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 《少年行四首》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诗名《少年行》,“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吟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色的少年,所以从古至今类似于《少年行》的诗歌不少。与“王维”同期写《少年行》的还有高适,王昌龄,李白,崔颢等。

    高适的《邯郸少年行》写于他二三十岁北游燕赵的时候,描写的是“邯郸”的少年:“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王昌龄的《少年行二首》写的是“西陵”少年:“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所谓“西陵”也就是指长安西北面的“五陵”);李白的《少年行》据说有三首,第一首写的是少年“荆轲”:“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第二首写的是“五陵”的少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金市”: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大市场。“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是国际市场,也称为“金市”,是当时规模宏大、国际贸易繁荣的商业市场。) ,其三讲的是“淮南少年”,但据南宋“严粲”考证,认为是伪作;崔颢的《渭城少年行》写的则是“洛阳”的少年来到“长安”,遇上了“五陵”的少年,呵呵:“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从以上几位同期诗人写的《少年行》来看,描写的基本都是富家子弟,而且像王昌龄,李白,崔颢都提到了“五陵”少年。那么“五陵”是个什么地方呢?【“五陵”即“汉代五陵”,指汉朝的五个皇帝陵墓,分别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当时刘邦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dan4大官、高訾zi1富人与豪杰及其家眷大量迁徙关中,侍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后面那四位皇帝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 、“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所以“五陵”少年都是这些大官,富人和豪杰的后代,都是富家子弟,并非平民子弟。是以,在此类诗中基本都会提到两样东西:“美酒”和“宝马”,当然有的还会提到“宝剑”,而这都是平民子弟难以企及的。说到这里就会想起“李贺”在《开愁歌》里那几句形象而又风趣的描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李贺说自己破衣烂衫,像只飞起来的鹌鹑,骑的马就像一条狗,拿着把破铜烂铁,回到“宜阳”地界,“老板!请赊我一壶家乡的酒吧!”呵呵。

    那么王维的《少年行》写的是哪里的少年呢?我们来感受王维《少年行四首》的其一原诗: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字词典故  “新丰”:【即今西安“临潼县”。新丰之名,起于汉代,汉高祖“刘邦”生于“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 ,后起兵,诛秦灭项,建立了汉朝。他尊其父为“太上皇”。太上皇在长安城中思念故乡风景,刘邦便命巧匠“胡宽”依故乡“丰邑”的样子建造此城,名曰“新丰”,意为新迁来的丰乡。】“新丰美酒”:【新丰建成后,太公还想喝家乡的酒,刘邦就将家乡的酿酒匠迁到此处,从此“新丰美酒”享誉天下,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斗十千”:【一斗十千钱,即一斗一万钱。曹植 《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韩非子·五蠹》:“废 敬上畏法之民,而养 游侠私剑之属。”】“多 少shao4年”:【大多是少年。】

赏析  王维说,新丰的美酒一斗十千钱,咸阳过来的游侠,大多正少年。

    所谓“十千”,其实就是上万,“十千钱”就是上万钱,意思很昂贵。这“美酒斗十千”事实并不是具体的价格,而是一种比喻,典出“曹植”的《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诗中的“名都”,指的是当时的京城“洛阳”,一开篇就是“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植写的也是“少年”,京城洛阳的少年,用的宝剑是价值千金的,穿的衣服是美丽鲜艳的,那么喝的美酒自然也就是一斗一万金的了。所以在《名都篇》的赏析中一般都把“少年”解释成:贵族纨绔子弟。这和我们前面关于“少年”的理解是一致的。

    那么王维笔下的少年又是哪里的呢?王维说“咸阳游侠多少年”,为什么是“咸阳”的呢?可能有很多人会纳闷了,唐朝的京城是“长安”,“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为什么不写长安而写咸阳呢?于是有人认为是以“咸阳”指代“长安”,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准确的。事实这里的“咸阳”指的就是“五陵”,因为“五陵”就在咸阳地界。那么为什么王维不用“五陵”而要用“咸阳”?我们赏析过王维的《观猎》,从中可以找到线索。《观猎》一开始是“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这“渭城”在咸阳东面,是个平原地带,便于跑马打猎。诗中的将军是“骊山”上的羽林军,打猎也跑那里去了。而“新丰”在哪里呢?就在“骊山”脚下。如此,我们就理解了,王维应该是在新丰县,看到一些从咸阳那边跑马打猎过来的少年,正在高楼上饮酒,这些少年都是游侠装扮,应该是咸阳五陵地区的少年。

    王维这诗一开篇就点出了少年们最爱的美酒,那么他们又是怎么饮酒的呢?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字词典故  “意气”:【志向与气概。南朝 宋 袁淑 《效 曹子建 <白马篇>》:“意气深自负,肯事郡邑权?”】“君”:【对对方的尊称,犹言您。亦用在人姓名后表示尊敬。】“系”:【拴,绑。】

赏析  王维说,今朝相逢意气相投,频频举杯为君豪饮。高头大马,就系在了高楼的垂柳边。

    少年游侠只为“意气”饮,不为金钱累,彼此都是意气风发之辈,都是刚刚原野驰奔,纵马而来的。如果说“酒”是本诗的中心物,那么“意气”就是本诗的灵魂。为了意气,今日为君舍命饮,将来为君舍死生。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字:“高”,我们说过,唐诗中常有一个字修饰前后的情况,而王维这个“高”字无形中修饰了三个地方,最直接的是“高楼”;然后是“系马高楼”,显然这都是些高头大马,能够在高楼中豪饮的富家子弟,骑的自然是高头大马了;而在“相逢意气为君饮”之后提“系马高楼”,不也正是要说明他们的“意气”,他们的志向与气概是多么的高。

