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14年9月,一场跨越国界的婚礼在乌干达坎帕拉举行。之前,谢晓伟曾想,年逾40的他,可能真的要打一辈子“光棍”了。却不曾想,在异国他乡,竟有一段“万里姻缘”等着他。
1973年,谢晓伟出生在河南孟津县杨庄村,家有兄弟姐妹5人。 在他20岁那年,父亲去世,生活的担子落在了母亲李雪云的身上。因为家境不好,学习也不好,谢晓伟便早早去外地打零工。常常东奔西走,没有固定的落脚点,在本该相亲成家的年纪,谢晓伟一拖再拖,成了大龄单身汉。时间来到2013年,谢晓伟作为钻工,来到乌干达坎帕拉恩德培机场的高速公路项目。一是项目远在9000公里之外的非洲,待遇比在国内高出不少;
那时候,三三两两的工友们聚在一起,边吃饭,边嘻嘻哈哈说着玩笑话。这个时候,一向话不多的谢晓伟,往往是一边听,一边笑,一边独自静静地吃饭。和他印象中的非洲人不同,这个女孩勤快、爱笑,还爱干净,常常被老板表扬。最重要的是,女孩热情开朗,每次他打饭,女孩都会对他微笑。这以后,一到饭点,谢晓伟总是准时出现,还不忘在窗口寻找女孩的身影。他打听到,女孩名叫娜布力娅,21岁,她是应聘到生活区帮厨的。她觉得这个男人长得帅,沉稳成熟,跟其他工友不一样。两人见面,招呼打得渐渐多了起来,说不明白,就用手比划。娜布力虽然听不太懂,但明白谢晓伟在夸她,羞涩地低下头笑了。娜布力娅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她觉得,谢晓伟是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可谢晓伟天生腼腆、谨慎,一段时间后,话还是转着圈地绕,就是不明说。这其实也怪不得他,毕竟两个人年纪差20岁,还远隔千山万水。有一天,她送给谢晓伟一束鲜花,对他说:“I miss you(我想你).”在工友们的提议和帮助下,谢晓伟的求婚既正式又隆重。他专门请翻译一同去娜布力娅家里提亲,该说的话一句都不少;当地的彩礼一般是100多万先令,他特意拿出500多万先令(相当于约1万元人民币)。娜布力娅的亲人和谢晓伟的工友们,见证了他们的幸福时刻。他们从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为儿子取名谢布伟,小名叫作“念念”,来纪念两人的爱情。但他还是有点担心,毕竟这个消息对老人家来说有点“炸”。 2015年10月,谢晓伟所在工程的项目竣工,他终于带着妻子和3个月大的儿子回到中国。不出所料,一见到娜布力娅,谢晓伟的母亲李雪云就懵了。她生平从没见过非洲人,这眼前的非洲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媳,她一下绕不过来这个弯。看到3个月大的孙子,李雪云回过神来,赶忙热情招待起这个非洲洋媳妇。这以后,每次大家吃完饭后,她都要自己再单独做饭吃。乌干达在赤道附近,常年高温,而河南的冬天,温度低了二三十度。婆婆和娜布力娅语言不通,要么靠比划,要么靠谢晓伟翻译。因为新奇,许多村里人常常跑来家里,拉着娜布力娅合影,这让她感到很是困扰。婆婆手把手教她做馅饼、面条、饺子等面食,娜布力娅也学得有板有眼。婆婆知道她怕冷后,买了空调装在她的房间,谢晓伟也及时给她买了羽绒服。谢晓伟更是她24小时的贴身语言老师,突击辅导起她的中文。一有时间,两人就搬俩板凳坐到屋前练习,一人读英语,一人说中文。娜布力娅喜欢赶集、逛市场、逛商店,谢晓伟就陪她逛。干农活,她不惜力,婆婆去地里,她跟着,各种农活渐渐上了手。看见婆婆做饭、干家务,她都会抢着去干,实在不会,也会跟在婆婆身边打下手。儿媳勤快、能吃苦,性格还好,婆婆越看越喜欢,在村里没少夸儿媳。婆婆始终搞不清楚,儿媳具体是哪里人,但她知道儿媳是从非洲远嫁来的。她嘴上说不出多关心的话,可老想着能为儿媳多做点啥。她买了一张世界地图贴在墙上,让儿媳能时常看到家乡的位置。婆婆做的饭太好吃了,卤面、鸡蛋饺子、捞面条,我都很喜欢。  2017年,谢晓伟在自家的山地上种了20多亩的花椒树。这点我特别佩服她,不怕苦不怕累,经常一个人就上山了。 娜布力娅说,也要让自家的日子像这片花椒地一样,一点点红火起来。他们为小儿子取名“谢亚非”,寓意亚洲和非洲的友谊。娜布力娅从坐月子开始,只能自己做饭、洗涮、带孩子。非洲不兴坐月子,娜布力娅说没关系,这些活自己都能干。这年7月,她的母亲从乌干达打来电话,告诉她外公生病住院,希望她回乌干达照顾外公。