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辞职助理的 一封信 ![]() 小D: 去年,律所的一位小姑娘通过实习律师考核,我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祝贺她正式执业的礼物。你看完之后对我说:“我通过考核的时候,能不能也给我写一篇?”我笑而不语。现在你要离开我们了,我就实现你这个心愿,为你也写一篇文章吧。 5年前,我公开招收实习生,你给我们投了简历。我因为出差没参加面试,回来之后听小伙伴说,有个来面试的男生挺不错的,可以录用。没多久,由于我承办某案件陷入极大的舆论漩涡,为了避免连累尚未入行的年轻人,那次的招聘计划取消,跟你擦肩而过了。 3年前,北京勇者律师事务所成立。招聘公告发布之后,我又收到了你的求职信,标题是“我要辞掉60万年薪的工作应聘勇者所的助理”。小伙伴看了简历照片之后对我说:“就是他,之前差点来实习的!” ![]() 在律狗屋,我们第一次见面。听你说,最开始是在一家央企工作,本来是想辞职来我这里实习的,由于我们取消了招聘,你就去了一家大型民企,年薪加绩效已经有60万,听说我成立了勇者律所,想跟我一起干。 你的诚意令我感动,但我不知道该给你开怎样的工资,于是提出:来我这里实习,能不能接受无底薪的提成制?你说回去考虑一下,没多久就发来消息表示接受。 勇者成立之后,刚开始的业务较少,你也没有自己的案源。我不忍心,很快改变了薪酬方式,给实习律师每月5000元的底薪,如果协助律师办理案件,还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补贴。重要活动带你参加,重大案件带你参与,这样你不但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也可以获得一些补贴。 在业务方面,你的悟性还是不错的。稍微指导一下,你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协助我办理了很多案件,分担了不少案头工作。 为了表示对你工作的肯定,我给你预留了勇者律所的一点股份作为激励,在你达到法定条件之后,就可以转为律所合伙人。虽然份额很小,但你在我这里工作才半年多,刚刚开始实习,就已经是律所未来的合伙人了。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慢慢来吧。不能一次给太多,要不以后我就没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勇者成立未满一年,疫情就爆发了,我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小伙伴们纷纷主动要求降薪,跟我一起共克时艰。你也给我发了消息,表示跟勇者共渡难关。我很感动,但是拒绝了。我说:“现在我还扛得住,等我扛不住的时候再说。”虽然勇者身处困境,有一帮愿意跟我共患难的小伙伴,我感到欣慰,斗志昂扬。 实习律师考核面试的时候,你信心十足,我对你也很有把握。没想到考官问的问题你没有回答全面,而且临场表现有点轻浮。我想尽办法去做解释说明,但你还是没有通过考核,延期几个月才能转正。 我非常自责,认为是有人在报复我,故意整勇者律所。你剃了个光头,情绪低沉,闷闷不乐。我以亲身经历给你打气,告诉你:“做律师要经历很多的磨难,挫折来得越早,我们付出的代价越小。考核没有通过,说明你也确实存在问题,基本功不扎实,一些常用法条不熟练,以后还要努力。” 几个月后,你通过了二次面试,开始正式执业。按照惯例,每个徒弟正式执业的时候,我都会送他一个案件作为“开业”贺礼。我送给你的案子是一个共同犯罪案件,我的当事人是第一被告人。为了让你有独立办理的案件,同时我又能在场压阵,我费尽口舌,说服了同案被告人家属委托你。开庭之后,我们一起复盘,检讨庭审的得失。 你独立承办律所指派的案件,业务提成是50%,而同期的律师只有10%。如果协助做一些案头工作,我也尽可能多给你一些补贴。我希望你在勇者律所,尽快恢复到之前“年收入60万”的标准。 为此,我经常给客户们推荐“性价比更高”的方案,建议他们没必要委托我,而是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委托你代理,我免费参与其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与公检法沟通和开庭。客户委托你之后,仍然把我当主办律师,什么事情都跟我联系,打起电话来经常是一两个小时。 虽然我的收入减少了很多,但只要你们的收入增加,我也是高兴的。你拿到正式执业证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业务收入有三十多万。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在刚成立不久的小律所,新律师半年时间有这样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我真的是尽力了。 就像初为人父对如何养育孩子没有经验,对于律所管理,我也是焦头烂额。但我知道,不但要用足够的收入去留住人,还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 所以,当你因奶奶去世,请假去老家奔丧,我特地叮嘱你,以“北京勇者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买一个花圈献上。我知道,在我们的老家,来自北京、来自工作单位的祭礼,乡里乡亲看到之后会比较有面子。我让财务给你转了礼金,以示慰问。从此,勇者律所在这方面形成了制度,祖父母、外祖父母也视同家属,如果去世,律所要进行慰问。 在你还是实习律师的时候,我和易辩小伙伴们聚会,除了对你的业务能力给予高度肯定,同时表示,等你正式执业,并且律所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你就是刑事部主任。 