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 《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古风》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诗名《古风》,“古风”:【即“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唐代以后诗人作“古体诗”,即称“古风”。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

    从本诗开始,我们将进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唐朝诗人如群星璀璨,而李白无疑就是最耀眼的那颗星。这不仅仅是我们后人的看法,当时的李白已经拥有了包括皇帝唐玄宗、诗人杜甫在内的众多粉丝。李白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早早地就给自己下了定义:字“太白”,“太白金星”不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吗?!

    然而直到如今,我们对李白又了解多少呢?李白的出生是个谜,李白的死也是一个谜。在《旧唐书》中,李白是山东人,在《新唐书》中,李白是陇西成纪人。关于李白的死,死在哪里,怎么死的,都没有一个定论。比较公认的资料是他的生卒年(701~761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至于他的人生履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记载。

    要想了解李白,其实还有一条途径,就是从他所写的诗文中去发现和感知。想来,即便是在唐朝,也没有人有条件把李白的诗都通读一遍。当然,我们现存的李白诗,恐怕也有一些赝品。李白的《古风》共有五十九首,在这五十九首诗中,李白可谓发尽“牢骚”,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各种点评,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观点。我们觉得,这五十九首古风就像是李白的博士论文,通读它们,能够让我们对李白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去感悟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与意境。所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我们将从这五十九首古风开始。好,我们先来感受李白《古风》其一原诗: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字词典故  “大雅”:【《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11篇,作者大都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旧训 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又《小雅》焉,有《大雅》焉。”《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竟”:【最后,究竟。】“陈”:【排列,摆设。《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赏析  李白说,“大雅”的诗歌很久都没有人作了,等我衰老以后,究竟还有谁能来陈述呢?

    显然,李白这是以“孔子”的口吻来说这句话的,因为《诗经》是孔子编订的。而孔子说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而《大雅》正是周王朝的诗歌。白这么写,暗示着自己将继承孔子的遗志。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字词典故  “王风”:【《诗经·国风·王风》十五国风之一。 东周 洛邑 之诗。 周平王 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 汉 郑玄《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委”:【抛弃,舍弃。】“蔓草”:【蔓延生长的草。《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荆榛zhen1”:【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赏析  李白说,周王东迁,“国风”衰微,被抛弃在野外的蔓草中;到了战国,就连野草,也多变成了狰狞的灌木丛。

    《大雅》一开始就是歌颂“周文王”的,那是周朝的奠基者。而《国风》呢,“周平王”东迁,王室的尊贵已经衰落到和那些诸侯国差不多了,其诗歌根本“雅”不起来。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朝更是埋没在灌木丛中了。

    李白写诗是很有逻辑性的,前后关系延续性很强,先讲《大雅》,然后讲《国风》;本来已是抛弃在“蔓草”中,这下就更是在“荆榛”里。描述得很形象,蔓草的地方,那是人家不理的野外;而“荆榛”呢,那些诸侯国在争霸过程中,就如面目狰狞的荆榛,周王室夹在其间,处处被威逼利用,还谈什么《雅》,还谈什么《风》?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字词典故  “啖dan4”:【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荀子·王霸》:“不好循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伤国。”注:“并吞之貌。”】“兵戈”:【战争。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楚。”】“逮”:【1.dai3:捉,捉住。2.dai4: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晋 陶渊明 《饮酒》:“洙泗辍微响,漂流逮dai4狂秦。”】

赏析  李白说,这些诸侯国如同龙虎一般,相互吞食,他们连连征战,直到最后被狂暴的秦王朝所捕捉。

    关于这个“逮”字有两个读音,意思也不尽相同。读dai3时,是捕捉的意思。我们比较倾向于这个读音与意思,因为前面那些诸侯国是在龙虎斗,可是最后都被秦朝所捕捉。以李白的写诗特点,他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很形象。不过,我们发现在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中,有一首是这样开篇的:“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这里提到了“狂秦”,而“逮”在此间读dai4,是“至,到”的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陶渊明在这首诗里也提到了孔子,我们不得不怀疑,李白是读过这首诗的。所以说,解释为“到了狂暴的秦朝”似乎也是可以的。只是,我们还是想提李白的风格,把“逮”解释成捕捉,恐怕更符合他的本意。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字词典故  “正声”:【纯正的乐声,符合周代音律标准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哀怨”:【悲伤而含怨恨。】“起”:【产生;发生。西晋 陈寿 《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骚人”:【指屈原。屈原作《离骚》,因称 屈原 为骚人。】

