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 《鹿柴》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名《鹿柴》,“柴zhai4”:【通“寨”、“砦zhai4”,用树木围成的栅栏。】“鹿柴”据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那么这个地名是因为这里本来就有鹿呢,还是因为这个栅栏像鹿角?这需要到诗中去探究。本诗是《辋川集》中的第五首诗,我们还是按惯例,先来看“裴迪”的那一首:

《鹿柴》 裴迪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字词典故  “深林”:【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麏jun1麚jia1”:【亦作“麕jun1麚”。典出《楚辞·招隐士》:“白鹿麕麚兮,或腾或倚。泛指鹿类动物。”】

赏析  裴迪说,当夕阳出现在寒山上时,我便成为一个独自往来的游客。不知茂密的树林里有些什么趣事,只见地上留有麋鹿的足迹。

    声明下,拿裴迪的诗来作参考,并非为了贬低裴迪,抬高王维,而是因为写《辋川集》时,裴迪就在王维的身边,两人相互唱和,而且他写的诗比较直白,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线索。裴迪说,这是一个夕阳中的寒山,隐居的人喜欢这时出来散散步,独来独往,去探究那山林里的一些趣事。然树林茂密,看不到深处,却见地上留有鹿的足迹。

    裴迪这诗写得蛮好的,他使用的“麏jun1麚jia1”出自汉朝 淮南小山 《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这鹿呢,是比较容易受惊的,一般只要有人出现,鹿就会跑掉。隐士和鹿的性情是一样的,喜欢藏身于没人的地方。所以一般把隐士的居住地和鹿联系在一起。像杜甫写的《题张氏隐居二首》就有“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而“孟子”见“梁惠王”时也说,贤者都喜欢“乐其有麋鹿鱼鳖”。好,我们接着来感受王维的《鹿柴》原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赏析  王维说,空旷的山野看不见人,但却听见了人语的回响。

    老实说,如果不看裴迪的诗,就这么凭空来看王维这两句诗,很多人都会胡想翩翩,包括我们以前刚读的时候。有人说王维喜欢用“空山”两字,好几首诗里都有,没错,王维不就是来隐居的嘛,来追求一种隐士生活的意境。所以就喜欢山是空的,看不见人的,随便就可以看到人,那还是隐居吗?可是又能听到“人语响”?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其他人吗?不是的,这“人语”就是王维与裴迪,这里太安静了,静到连他们说话的声音都听得到回响。裴迪为了突出山里头没有人,就说自己是“独往客”。可是裴迪哪里是独往客,明明是王维我和你两个人嘛,而且还在说话。不过除了我们俩个,好像确实没有其他人了,所以我们都能听到自己说话的回响。一切是那么地静谧,裴迪说那“深林”里不知有什么趣事,不过在地上看到了麋鹿的足迹。可见这里人迹罕至,那么王维又是如何描述的呢?: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字词典故  “返景”:【“景”:本义日光。“返景”:夕阳回照的日光。】“深林”:【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赏析  王维说,夕阳返照,阳光深入密林,再次地照在了那青青的苔藓上。

    裴迪,你不是说不知深林里的事吗?你瞧那夕阳的光辉,正深入到密林中,为你一探究竟呢,它再次地照在了青青的苔藓上。为什么是“复照”呢?因为清晨日出的时候,初升的太阳光能够斜照进密林,其他时候都被浓密的树荫所遮挡,直到夕阳西下,阳光得以再次照射进密林。

    那么王维为什么不就裴迪关于“鹿”的话题往下写,而是选择“青苔”呢?我们曾设想,这“青苔”该不会是用来比喻鹿身上的花纹吧,不过似乎并没有看过类似的比喻。南北朝的“江淹”写过一首《渡泉峤出诸山之顶诗》,里面有这样两句“百年积流水。千岁生青苔。”哦,这青苔是千年生的。倘若真是如此,那么这“复照青苔上”就真是意味深长了,试想这太阳,晨起西落,一天两次,照在了深林中的青苔上,日复一日,千年不变,这是一种什么样意境?从另一个角度来想,王维心目中所认为的隐者,恐怕并不是那种在林中追逐趣事,自娱自乐的所谓隐者。他追求的应该是一种亘古不变,天地长存的东西。这青苔,更像是一种千年修行的意象,而麋鹿的足迹,不过是一种隐居地的外在表像。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