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诗名《送路六侍御入朝》,“路六”:【可能是姓“路”,排行老六。】“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侍御史”为“侍御”。】杜甫写这首诗,送“路六”侍御史入朝,也就是回长安去。那么老杜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写的这首诗呢?根据相关资料和本诗的倒数第二句,得出他应该是在唐代宗“广德元年”即763年春天,在“梓州”写下的。“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我们需要来整理一下老杜这个阶段的行踪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762年6,7月的时候,“严武”要回长安去了,老杜一路送到了“绵州”(即今“绵阳市”),写下了《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然后又送“严武”到30里外的“奉济驿”,写下了《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随后,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老杜得知成都那里,兵马使“徐知道”叛变作乱,被迫滞留绵州,过阵子才回去把家人接到了“梓州”。另一种是,老杜当时就回到成都,发现“徐知道”叛乱,于是携家人逃往“梓州”。不管怎么说,老杜后面这个阶段,人在梓州。是以在如今的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也有“杜甫草堂”。而杜甫恰恰是在“梓州”知道“安史之乱”结束的,所以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现在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该诗一开始就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而回故乡的线路是“即从巴峡穿巫峡”,因为绵州这里离“剑阁”很近,所以提“剑外”,又离大巴山也比较近,所以提“巴峡”。关于“巴峡”,之前我们的解释是湖北巴东县对面,然而,如果是那里,就成了在“巫峡”的后面,所以怀疑老杜所谓的“巴峡”,其实是大巴山这一带的峡谷。再到本诗中提到的“剑南”,也就是剑阁的南面,所以可以锁定老杜这个阶段就是在“梓州”附近这个范围内活动,包括他后面去的“阆lang2州”看“房琯”的墓,也都在这附近。

      好,我们来看老杜在梓州送自己的发小“路六”的这首诗: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字词典故  “童稚”:【童年。】“茫然”:【无边无际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神态。】

赏析  杜甫说,我们从童年时代就认识了,这份感情是如此地亲密,到如今都有整整四十年了。然而这中间隔了多少年,都没有彼此的消息,两人各自茫然,天各一方。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字词典故  “漫”:【不经意的。】

赏析  杜甫说,这么久没联系,以后更要多多聚会啊,只不知你将来会在什么地方呢?(路六可能就告诉他,自己要回长安再入朝廷了)想不到这一问才知道,我们这样忽然,不经意的相逢,竟然又是一场分别的筵席!

    老杜是在剑南地区遇到“路六”的,原以为他也在这里生活,没想到他可能是来办事,又要回京师长安去了。所以很快就要分别了,可难道“路六”回长安,他们就不能见面了吗?很显然,长安已经不是老杜向往的地方了。所以这里的“别筵”不仅是表明的一种分别的宴席,恐怕深层次里还有各自走的路不同,“路六”走的是仕途,而老杜依然要走归隐之路了,所以将来见面的机会自然还是很少了。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字词典故  “桃花”:【可能象征美人。】

赏析  杜甫说,聊起过往的经历, 我们俩都还不错,不管我们娶的是什么样的桃花美人,有了家室后,日子总是可以红红火火似锦绣。而聊到事业,我们平生都非常憎恶那种,把柳絮说得比棉花还要白的事。

    虽然“桃花”和“柳絮”都是眼前物,然而老杜却用来指代自己和路六的婚姻与事业。有很多解释,都解释成一般的景物,试图解释成分离之愁。然而我认为老杜这里其实蕴含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字词典故  “无赖”:【无可奈何。】“触忤”:【冒犯。《晋书 唐彬传》:“邓艾 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触迕”即“触忤”)】

赏析  杜甫说,剑南关外的春色确实很美丽,可是我还是那么的无奈。我和你不同,我是一个曾经直言触犯过朝廷,为此而发愁的人啊,说着就把唇边的酒一饮而尽。

    为什么“剑南”的春色这么好,老杜还是那么无赖呢?一来,老杜不可能久居这里。本来他就是从成都躲避兵祸,才临时跑到这里的。而“剑南”的春色也许也蕴喻着朝廷国家的春色,“安史之乱”结束了。老杜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回洛阳,这是他在听说“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一反应。另一条是回长安,再走仕途,这恐怕也一定是他的发小“路六”劝他的。所以本诗的最后两句,主要是针对“路六”的仕途建议。所以老杜说了,虽然春色美好,可是我还是很无奈啊,因为我是直言“触忤”过皇上的人。而事实,老杜冒犯的是“唐肃宗”,此时已经是“唐代宗”时代了,所以所谓“触忤愁人”这是面上的话。事实上,老杜心理还是不想再走仕途了,他可能也是听从自己的心灵,自己直言的性子是不太可能改变了,而直言就必然会得罪皇上,还是写诗吧,到文学的世界里去登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抱负。所以当老杜回乡的愿望一时没能实现的时候,他还是没有去走长安的路,而是走了第三条路,又回到成都草堂去了。

《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