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倦夜》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名《倦夜》,“倦夜”究竟是疲倦的夜,还是厌倦的夜呢?我们还是先来感受原诗: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字词典故  “卧内”:【卧室,内室。(《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隅”:【角落。】

赏析  杜甫说,竹林的冰凉,侵入了我的卧室;野外如霜的月光,洒满了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有两个字应该是老杜此时的感受,一个是“凉”,一个是“野”。竹林的冰凉,侵入到卧室里来了。月亮是野外的,荒野的月光自然也是比较冷的了。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季节呢?: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字词典故  “涓”:【细小的水流。】“乍”:【忽然。】

赏析  杜甫说,露水已经很重了,连成了顺滴而下的细流。夜空中,仅存稀稀几颗星星,忽隐忽现,若有若无。

    从这“重露成涓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寒露”过后,深秋季节,露水增多了,星星都快没了,乍隐乍现的,十分微弱。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赏析  杜甫说,黑暗处,忽明忽暗地飞着几只萤火虫,它们也就只够照亮自己;水边栖宿的鸟儿,时而相互地呼唤两声。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弱无力,那么人呢?: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字词典故  “干戈”:【战争,战火。】“徂cu2”:【本义:行军或类似行军那样的行走。】

赏析  杜甫说,想千事想万事,其实什么事都是被包在战火里的。人也只能空自悲切,在这清秋的夜里,被军队架着走!

    可见,人也是非常微弱的,在这样的夜里,想再多的事,其实什么事都是被战火所阻隔,所包围的,希望就如稀星,如暗萤一般渺茫。所以也只能空自悲切,即便是这样的深秋之夜,也只能跟着军队一起走了。从诗的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想,老杜这诗究竟是写于家中呢,还是军营里?质疑他的成都草堂有庭院吗?从这最后一句的这个“徂”字,很可能就说明,老杜是在军营中写的这首诗,因为他从来不会随随便便地用字。

    那么我们回到诗名,什么是“倦夜”?既然老杜是在军营,那自然是上班以后的夜了,那很可能确实是疲倦的夜。然而他最后又提到了人的微弱,皆因战火引起,所以也是厌倦战争的夜,就连这样的深秋之夜,都被军队绑架着走了,实在是无可奈何。

    后来宋朝的“苏轼”也写过一首《倦夜》,前两句是“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我们知道,苏轼博学多才,老杜的这首《倦夜》他一定是读过的,所以苏轼的诗恐怕也说明了他的理解。苏轼这里是:疲倦的枕头,厌倦的长夜,望着小窗,始终不见明亮。可见,苏轼对“倦夜”的理解是,疲倦加厌倦,睡不着。所以,老杜这里恐怕也是这样的,忙了一天军队里的事务,看到的,想到的都是军事上的事。工作疲劳之后的夜晚,竟然睡不着。感受着深秋的夜晚,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弱,无力,进而想到人,在这样的烽火岁月,也是如此,自己不仅疲倦,而且是厌倦了这样的夜,夜都被军队所绑架了。看来老杜是有些失眠了,明明很累,偏偏就是睡不着。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