具操作均可成为该病害的传播媒介。当黄瓜吐水量多,结露持续时间长,温度24~28℃,相对温度80%以上,叶面有水膜时极易发病。因此,此病属低温高湿病害,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当夜间饱和湿度持续超过6个小时者,病斑大;当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少于3个小时,病斑小;当温度底于5℃,相对温度低于60%时,基本不发病,当昼夜湿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时发病重。
1、黄瓜角斑病症诊断
可全株发病,但主要为害叶片儿。叶片染上初期呈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的细菌粘液(俗称菌脓)。相对湿度小时,病斑易干枯破裂形成穿孔。瓜果发病时易形成点片水渍状斑点。病斑正对阳光时能透过光亮。
2、黄瓜角斑病防治方法
选择较抗细菌性角斑病的黄瓜品种。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25分钟;或用2.5%氟哌酸600倍液浸种30分钟,杀灭种子中携带的病菌,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注意苗床土消毒,将种子播种在无菌的床土上,科学管理,培育无病壮苗;改善光照条件,使植株健壮生长;加强清晨和晚间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再进行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深埋。重病大棚和温室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年以上的轮作。田间出现病株后,可选用2.5%氟哌酸600倍液、或2000倍小诺霉素、或2000倍庆大霉素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20%叶枯唑800倍液、47%加瑞农用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分别掺加600倍天达2116药液,每5~7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农药要轮换使用,在瓜条期,要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三、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的区别
   感染病菌不同,黄瓜霜霉病感染的是真菌,黄瓜角斑病感染的是细菌。病叶透光度不同,黄瓜霜霉病病斑对着阳光看时基本不透光,而黄瓜角斑病病斑透光较亮。病斑表现不同,黄瓜霜霉病病斑呈黄褐色不穿孔,而黄瓜角斑病病斑在湿度大时有白色菌脓溢出,病斑干燥时易破裂穿孔。
附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