婆婆看出儿媳的为难,她说自己的腿好多了,能照顾两个孙子,让她放心回乌干达。谢晓伟也马上给妻子买好机票,还打包家乡的特产,将妻子送到机场。2017年,因为娜布力娅要办理相关证件,回了三趟娘家。每一次回去,村里人都提醒谢晓伟,当心媳妇这一走就不回来了。每一次,他都会买好礼物让她捎去孝心,再贴心地将妻子送到机场;而娜布力娅,虽然人在乌干达,心里却系着爱人和孩子。她归心似箭,每次返回中国,都不忘给婆婆带回非洲的特产。娜布力娅记得第一次回去,母亲见到她时惊得喊出了声。虽然家里人并不了解中国,但他们通过女儿,也开始喜欢中国。开朗的娜布力娅,干脆就去串门,跟他们打成一片,丝毫不介意别人好奇、打量的目光。待能说简单的中文后,她爱和村子里的女人们一起聊天,还跟她们说起自己的家乡。渐渐地,在左邻右舍,甚至在邻村的小卖部里,她都交到了朋友。老远看到娜布力娅抱着小儿子,她的好朋友就开始招呼她。 2018年,两个人的故事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他们应央视邀请参加“2018爱情故事年终专辑”。不管别人怎样看,我觉得我这个媳妇找对了,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娜布力娅始终笑意盈盈,遇到实在回答不了的,就羞涩地看向丈夫,向他求救。最终,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评为“2018乡约中国十大爱情故事”之一。虽然肤色不同,但谢布伟张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让他和小朋友们瞬间没了隔阂。在融洽的环境中,谢布伟各方面发展都不错,这让娜布力娅很开心。2019年春节,村里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寓意美好的春联。谢晓伟家里别出心裁,将他和娜布力娅“万里姻缘”的故事写成了春联。“非洲打工邂逅花季女子,情定异邦共结秦晋之好”,横批“爱无国界”。他一边在县城的工厂里上班,一边和妻子打理20亩地的花椒树。“多挣钱,等大儿子上完幼儿园,争取搬到县城里读小学。”因为她感觉,河南家里的房子很舒服,希望母亲也能住得好一点。2019年,他们注册短视频账号,开始记录家人的生活日常。视频里,娜布力娅唱歌、跳舞,还有她和儿子喂兔子的片段。夫妻两人同心同力,和和美美过日子,一起努力奔小康。但两个人不去在意,依然快乐地拍作品,热心与网友互动。疫情期间,他们向武汉捐款献爱心,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2020年,谢晓伟和娜布力娅带着小儿子登上央视《黄金100秒》节目。更多人认识了这个善良、勤劳、热情的非洲媳妇,也见证了他们跨越国界的爱情。有网友感叹,要是娘家人看到这个节目,该有多开心啊! 婆婆年纪渐大,很多活干不了,娜布力娅就撑起了这个家。“啥时候都是笑嘻嘻地,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俺这儿媳妇可没得挑。”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这对婆媳从来没有红过脸,还都是猛夸对方。不得不说,娜布力娅这个儿媳真正理解并做到了“家和万事兴”。而谢晓伟遇到娜布力娅,从一个“老光棍”到有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家,越来越有干劲。2021年3月,孟津县城关镇评选“好媳妇”,大家推选了娜布力娅。台上,她站在一众媳妇们当中,落落大方地为大家演唱最拿手的歌曲。如今,他们的大儿子已经上小学,小儿子活泼可爱,也上了幼儿园。现在的日子,终于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如山上的花椒,过得红红火火。这是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也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作者:朱小鹿&乐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