    本诗的结尾归于三个字“垂柳边”,颇有意味,让人引发多种想象。其一,唐朝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这系马垂柳边,可能有将来各奔前程的意味。其二,垂柳的枝条如同马的缰绳,系马垂柳边,颇有意趣,很美的画面感。其三,垂柳乃阴柔之物,而少年们饮酒的高楼本就是欢娱之地,所以这里不免让人有后续的侠骨柔情的联想。

    “美酒”、“游侠”、“少年”、“意气”、“为君”、“系马”、“高楼”、与“垂柳”,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如美酒正酣,既可高亢,又可柔情,任君遐想,朗朗上口,王维这首《少年行》【其一】深为大家喜爱,成了千古名诗。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我们说王维《少年行》【其一】的结尾有侠骨柔情的意味,对于贵族纨绔子弟的酒后欢娱,实在是常有的事。只是王维并不想写柔情,而更想描写少年侠骨。前面提到的“新丰”就在“骊山”脚下,而骊山上,不仅有唐玄宗的华清宫,还驻扎着羽林军。王维的《少年行》【其二】也就从这里写起了,我们来感受原诗: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字词典故  “仕”:【做官。】“仕汉”:【汉朝的官员。】“羽林郎”:【禁军官名。汉 置。掌宿卫、侍从。《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 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凡六郡良家补。”】“骠piao4骑qi2”:【古代用于将军名号。】“渔阳”:【渔阳郡,秦朝 至 唐朝 常设的郡级行政区划,包括今天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部分地区。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唐朝时的征戍之地。】

赏析  王维说,少年我,本就出身于汉朝官家,如今亦是“羽林郎”,初次出征,就随着“骠骑将军”战斗在渔阳。

    “出身仕汉”正符合了我们前面关于“咸阳游侠”就只是“五陵少年”的猜想,那里很多少年都是汉朝官员与豪杰之后,豪侠精神代代相传。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字词典故  “孰知”:【岂知,未知,哪曾想,未曾料到,不曾想到。】“边庭”:【边地,边疆。】

赏析  王维说,旁人哪知,倘若不能去边地,少年游侠我就觉得特苦闷,如能驰骋于边疆,纵是一死也能闻到侠骨香。

    所以说这些游侠少年的想法和一般的平民子弟是不同的,当时的平民子弟除非是被抓了壮丁,谁愿意去戍边征战啊?可是少年游侠却不同,他们要是不能去征战,反倒觉得苦,纵然战死沙场,也觉得自己的侠骨在飘香。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游侠少年如此爱征战沙场,究竟有什么本事呢?我们来感受王维《少年行》【其三】原诗: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字词典故  “擘bai1”:【同“掰”,分开,拉开。】“雕弧”:【雕弓。】

赏析  王维说,少年我,一身能掰两把射雕的弓,匈奴的骑兵千百重,在我眼中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字词典故  “偏坐”:【侧身坐。】“金鞍”:【镶金的马鞍。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控玉勒而摇星,跨金鞍而动月。”】“调tiao2”:【协调。《诗·小雅·车攻》“弓矢既调。”】“白羽”:【指羽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枭,櫟蜚遽。” 郭璞 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五单于”:【西汉 后期,匈奴 势弱内乱,分立于五个单于。这里泛指匈奴各部首领。】

赏析  王维说,侧身坐在金鞍上,调整白色之羽箭,被我射杀的匈奴头领,纷纷落于战马下。

    这游侠少年即便到了战场上,也依然是既炫富又炫酷。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维《少年行》【其四】描写的就是少年沙场得胜归来的情景了,我们来感受原诗: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字词典故  “高议”:【大发议论。南朝·梁·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次则结绶金马之庭,高议云台之上。”】“云台”:【指“云台二十八将”,指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赏析  王维说,汉家的君臣欢宴后,开始高谈起那“云台阁”上28位的大将军,议论他们曾经的赫赫战功。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其实就像一篇征兵檄文,所以这里拿汉朝说事,憧憬功成名就的情形。当少年沙场得胜归来的时候,会得到皇上的宴请,欢宴末了,就谈论起“云台二十八将”,对比看看,你的战功和哪位将军最相象,如此好封赏。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字词典故  “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shun3,故称。(“楯”:即栏杆,所谓“栏楯”,纵为栏,横曰楯。)】“明光宫”:【明光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位于长乐宫北。《三辅黄图·甘泉宫》:“武帝 求仙起 明光宫,发 燕赵 美女二千人充之。”】

赏析  王维说,天子来到前殿的栏杆前,亲手赐给了少年侯爵印,如今的少年已成大将军,佩戴侯爵印绶,走出了明光宫。

    很显然,这里是在论功行赏了,天子给已是将军的少年封侯了,事实这也是很多从军者的理想。很奇怪的是,有些赏析(比如百度百科里的作品赏析),评论竟然是“游侠功成无赏”,这样的解释实在有些怪异。他们解释说,功劳被将军拿走了,少年无功。这真又是一种“讽刺式的赏析”了,我们现在的很多唐诗鉴赏都带有文革遗风,带了很多“讽刺”的主观臆断,动不动就是讽刺这个讽刺那个。事实上,就王维的身份和经历,是不可能去讽刺的。再则,为什么王维要用“汉家”,后面更是用汉武帝时期的“明光宫”,因为当时就确实有这样的英雄少年“霍去病”,早早封了“冠军侯”,而霍去病之少年英雄本就是众所周知的。王维《少年行四首》确实是在引导当时的少年,希望他们能有家国情怀,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