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不见》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诗名《不见》,这首诗又像无题诗了,不过,“不见”作为诗名也很有意义,因为很久不见,所以很想见。事实,老杜也是想表达这样的心情。从诗中的内容,我们猜测,杜甫是来到“大匡山”游览了。“大匡山”位于四川江油市大康镇西北,其山势如筐。大匡山是李白少年读书的地方。老杜可能是慕名,特地而来的,来看看老朋友李白年轻时读书的地方。睹物思人,见物不见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赏析  杜甫说,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见到李白先生了。你这样的天才却要佯装癫狂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啊!

为什么杜甫说李白“佯狂”呢?事实,这里是有典故的。首先李白在《古风》之“大雅久不作”里,曾抒发自己的志向:“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相传“孔子”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 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李白说,我的志向是像孔子那样著述,让我的光辉永远流传,映照在千万个春天里。我效法孔圣人,如果有所建树的话,但愿我也将在麒麟被捕获的时候辍笔(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时,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而在《荀子 卷二十 尧问第三十二》写道:【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这里提到的“孙卿”就是“荀子”,人家说他不如孔子,事实上是因为他身处乱世,所以被迫抱着伟大的圣人的志向,却给自己的脸上加了一层装疯的神色,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愚昧。如今的李白不也是这样吗?所以老杜说他“佯狂”。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赏析  杜甫说,这世间的人都想要杀了他,而我的心中独独怜惜他的才华。

      为什么世人都想杀李白呢?我们这里简单地把李白的这段历史讲一下:757年,李白因为“永王李麟”三番五次派人来劝说他出山,于是加入了永王的军队,结果无意中成了反叛朝廷队伍里的人了。永王被朝廷征剿后,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但是不久之后,因为之前参加永王东巡的事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758年,李白开始长流夜郎,走了一年半都没到达。759年,走到白帝城,赶上关中大旱,朝廷大赦,于是李白顺江返回。761年,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所以李白遇到的是政治路线错误的问题,当时连高适都不敢救他。杜甫此时应该是知道了李白并没有死,他原来一直以为他死在流放的路上了,并且应该是知道他已经被赦免了。不过从老杜的用词可以看出,他对待政治问题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并没有去为李白做过多的辩解,只是说,我只是独独怜惜他的才华啊。那么他的才华怎么样呢?: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赏析  杜甫说,他是如此的才思敏捷,写了近千首的诗。他的一生都在孤苦飘零之中,所求的不过是手中的一杯酒。

      老杜的意思应该是,李白为世间贡献了那么多的诗歌,而向世间索取的,不过是手中能有一杯酒。言下之意,你们为什么还要杀他,诋毁他呢?很多人都说李白有政治抱负,事实李白的志向在著述以流芳百世,还有就是求道访仙。虽然他经常说自己想像“鲁仲连”那样为国建功立业,事实上,也不过是想展示他非凡的才能,并非真的贪图什么荣华富贵与官职。老杜了解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就是李白生活最好的写照。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赏析   杜甫说,匡山这个地方好啊,是很好的读书地方。李白啊,你的头发也白了,正好可以归来这里,我们一起读书吧。

     这个时候,李白,杜甫已经整整15年没有见面了。杜甫此时在川蜀定居,其实也一直有于此度过余生的想法,如果李白能够回到这里,和他一起共度余生,那将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所以他多想劝劝李白,别再管外面那些纷纷扰扰的事了,回来吧,你的头发也已经白了,正好可以回来,我们一起作伴,读书,饮酒,作诗。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