赏析  李白说,在那样的日子里,纯正的乐声是何其微弱与渺茫。就在众人哀怨之时,崛起了一位创作《离骚》的伟人。

    关于“正声”,《论语》中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也就是说,孔子在编订《诗经》的时候,还将诗歌所对应的音乐进行了修正。从这里,我们也在想,李白有些著名的诗都是在饮酒中完成的,而这些诗应该都是可以唱出来的。因为《诗经》里的诗,孔子基本都给附上乐曲了,只是流传下来的有多少罢了。但是诗合于乐的传统,李白应该是遵从与继承的。

    本诗中的“骚人”,就是战国末年诞生于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继承了他的浪漫主义,所以他提到了屈原。那么接下去,他还会提到谁呢?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字词典故  “扬马”:【西汉辞赋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二人都是蜀郡人,所作辞赋多为歌颂汉朝声威和帝王功德,长于铺排,辞藻华丽。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谓:“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治,刻形镂法。”】“颓波”:【1.向下流的水势。《水经注·圣水》:“又东,颓波泻涧,一丈有余。”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者事物衰落的趋势。】“开流”:【 西晋 陆机 《文赋》“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无垠”:【广阔无边,无边无际。】

赏析  李白说,到了汉朝,“扬雄”和“司马相如”这样一批文坛俊杰如扬鞭快马,激起了原本衰颓的水波,开启的源流荡出了浩瀚无边。

    “扬马”是西汉“扬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不过我们以为李白应该是指以他们为首的一批人,如果从《文心雕龙·丽辞》的角度,至少还应该加上“张衡”与“蔡邕”。从李白用“激颓波”三字来看,他还是想借“扬马”的字面意思来达到语带双关,使诗文更加生动活泼,让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批文坛俊杰扬鞭快马,驰骋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间。

    “开流”语出西晋“陆机”的《文赋》:“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文赋》是“陆机”的文学理论专著,他总结了前人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自然是涵盖了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的人物与作品。所以我们以为这“开流”以后的“荡无垠”包括了后来的“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等人。李白正是想到东汉末年及魏晋时期的这些人,才会顺理成章地讨论起这个时期的政治: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字词典故  “废兴”:【废弃兴盛。《汉书·董仲舒传》: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宪章”:【1.效法。《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2.法度(王琦 注:“宪章,谓诗之法度。”】“虽。。。亦。。。”:【意同“虽多亦奚为”,指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常用于对多而无当的反诘。《论语·子路》:“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沦”:【沉没,沦丧。】

赏析  李白说,此后国家废兴,文风亦随之废兴,虽千变万化,然而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法度也已不存,于是乎文风亦随之沦丧,文章虽多又有何用?

    “废兴”与“宪章”,首先讲的是国家的政治,文风的废兴与国家废兴是正相关的(注:以往很多解释,只讲文风,不讲政治)。正如《诗经》的研究著作《诗大序》中提到的:“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李白一开篇不是在讲“大雅”吗?而“雅”本来就是讲王政的废兴。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再到南北朝,这样的废兴确实是太多了,因此也有了很多的文风废兴。李白认为,像《诗经·大雅》中歌颂的周文王、周武王那个时候的法度都已经沦丧了,那么又怎么可能有类似的“大雅”作品呢?所以后面写的文章再多也是无用的。那么为什么无用呢?李白接下来有一个评述: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字词典故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这一时期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绮qi3丽”:【形容华美艳丽。(在诗歌风格而言,是指它的辞藻华丽考究,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门庭高贵的气质。)】

