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诸将五首》(其一~二)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诸将五首》其一 杜甫
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诗名《诸将五首》,“诸将”:即各位将领。老杜这首诗是写给各位将领的,他看到川蜀大地,战伐又起,由此写给诸位将领的。好,我们先来看其一原诗: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字词典故  “陵墓”:【皇帝的坟叫做“陵”,王侯以下叫做“墓”。】“南山”:【终南山。】“胡虏lu3”:【秦 汉 时称 匈奴 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千秋”:【婉言人死。《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於布衣。”】“尚”:【还,依然。】

赏析  杜甫说,汉朝帝王将相的陵墓,遥对着终南山。而今已经千秋多少代了,匈奴们却依然侵入关来。

     “陵墓对南山”,本想寿比南山,终究陵墓对南山。汉朝的帝王将相和匈奴们打了一辈子仗,一定想不到他们千秋后,人家照样能打进关来。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字词典故  “玉鱼”:【传说吴楚七国反时,楚王“戊”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长安,天子敛以玉鱼一双。见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金碗”:【班固 《汉武故事》 :“上崩后,鄠hu4县有一人于市货玉杯,吏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茂陵中物。霍光呼问,说市人形貌如先帝。”据传说记载,随汉武帝葬在茂陵的一只玉杯(或称玉碗),被人盗出在市上出卖,有人竟说其人相貌极像汉武帝。后用为咏皇陵被盗之典。】典故里是“玉碗”,后来怎么就变“金碗”了,可能泛指皇陵里的陪葬品吧。唐朝 戴叔伦 《赠徐山人》“汉陵帝子黄金碗,晋代神仙白玉棺。

赏析  杜甫说,昨日,汉家诸侯的楚王“戊wu4太子”,他的陪葬品“玉鱼”还被蒙蔽在墓葬地里。而早些时日,听说连汉家皇陵的黄金碗都被人家给挖出了人间。

    老杜的意思是,以前,一个诸侯王的儿子,其墓地都还保护得好好的。如今,竟然连皇家的陵园都保不住,被挖了。这里指的应该是:【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吐蕃等攻入长安,烧毁房屋、残害百姓、发掘陵墓、无恶不作。】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字词典故  “汗马”:【指战马奔走而出汗,这里指战马。本诗中也可能特指“汗血宝马”。】“西戎”:【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朱旗”:【红旗。多指战旗。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北斗”:【指长安。】“殷yan1”:【发黑的红色。】

赏析  杜甫说,如今京城的人看到汗血宝马就发愁,因为那说明西戎又进逼过来了。他们曾经都躲闪过入侵者朱红色的旗帜,整座北斗长安沉浸在殷红的鲜血中。

    还记得老杜在《洗兵马》中写道:“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蒲萄宫。”那个时候是“安史之乱”期间,京城长安被收复,满大街看到骑“汗血宝马”的,很多是来帮忙的回纥人骑的。而如今呢?到了唐代宗时代,看到“汗血宝马”都害怕,因为那是西戎进逼,又侵略过来了。另外,关于“殷”,读yin1时,意思是众多。读yan1时,意思暗红。因为吐蕃的侵入,长安被血洗,解释为暗红色更贴切。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字词典故  “材官”:【秦汉兵种,地方预备兵兵种。】“破愁颜”:【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赏析  杜甫说,我们还有多少的地方官兵,正守卫在吐蕃必经的泾水与渭水。诸位将军们啊,你们暂且倒也不必靠玩投壶游戏,来破解自己发愁的容颜吧。

      感觉老杜这里的“材官”应该是暗指“崔旰”率领的守边将士。我们在前一首诗的赏析中也看到了,“崔旰”本是“严武”的部将,他率军防御着吐蕃。而朝廷派来的“郭英乂”呢?不过是来争权夺利,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罢了。哪里有真正去考虑要阻止吐蕃的进攻。他不过装出为边患发愁的样子,每日里却是在游戏。讽刺意味极浓。

《诸将五首》其一 杜甫
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其二 杜甫
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来看《诸将五首》其二原诗: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字词典故  “韩公”:【唐“张仁愿”,封“韩国公”。】“筑三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张仁愿到了朔方军,治所在灵州(甘肃灵武),筑三受降城(城墙),以防止突厥南侵。】“天骄”:【胡人自称为天之骄子。】

赏析  杜甫说,韩国公本意修筑三受降城,打算以此来断绝 号称“天之骄子”的突厥来拔取我们汉家的旌旗。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字词典故  “岂谓”:【哪里料到。】“回纥he2马”:【回纥的骑兵。】“翻然”:【反而,反倒。】“朔方兵”:【“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所以称他统帅的部队为朔方兵。】

赏析  杜甫说,哪曾料到,我们都要烦劳“回纥”的兵马,反过来赶往远地去救我们的朔方兵。

    老杜一直都是反对朝廷倚靠“回纥”兵的,因为他们都是有条件的。当时帮助收复长安,绑的条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后来幸亏作为太子的“李豫”(后来的唐代宗)说洛阳还没收复,没有让他们劫掠。然而到了洛阳收复的时候,回纥兵就进城大肆劫掠了。过后,再次收复洛阳,他们又进城烧杀十余日。后来又几次胁迫唐朝。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字词典故  “隘”:【险要的地方。】“晋水清”:【唐玄宗手下大臣“裴宽”政绩卓著,唐玄宗赐紫金袋,并亲笔写下“德比岱云布,心似晋水清”的诗句褒奖之。】

赏析  杜甫说,当那些胡人攻来的时候,从来都不觉得潼关是什么险要的关隘。回想当年,先皇真龙起兵时,可以听到多少将领都是“心似晋水清”的。

    老杜的意思是,靠天险是守不住国家 ,守不住京城的。国家社稷,靠的是将领们“德比岱云布,心似晋水清”这样的品德与心灵。这样的将领,似乎在唐高祖龙城起兵的时候,才比较有听说啊。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字词典故  “升平”:【太平。】

赏析  杜甫说,而如今呢,你们这些将领,却独独使至尊的皇上自己担忧着国家社稷。请问诸君,你们何以报答这来之不易的太平之世呢?

     显然,老杜是针对川蜀大地相互攻伐的将领们了。

《诸将五首》其二 杜甫
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