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 《罗浮山父与葛篇》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罗浮山父与葛篇》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诗名《罗浮山父与葛篇》,“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博罗县,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汉代“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称为罗浮第一禅林。)“葛”:(多年生蔓草。其茎的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叫葛布,俗称“夏布”,质地细薄。除作衣料,魏晋以来多用制巾。葛之产地,一为吴越,一为岭南。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发现三块五六千年前的葛布。)

看来葛布在古代中国很流行,多做成夏天的服装,透气性比较好。葛本身是一种侵略性很强的蔓生植物,会到处乱串。(另,粗布葛衣叫“綌”xi4,细布葛衣称“絺”chi1。)

回到原诗,罗浮山所处的岭南是葛布的主产地之一,李贺可能认为这葛布的创始人是罗浮山的山父。如此写了这么篇诗文。来看原诗: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字词典故    “依依”:形容柔弱的东西摇摆的样子。如杨柳依依。“兰台风”:(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李贺取其快哉之意。

赏析    李贺说,葛布很柔软,很适宜用来织江上下雨的天空。穿上葛布衣,那种清凉的感觉,就像是在六月的雨中,吹来了兰台的爽风。

李贺可能是看这葛布的纹理很像雨,色泽如江水,通透性比较好,就如织雨的天空。六月是江南的雨季,所以李贺说穿着葛布做的夏衣,能感受到六月雨中的兰台爽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字词典故    “博罗”:我们前面说了,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县”,博罗置县始于秦朝。“时”:有时候,偶尔。“千岁”:千年。“啼鬼工”:泣鬼神之工。

赏析    李贺说,博罗老仙偶尔才出一次洞,他多数时候都在洞里,在那千年的石床上,展示着他编织葛布的惊天地泣鬼神之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赏析    李贺说,夏天实在是太热了,这毒蛇的毒汁在洞里更加浓更加凝结,可是它宁肯躲在自家洞中的厅堂里,毕竟那里比较潮湿。那江里的鱼被晒得不吃东西了,衔着沙子就立起来了。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这夏天的太阳简直比蛇毒还要毒。这江水都干涸沙化了,鱼都成鱼干立在那里了。李贺颇为夸张的描述,却是妙笔神功,真正干旱的地方还真是这样的情形。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赏析    李贺说,想要从箱子当中剪出一尺的“天空”,吴越的美女们啊,不要嫌吴地的剪刀太涩,不好用。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既然夏天这么热,那就只好从箱子里翻出葛布,剪下来做夏天的衣服。既然前面说葛布是江雨的天空,那么这里自然是剪天了,剪一尺天。那么这样的衣服谁来裁剪呢?李贺请出了吴越的美女,我们前面看了,葛布产地一是岭南,一是吴越。估计吴越的手艺是最好的。可是李贺说吴越的美女们啊,可不要说吴刀很涩,剪不下去。要知道吴刀是出名的锋利,什么名剑宝刀都出自他们那里了。所以这根本不成其为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么精致的葛布,吴越的美女们也舍不得下手去剪开了。

《罗浮山父与葛篇》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