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的本质,是痛苦管理,一起到这本书里学习如何成为自控者吧

 岛上拾趣 2022-05-05 发布于海南


2022/5/5

不要总想着怎么去逃避痛苦,而是要学会接受和面对痛苦,然后选择自己可以承担的,承担自己所选择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总活在纠结和痛苦之中。——Susan Kuang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5月5日,我们坚持共同读书的第125天。感谢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彼此陪伴中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实现自由。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比较向往成为斜杠青年。当然,有些或许是因为热爱,而有些则是因为斜杠青年意味着拥有多重职业以及多个收入渠道。

写过《斜杠青年》一书的Susan Kuang对于这个问题倒是有不同理解。

她总觉得这背后一定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一定是因为某种重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因此,她想到,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种需求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内心真正渴望的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多一个职业、多一份收入吗?

思考了很久后,她终于想明白了:大家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找到自我,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是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与价值感。

直白一点,就是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想要真正找到所谓的“自我”,拥有自我价值感,我们首先就得改变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自我批评的习惯,让自己从各种担忧和害怕中解脱出来,找回内在安全感。

因此,她接着写了《成为自控者》这本书,想要帮助读者改变这种状态。
那么书里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推荐理由

说实话,看到书的导言,相信很多小伙伴就会感兴趣了:

同样的起点,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能找准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样的赛道,为什么有的人却能跑到最后,最终收获满满?

当别人已经能自由主宰人生时,为什么你还在抱怨机会太少,命运不公?

成为自控者,便是要拿回人生的主导权。别白白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和情绪了,早一点找到正确的方法,就早一步踏上掌控人生的路。

在书中,作者归纳总结了自己一路摸爬滚打的心血和经验,给出暖心激励的同时,更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实战技巧指南。

相信大家都想成为类似书中“自控者”的人:相信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在生活中会表现得十分积极和主动,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会那么容易放弃,而是会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也会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那么如何建立人生正向循环,轻松成为自控者?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六种有效思维,帮助找准向上发展的核心力量——自我关怀、主动思维、成长思维、目标思维、精要思维、作品思维。

另外还指引读者形成四大核心体系,建立正向循环的转折锚点——避免内心陷阱、重塑底层信念、打造自我实现系统、建立精力管理攻略。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想要帮助读者弥补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一些重要“功课”:

学会如何不依赖外在奖赏而行动,如何让自己的情绪不随环境而变化,就算遭遇失败和挫折,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然后带着这份积极与乐观,去努力追求那些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目标,去主动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

听着是不是都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去翻阅原书绝对是值得的一件事。

精彩导读


作者认为,想要成为“自控者”并不容易,因为这个逐渐找到人生掌控感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自我重塑的过程。

这种自我重塑,既包括个人价值观的重塑,也包括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的重塑。

因此,作者在书中分了四大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从人生发展这个宏观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建立起科学的幸福观、能力观,以及更具适应性的工作观,并告诉你如何在这个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发展和保持自己的优势。
作者认为第二部分可以说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它关乎的是我们整个认知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信念改变,即有关自我价值感、能力和掌控感的信念,只有实现了这个层面的认知改变,我们才会真正拥有积极的心态。

在这个部分,作者将帮助读者将学习到自我关怀的方法与技巧,以此摆脱自我批评和否定的习惯,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无价值感。

这部分,读者也会了解到如何摆脱无望感,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以及如何让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不再让失败和错误成为自我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说,第二部分关注的是认知和情绪系统的改变,那么第三部分关注的则是关于思考和行动系统的改变。

​它包括学会如何定义和思考问题,如何把问题变成合理可行的目标,如何计划和规划目标的实现过程,以及如何利用产品思维和作品思维,将自身能力转化成对他人有价值的成果,以此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第四部分,则是作者根据大脑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出的一些重要且实用的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建议。

从中我们将学到如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如何合理分配精力,以及如何把精力聚焦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这些建议不仅能够让我们的行动变得更加高效,还能让你在全力以赴为目标奋斗的同时,更好地享受生活。
比如,在第四部分“每天最重要的4小时”中,作者提到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需要在无干扰的状态下才能专注地进行的专业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你的技能,而且是难以复制的。
而浮浅工作,指的则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因为大脑会本能地遵循“最小阻力原则”,所以向浮浅工作发展的趋势不易转变。

不过作者提到,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那么我们就能逐渐培养起深度工作的能力。

具体该如何训练呢?可以参考以下四个建议:

1.精心选择目标。
2. 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3.建立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4.创造最佳的大脑状态。

因为书中的很多理论并不是清单就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如果需要获得书中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小伙伴们自行去书里寻找答案了。

好啦,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啦,你该用时光序复盘昨天的任务完成情况,计划今天的安排啦,记得和年度目标关联起来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