勇者律所成立党支部的时候,我向大家提议由你担任党支部书记,最终你当选了勇者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我卸任勇者主任、小艳接任的时候,我郑重地提出,等到你符合法定的合伙人条件时,由你接替小艳,担任勇者律所的下一任主任。我的任务是发挥余热,把勇者的基础打好,等到勇者已经兵强马壮,我就可以彻底退休了。 ![]() ![]() 勇者开业没多久就遇到疫情爆发,作为新成立的小律所,尤其是主要业务在外地,遇到疫情包围,真的是举步维艰。很多次,我心情跌到谷底,接连几天、十几天呆在家里,承受着煎熬。好在我咬牙挺了过来,有了新的思路,将律所账面上剩余的大部分资金投入进去,租了新的办公地址,准备大干一番。 你知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能做事的人,所以我不惜重金招聘律师和律师助理,但符合我要求的很少。我很担心,新址开业之后,我们的人手应付不过来,为此我非常焦虑。 在这个时候,你突然向我提出辞职,说是“性格不合”。我顿时懵了。 谁要辞职,我都不意外。我的脾气不好,批评人很直接。律所有个小姑娘是挨批最多的,每次都哭得稀里哗啦。另一位跟我时间很长的律师更倒霉,勇者开业三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处在被我拉黑的状态。 但是,我从来没有批评过你,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我只有表扬和肯定。你在某法院旁听庭审时,因为在旁听席抽烟,跟维持秩序的法警发生争吵,我担心法警对你不利,当众向法警再三鞠躬道歉,求得了他们的谅解,化解了纠纷。即便如此,我也是轻描淡写地跟你说:“以后千万不要再跟司法人员发生冲突了。” 这么严重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我可能会暴跳如雷。但是对你,我从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以至于其他小伙伴多次说我“重男轻女”,尺度不一。我只能笑着说:我怕挨揍。 对于“性格不合”,你的解释是:“您要求我们电话响三下之内必须接听,还要求我们必须写文章。写文章当然是件好事,但自愿写和被逼写,感觉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要求你们这么做,是因为:律师应该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下,尤其是刚刚入行的新人。电话一响,黄金万两。如果正好有什么事情要让你去办,你没有接到的话,机会就是别人的了。铃响三声之内接电话,是希望你们面对机会、面对工作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我是怕你们错过了机会啊。 至于要求你们写文章,我也说过很多次。我们要做体面的律师,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扎扎实实学习,还要有“输出”。写作,是我们输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能力的最佳途径。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勾兑派律师,对司法人员点头哈腰,还有巨大的刑事风险。我也不希望你们是默默无闻的律师,面对司法人员的刁难面红耳赤、敢怒不敢言。写作虽然辛苦,却是草根律师唯一的出路。我们的尊严、我们的实力、我们的体面,都靠这个了。我一直在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但是这三年来,你自觉自愿地写过吗? 前段时间,你似乎是无意中跟我提起:在一次聚会中,你认识一个跟你同时执业的律师,能力很一般,远不如你,他说自己年收入有200多万。当时我淡淡一笑说:“这个律师要么是吹牛,要么是勾兑,要么是命好。你既然没有那么好的命,如果不想勾兑的话,那就踏踏实实地挣钱,200多万的年收入,你以后肯定能挣到的。” 也许,你要离开我,不是因为“性格不合”,而是“年收入200多万”带给你强烈的冲击,只是你不好意思说。如果是这样,我就坦然了。200多万的年收入确实诱人,我不过是希望你用体面、安全的方式得到它,并且冲着这个方向去培养你。如果你想走捷径,我也无力阻拦。 ![]() 你的辞职申请,我一秒钟就决定了同意。不同意又能怎么办?即使设置一些障碍,你终究还是要走,不过是两败俱伤,我又何苦。夫妻都有可能闹离婚,更何况是同事关系。 从进入律师职业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阻拦过身边任何人离开。有些小伙伴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情,我也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装作若无其事,最多是喝酒的时候,小范围发发牢骚。我不是不生气,只能尽量包容和理解。 对你也一样,我们迟早要分开的,只是时间早晚。所以,我只能同意,别无选择。 但我必须要说的是:你离开的时机不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你不可能不知道,你的离开会给我制造多大的麻烦。只是你不在意,而我必须说出来,否则我要憋出内伤。 如果你想辞职,之前就不要答应担任勇者的党支部书记。勇者公众号3月1日才宣布律所管理层变动,3月11日我们开始居家隔离。隔离一结束,你就告诉我要辞职。你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的党支部书记,让我怎么跟司法局、律协交待?怎么跟朋友们解释?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和党支部书记发生冲突,你迫于我的压力而辞职。 党支书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想一出是一出,说不干就不干。