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诗名《奉和 圣制 从 蓬莱 向 兴庆 阁道中 留春 雨中春望之作 应制》,这诗名够长的,在唐朝,诗名(诗题)很多时候都是一种介绍,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作文题目。我们先来解析一下:“奉和”:【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事实上,“奉和”基本都是奉和帝王的诗。】“圣制”:【犹御制。《南史·萧贲传》:“圣制此句,非为过似,如体目朝廷,非关序贼。”】“蓬莱”:【即“蓬莱宫”,原名“大明宫”,唐高宗把它改名“蓬莱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祖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兴庆”:【即“兴庆宫”,称为“南内”。位于长安外郭东城“春明门”内。“兴庆宫”内建有“兴庆殿”、“南薰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和“沉香亭”等建筑物,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阁道”:【楼阁通道。这里指“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留春”:【亦即游春。】“应制”:【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 赋诗的一种活动,主要功能在于娱帝王、颂升平、美风俗。】如此,诗名的意思就是:王维唱和皇帝唐玄宗从“蓬莱宫”走向“兴庆宫”的阁道中游春,于雨中春望时写下的诗作,王维奉诏作诗。

    这有些像我们今天的命题作文,可惜我们不太清楚唐玄宗当时吟的是哪一首诗,不过后面我们会附上唐玄宗写的《春台望》。好,我们来感受王维是怎样当场作出一首应制诗的: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字词典故  “萦ying2”:【回旋缠绕。《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jiu1木,葛藟lei3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秦塞”:【先秦之时,秦国四周有山川险阻,自古称为“四塞之地”,或称“四塞险固”之地,四塞包括:“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黄山”:【据说在今陕西省“兴平市”的“黄麓山”。“黄麓山”在兴平西北一里,是“黄山”、“始平原”、“北邙山”的总称。“黄麓山”东西六十里,南北八里,东入“咸阳北阪”,西至“武功”界,北绕黄山,南濒渭水。】“斜xia2”:【古音读xia2,以求押韵。陡峭,倾斜而上。隋 江总 《三日侍宴宣猷you2堂曲水诗》“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赏析  王维说,渭水河自古萦迴于先秦的关塞间,蜿蜒曲折。黄麓山旧时环绕着大汉的宫殿,倾斜而上。

    王维先远眺,描述山河,抓住两个地理,对应两个朝代展开诗句,一个是“渭水河”,和“秦塞”关联;一个是“黄麓山”,和“汉宫”联系。如此对仗工整。接下来描述眼前: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字词典故  “銮luan2舆yu2”:【即“銮驾”,天子车驾。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乘銮舆,备法驾。”】“迥jiong3”:【高。】“回”:【曲折环绕。】“上苑”:【又称“上林苑”,皇家园林。始建于汉武帝时期,隋唐时期遍布长安城及东郊“骊山”、“乐游原”,南郊至“终南山”,西郊“昆明池”等。隋“西苑”,唐改名“东都苑”,亦有过文人称之“上苑”。】

赏析  王维说,圣上的车驾,高高地出行于千家万户的柳树上,在曲折环绕的楼阁复道里,观看着上林苑的春花。

    这两句又是抓住两个特殊的物体,一个是天子的车驾“銮舆”,一个是唐玄宗修建的楼阁复道,分别与“千门柳”和“上苑花”联系展开。王维似乎喜欢用这个“迥”字来表示高,在他的《陇头吟》中就有“陇头明月迥临关”。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字词典故  “凤阙que4”:【雕刻有凤凰的阙楼。“阙楼”:指供瞭望的楼;高台建筑物。《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司马贞 索引《三辅故事》:“北游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赏析  王维说,云里的帝国都城,一双凤阙楼高高耸立;雨中的春树下,是万户的百姓人家。

