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六~七)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从军行七首》 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七首》其六,这里有两个地名,“楼兰”我们前面有介绍过,“碎叶城”:【“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位于“中亚”,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重要城镇。它与“龟qiu1兹ci2”,“疏勒”,“于阗tian2”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曾经多次修筑城墙,唐代“碎叶城”就是仿“长安城”而建。】好,我们来看其六原诗: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字词典故  “胡瓶”:【胡地产的瓶子。最初的材质为金银的贮酒或贮水器具。发源与使用地是“波斯”,“粟特”及“东罗马帝国”,后来传入我国。”】“落膊”:【胳膊垂挂。意思参考 南宋 陆游 《秋兴》“何如陆子山行有乐,胪膊常悬酒一壶。”】“紫薄bo2汗”:【即“紫薄汗马”,骏马名。】“团”:【圆形。】

赏析  王昌龄说,胡地的酒瓶垂挂于胳膊下,胯下是高高的“紫薄汗”马。抬头望,“碎叶城”西的秋月真圆啊!

     这“紫薄汗”可能是一种汗血宝马的名字。“碎叶城”已经是最西边的边陲了,而王昌龄却写“碎叶城”西的月亮,这里或者隐含着继续往西拓边的豪情。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字词典故  “明”:【白天。】“敕chi4”:【帝王的诏书,命令。“星驰”:【星夜飞驰。】“封”:【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名号登赐给臣子。】“君”:【君王。】

赏析  王昌龄说,想当初,白天接到皇上诏令,星夜赶回了长安,接受赐给的宝剑。告别君王后,真想一夜就攻取下“楼兰”。

    怎样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呢?说实在,跳跃确实有些大。前面是“碎叶城”,后面又跑回“楼兰”了,所以说,在这里“楼兰”还是虚指,指代敌方的关城。而我们也只能处理成,王昌龄在描述某位将军在“碎叶城”,望着秋月回忆出征。“明敕星驰”也是翻译难点,按说“明敕”也可以是一个词,明白训示的意思。而“星驰”也可以是另一个意思,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意思是天下俊才如繁星闪耀,所以这里的翻译有得探讨。

从军行七首》 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七首》 其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七首》其七,本诗中提到了“玉门”,可是玉门附近并没有什么山,可见我们又要跳跃地看了,这恐怕是王昌龄在长安跟人家介绍“玉门关”那里的情况。好,让我们来感受原诗: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字词典故  “山嶂”:【状如屏风的山。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山嶂远重迭;竹树近蒙笼。”】“烽”:【战火。】

赏析  王昌龄说,想去玉门关啊,那可是有几千重的山峰屏障,而且山北山南总是有战火发生。

     可能是王昌龄回到了长安,人家问他怎么去玉门关。他就说,要去玉门关啊,隔着几千重山呢。很显然,主要是指“祁连山”,在祁连山的北面是“河西走廊”,不时有战事发生;在祁连山的南面是青海,那里是吐蕃根据地,更有战事发生了。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字词典故  “远戍”:【边境的军营,城堡。】“火”:【烽火。】

赏析  王昌龄说,那里的人,大都依在边疆的城堡居住。一路上要想看到人啊,必须先看远处哪里有烟火;在那里,人们一般都骑马,而马一踏入深山呢,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王昌龄这里主要是突出“河西走廊”的地广人稀,基本靠骑马行走,而马一进入深山,很快就没影了,因为山高林密。

《从军行七首》 其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