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 《夕阳楼》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夕阳楼》李商隐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诗名《夕阳楼》,“夕阳楼”:在“荥阳”,即如今的河南郑州。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颧雀楼,岳阳楼等齐名。

这诗名的下面,李商隐有个题下注“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者矣。

“荥阳“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萧侍郎”:萧瀚,原来在长安是侍郎,因为牛李党争,被贬到了“荥阳”做刺史,后来又被贬到了四川的“遂宁”。萧瀚在荥阳做刺史的时候,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把他介绍给了华州刺史“崔戎”。有很多解释都说,这座“夕阳楼”是萧瀚在荥阳做刺史的时候,盖的。可是史料明明记载是在北魏。不过也许因为战火焚毁重盖也有可能。那么李商隐在这个注里头说,自己在“荥阳”,“是”:应该是指“夕阳楼”;“所知”:所知道的。“牧”:管理。“作”:这个“作”字,估计很多前辈都是理解为建造,我也想不出什么特别的。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在荥阳,这夕阳楼据我所知,是如今在“遂宁”的“萧侍郎”在管理“荥阳”的日子里建造的。

好,我们来看原诗:

   “花明柳暗绕天愁,”

   字词典故    “花明柳暗”:我们一般读的是“柳暗花明”,可是为什么到了李商隐这里,成了“花名柳暗”了呢?首先,我们一般读到的是宋朝“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在唐朝有没有“柳暗花明”呢?那是有的,而且就在李商隐之前,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758-815)写的《摩河池送李侍郎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他这首诗里的“柳暗花明”是描写山的,而他后面也是在高楼上歌酒。如此说,这夕阳楼是不是也是在山上呢?有可能是。可是李商隐为什么不写“柳暗花明”,而是“花明柳暗”呢?还有一首诗,也许可以作为参考,就是王维的《早朝》“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既然是早朝,那自然是写长安皇宫里了。而“萧侍郎”恰恰是从长安被贬出来的,贬到了“荥阳”做刺史,而现在又被贬到“遂宁”去了。长安的“百花”,李商隐可能觉得有百官的意思。而如今“萧侍郎”从“明花”变成“暗柳”了。二来,这应该是个黄昏了,李商隐自然是会选择黄昏去登夕阳楼,好看夕阳。所以天色也开始暗了,“柳暗”正好可以和天色暗,对接。同时也表达了他黯淡的心情。所以把“柳暗”放在“花明”的后面。可是他的心情黯淡,不是一般的黯淡,而是暗到天上了,天空的逐渐暗淡,是他绕上天空的愁。我觉得我们似乎很少把李商隐和李白联系到一块,更多的是觉得他看杜甫的比较多。可是,我看李商隐的有些诗句和李白还颇有些相似,眼前这个“绕天愁”就是一例。

    赏析    李商隐说,这是一个春天,百花明丽,而我却感受着垂柳的黯淡,抬头看,满天都是我的愁云在环绕。

    “上尽重城更上楼。”

    字词典故   “重城”: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

    赏析    李商隐说,朋友啊,你随着那夕阳而去,让我的心如这天空一般地暗淡下来。于是我爬上高山,高过了所有挡住我的重重城墙,可是我依然望不到你。于是我更是登上了你昔日建起的夕阳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字词典故    “孤鸿”:孤单的鸿雁。(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身世”:人生的境遇。(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序:“傅燮xie4 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悠悠”:忧伤思虑。(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赏析    李商隐说,我终究还是没有追上夕阳的隐没,只看到天空中有一只孤独的鸿雁在飞。我问它,大雁啊大雁,你要飞向何处?能否帮我捎信去给我的朋友。结果它回答,我也不知道自己将身处何世,我也正独自忧伤。

    这只孤鸿,独自在野外天空漫无目的飞着的孤鸿,既是“萧瀚”,也是李商隐自己。李商隐此时二十几岁,也还在反复地应试之中。他自己也是前途渺渺。我们看到,虽然写的是夕阳楼,可是整首诗从头到尾,就没有一点夕阳的影子。唯有一开始的“花明”,然后就是“柳暗”,“绕天愁”,又是“重城”阻挡,最后只看到一只“孤鸿”在飞,一只不知身世的悠悠孤鸿,在漫无目的地在飞着。

    有个问题,很多解释都说这首诗写于835年的秋天,可是我怎么觉得应该是春天。就好像王维诗里写的,应该是“春深”。此时的李商隐大概只有二十二三岁,他的“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道是否也有联想到王勃的诗句

《夕阳楼》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