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方绪南/百岁老太带看孙儿开面馆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5-05 发布于湖南
      




百岁老太带看孙儿开面馆




作者:方绪南

在长寿镇老街的火烧坪,有一爿小店,还保持着老街的风貌,青砖小瓦,风檐板还是土红色的旧漆涂沫着,只是斑斑驳驳,见证着老街的历史,依稀展示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显示着街上人执拗的性格。左右两边都被新的建筑挤压了,虽然有点孤零零的,似乎承受不起那种挤压,却要显示它的位置。它要以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抗衡。它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似乎暗暗的要与现代呆板的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高楼大厦较一把劲,但又显得力不从心萎靡不振的样子。小店上面悬挂着的是“老街面馆”的招牌。开店的是百岁老太吴利华和她四十岁的孙子何大方。

店铺三米多宽,两十多米长,显得悠长曲折,如幽深的巷道,说明它受过两边的蚕食和侵蚀,但又奈何不了它主人公的固守。它顶部是白色的吊顶设计和镶嵌在顶层面的新颖的装饰灯,阴暗的天气或晚上,放着柔和的光亮。

冬天,最后面的门一关,显得非常暖和;热天不开空调,只要后面的门窗敞开,凉风爽爽,给人如二四八月的感觉。这里一年四季,生意有做,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吴利华是火烧坪的寿星,她喜欢热闹,有人陪她,她总是愿意当一个合格的听众,笑眯眯的,也可算是一个老来乐,她94岁时,在黄金洞金矿上班的孙儿何大方,辞去公职,回来专门照顾她。她千万个不同意,孙儿何大方只好说假话哄她,说单位效益不好,他被待岗了。于是她半信半疑,让孙儿做饭给她吃,为她洗衣服。她一见到人家,总夸孙伢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胜过亲生崽女,对她照顾得非常好。

人生苦短,对吴利华来说,又是漫长的,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61岁时,丈夫去世了。最为不幸的是,她经受了老年丧子的切肤之痛。那是她85岁的时候,她一个星期未进食,但她想到未成婚的孙儿,还是强打起精神来,门户不能倒。本来孙儿要留下来照顾她,她坚决不同意,必须要孙子去顶替她儿子的岗位。上了13年班的孙儿,不忍将没人照顾的奶奶丢在家里,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专心来照顾他祖母。她觉得孙儿回家后,除搞三餐饭给她吃外,就是洗衣服,除此再没其他事可做了,于是想呀,必须让孙儿有点事做。后来她想到她在原长寿饭店做过服务员,她坚决让孙子做传统的汤面,改变现在其他饮食店的做法,还原原来老式面的做法。

她要带着孙儿开面馆,还有一个隐衷是:现在孙子辞职全天照顾她,但人总有一天终老,她想自己去世了以后,孙子总要有谋生之道,所以急着将自己的铺面不再出租了,不能只考虑现在的铺租高,要为孙儿将来的生计着想,就逼着孙儿自己打点起铺面来。

老人早睡早起,每天凌晨三点悄悄起床,为的是让孙儿多睡一会儿。她动作麻利地将煤气罐的阀门打开,将一锅子柱子骨汤慢慢熬起来,再将佐料配备好,无非是葱姜蒜末搭配好,芫荽、时鲜菜洗好。

他们面馆的风味就是原汁原味。四点钟的时候,街灯忽地亮了,街道上慢慢热闹起来,卖菜的,扑哧扑哧挑着新鲜的蔬菜从小铺门前经过,有的放下担子,到店子里吃上一碗面条,再将挑担耸上肩,转一个曲尺弯,就到了担水巷,跨过曲曲折折的担水巷,匆匆忙忙行走百来几十米,就到了菜市场。收垃圾的清洁工开着装垃圾的电机车,停下车子,也擦一把微微的汗,到她的小店吃上一碗热汤面,给肚子填饱食物后,又劲头十足继续去当清洁卫士。这会儿她的孙儿睡眼惺忪的起来了,洗漱过后,平头圆脸帅气的孙子,系上白色的围裙接替她的工作。这会儿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小店的生意更加火爆起来。中等有点佝偻的身材,短发瓜子菊花似的脸庞的百岁老太帮孙儿打起下手来,推瓢把盏,手脚麻利给汤碗点起相料来。食客看到老太那样手脚灵活,不时夸赞得她咧开嘴甜甜地笑着,没了门牙的嘴张得开开的,那彰显她健康的红润舌头,拱得高高的,如一个幼小的女孩一般,格外惹人喜爱,其实年轻时的她,确实是火烧坪一个迷倒男人的女子。

每个食客,一碗面食吃完后,老太泡的烟茶也搁在面前的条桌上了,氤氲着热气,充盈着家的烟火气息,使每个顾客觉得特别温馨,如在家里一样自由自在。有时你有闲空坐下来,她就与你聊长寿街的变迁,说风花雪月,说谁人好敖,后人怎么不争气衰败了;讲火烧坪的来历;道人世间的哀哀怨怨喜喜乐乐。进过店吃过他们面条的人,肯定又想再去,因为小店温馨,人和善,汤面的味道独具特色。

作者简介

方绪南,注册法律工作者,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