没有责任感,今后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 在勇者党支部成立会上,我说:“以后勇者律师事务所任何重大决定,都要听取党支部的意见;勇者的所有公益活动,都在党支部领导下进行。”我还说,要集中全所资源支持你,争取让勇者的党建工作在朝阳区乃至北京市和全国的律所中,处于领先地位,争取更大的光荣。 你这样突然离开,就像一巴掌扇在了我的脸上,让我目瞪口呆,有苦难言。到现在,我的脸上还是火辣辣的疼。 勇者律所正处在成立三年来最关键的时刻。我一再强调:荣誉属于你们,利益大家共享。你在这个时候突然离开,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选在这个时间节点,打得我太疼了。 几天之前,我还帮你谈成我老乡介绍的一个案子。既然要辞职,你为什么还高高兴兴地接下来?如果是隔离期的线上集中业务培训和布置的写作任务让你感到厌烦,你可以跟我提出来,在勇者走上正轨之后再离开呀?所谓的与勇者“共克时艰”,只是嘴上说说,到了用人之际就突然离去,你就不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吗? 最让我痛苦的是,我不知道今后该如何对待身边的小伙伴了。 离开,是每个人的自由。这些年来,从我身边离开的小伙伴有很多,离开的原因各种各样,我都能坦然接受,而且自我反省,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别的小伙伴,我可能抠门,可能粗暴,可能冷漠,但是对你,我找不到可以改进、提升的空间。 三年来,在业务方面,我对你倾囊相授,有适合你的机会,我毫无保留。能给你的,我全给了你。该做的事情,我全为你做过。做到了这个份上,得到的还是这样的结局,我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对待其他小伙伴和新加入的成员。 从此以后,我很难再信任身边的年轻人,无论怎么对他,给他安排什么工作岗位,我怕他突然哪天心情不好就撂挑子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让我收拾。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工作状态,让我无法忍受。 你提出辞职的这些天,每天晚上我都难以入眠,只能借酒浇愁,辗转反侧。不但胸口经常一阵阵撕裂的剧痛,而且还有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密接恐惧症”。现在,我不敢与身边的小伙伴有密切接触,我怕最后还是落得“性格不合”这四个字的评语。当我指导、帮助某个年轻人的时候,如何才能不想起你的突然离开?我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能像对你一样的对待别人? ![]() ![]() 前段时间,法大的两位师徒关系的教授,为了争夺副会长一职公开决裂,闹得沸沸扬扬。有小伙伴问:“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您身上,您会怎么办?”我说:“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会跟自己的学生争权夺利。学生混得好,比我自己混得好,让我更有成就感。” 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来,一些原本可以属于我的荣誉、职位和利益,我都是极力推送给年轻人,这些东西对我而言无足轻重,但对年轻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我愿意成就身边的年轻人,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尽管外界对我有很多的误解和恶评,但在培养、造就优秀的年轻人方面,我问心无愧。 考虑再三,我决定将这封信公开。因为你的辞职关系到我的感受,勇者的声誉,我不能让外界对我再有误解,认为是我对你不好,导致你离开。 这件事情对于年轻律师的发展、律师行业的传承有一定的意义。年轻律师为什么很难获得前辈的倾力培养?老律师为什么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对新人“传、帮、带”?因为伤透了心啊。 几十年来,律师职业之所以很难发展壮大,年轻律师之所以处境艰难,就在于这种培养新人的机制。在律师行业里,教会一个新手,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心血,还有感情投入。一旦教会了徒弟,什么都给了徒弟,师父也差不多油尽灯枯了,然而,这个时候徒弟却要转身离去,不帮师父分担一点工作,而且毫无愧疚,认为理所当然。 既然如此,哪个师父愿意真心实意地去教新人呢?反正教会了很快也是要走的,不如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你自己去摸索吧。如此一来,就陷入恶性循环。除了少数有天赋的和命好的,大部分律师都活得磕磕巴巴。 我本来是不信邪的。我认为只要真心付出,有细心的指导,有不错的收入,有上升的空间,有悉心的关怀,一定能留住人,一起开创共同的事业。你用实际行动让我知道,我有多么的天真。怎么做都没用,在世俗的规律面前,我不过是一只可笑的蝼蚁。 勇者三周年定制了纪念品,是刻了字的银吊坠。你要离开,我就不送给你了。但吊坠背面的十六个字,我还是要送给你作为临别赠言:“有勇有谋,有理有节,有情有义,有始有终。” ![]() 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我不能陪你一起。践行这十六个字,你就可以平安、顺达了。我已经心力交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消化了。 易胜华 2022年4月21日 北京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