    唐朝皇宫的正前方都会有一双很高的阙楼,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很多诗人提到皇宫,提到朝廷都喜欢用这个“阙”字来指代,像孟浩然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云里”对“雨中”,“双凤阙”对“万人家”,老实说,王维这诗写得虽然很工整,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字词典故  “乘”:【利用,趁着。《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阳气”:【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行”:【施行。】“时令”:【犹“月令”,是古时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宸游”:【帝王之巡游。】“物华”:【自然景物,万物精华。“物华天宝”,各种珍美的宝物。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行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赏析  王维说,其实皇上此行,是为了趁这阳气初升之时,来实施农事的政令,并不是在巡游与赏玩自然的风光。

    啊,原来如此,难怪我们前面读下来,就觉得王维这诗好像写得不怎么样哦。读到这最后两句,我们明白了。唐玄宗带着王维这些大臣,从办公的“蓬莱宫”走出来,一起在阁道上巡游,究竟是在看风景呢,还是在户外论政事?王维既然是在“奉和圣制”,也许唐玄宗的诗中多少有提到一点关心天下百姓的话吧。不管有还是没有,王维显然不是真的在看风景,而是在劝皇上关心农事。如此,我们再回过去读全诗,就会发现有些意思了:“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王维一开始就提“秦塞”与“汉宫”,刚开始读我们还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要提以前的朝代呢?现在懂了,这是在提醒皇上,这里的河山以前可是其他朝代的哦,只是如今为大唐王朝所取代。“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接着提醒皇上,您现在是高高在上的,高处于千门柳树之上。王维使用“迥出”这个词,我们以前在解读王维使用“迥”字时也都提到,这个字不仅有“高”的意思,还有“不一样,非同一般”的意思。皇上您是高高在上的,您和普通大众是不同的,大众门前是柳,您看的是“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王维说,帝都是在云里的,云自然是天上了,而万户人家就如同那些春天的树,是需要云来下雨,来滋润的。啊,看来真是如此啊。“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然后这最后两句,其实就是谏言皇上要趁着春日阳气刚起的时候,施行农事方面的政令,而不是光顾着游玩和赏玩大自然。

     如此品读下来,我们才发觉王维这诗写得还挺精彩。如果把它当做一首风景诗,那真的没什么太多感觉,可是如果发觉王维其实是在给唐玄宗谏言,那么这首诗还真是很不错的。做臣子的真是不容易啊,而王维也确实才思敏捷,不过可以想见,他的心里其实一直在想着工作上的事,也许朝堂上没机会说,或者皇上没在意。趁着写应制诗的机会,再次秉明皇上,要春耕了,该发布时令了。我们不清楚唐玄宗当时写的是哪首诗,事实唐玄宗的诗也是写得蛮好的,我们这里抄录一首他写的《春台望》供大家品读一番:

《春台望》 李隆基

“遐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

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

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

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

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

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暄暄入上林。

薄暮赏余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确实很有才华,诗歌音乐都颇有造诣,所以盛唐才会涌现出李白,杜甫和王维这些最优秀的诗人,也才有了梨园弟子。我们一般似乎都只关注“杨贵妃”的美貌,事实上杨贵妃不仅“性格婉顺”、“资质丰艳”,更是“擅长歌舞”和“通晓音律。”,没有这样的品味,恐怕唐玄宗是看不上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之间是确有爱情的,这也感动了不少唐朝的诗人,为他们写下了感动后人的爱情诗,像李商隐的《马嵬》,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对于有才华的帝王,相貌未必就是第一的,美女太多,汉武帝就是一个例子。要说长相,被“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定然是非常漂亮的,可是她太跋扈了。汉武帝后来偏偏看上相貌平平的“卫子夫”,不过卫子夫是怎么被看上的呢?唱歌的时候,呵呵,可见有才艺,估计性格也很好。当然最后她是因为为汉武帝生下子嗣,才得以坐上皇后的宝座。

对这样有品味的皇帝,即便是应制诗,王维也不可能是草草应付的,如果忽视了王维向皇上谏言的意图,那么这首诗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也正是看出王维的意图,我们才能品出本诗的味道。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