赏析  李白说,自从“建安文学”兴起以来,文风却走向了追求华丽的辞藻,实在不足珍惜。

    这两句话让很多人认为李白看不上“建安文学”,这显然是歧义了,李白其实借鉴过很多“曹植”的诗篇,且“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只是,诚如《文心雕龙·丽辞》中所说,【汉代“扬雄”、“司马相如”、“张衡”、“蔡邕”等杰出的作者,特别爱好“骈俪”;他们在作品上精雕细刻,使骈偶句子和丰富的文采交相辉映,相对的意义和高雅的韵味并驾齐驱。到魏晋时期的作者们,造句更为精密,对字偶意,推敲得细致入微。但对偶得当者,达于精巧;滥凑浮华者,便无成效。】作者“刘勰”正处于南北朝骈文盛行的时期,骈文讲究对偶。建安文学之前的人也许在对偶上处理得很好,可是后来者呢?很多变成了追求表面形式,成了华丽辞藻的迷失者,李白对这样的文风是比较鄙夷的。我们也发现李白的诗用字大都很简单,并不追求什么华丽辞藻,或者对偶工整,但是读起来却是那么畅快惬意,足见他要的是风骨,而不是绮丽。所以这两句的内涵恐怕是,“建安”是足珍的,而“绮丽”是不足珍的。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字词典故  “圣代”:【圣明的时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yu2奉承)称。】“元古”:【上古。】“垂衣”:【垂衣裳,典故名,典出《周易》卷八《系辞下》。垂,垂示。衣,上衣。裳,下服。以衣在上者象天,以裳在下者象地,故衣裳制作取象 乾坤。 后遂以“垂衣裳”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清真”:【纯真朴素。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赏析  李白说,如今我们这个圣明的时代,开始回复上古,无为而治,以纯真朴素为贵。

    李白写诗非常注重前后的呼应,前面是“不足珍”,这里是“贵清真”,从“绮丽”到“清真”,一反一正,前后呼应。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字词典故  “群才”:【有才能的人们。《列子·仲尼》:“士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声乐者,有善治书数者,有善治军旅者,有善治宗庙者,群才备也。”】“休明”:【即“休明盛世”,指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晋 潘岳 《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乘运”:【趁着好的时运。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四:“王师乘运,席江卷湘。”】“跃鳞”:【龙或鱼游动,奋发向上。汉 嵇康 《述志诗》其一:“潜龙育神躯。跃鳞戏兰池。延颈慕大庭。寑足俟皇羲。”】

赏析  李白说,当下群才辈出,皆属于这个“休明之盛世”。众人乘着这美好的国运,共同努力,如鱼龙腾跃,奋发向上。

    李白对盛唐是讴歌的,为自己能够处于这样的伟大时代而欢欣鼓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字词典故  “文质zhi4”:【“文”,指辞采、表现;“质”,则指内容。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炳bing3焕huan4”:【“炳”和“焕”都是明亮显著,所以是相得益彰的意思。《文选·张衡》:“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瑰异谲诡,灿烂炳焕。”薛综 注 “灿烂炳焕,絜白鲜明之貌。”】“秋旻min2”:【秋季的天空。《尔雅·释天》:“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旻通闵,愍伤之义。】

赏析  李白说,很多诗人与他们的诗文都是如此文质彬彬,相得益彰,如众星璀璨,罗列于清朗的秋空。

    李白对唐朝的人才辈出,以及众人所作的美好诗文也是赞赏的,把他们比喻成天上的众星。不过有一点,我们可能有些不解,为什么李白要用“秋旻”?以我们的理解,秋天的星星不是比较少吗?他是想说星星不够多吗?从“众星”两字来看,应该不是。一来,可能是秋空是高的,秋风可乘风而上;二来,“旻”字本义是“烧灼龟壳占卜秋收结果”,所以应该是取意于秋季的硕果累累。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字词典故  “删述”:【著述。相传 孔子 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垂”:【流传下去。】“千春”:【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赏析  李白说,我的志向就是像孔子那样著述,使我的光辉能够永远流传,映照千年。

    我们前面都说了,唐朝诗人如群星璀璨,而李白就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这不,李白也是这么自己评价的,他的志向是像孔子那样去著书立说,让自己能够流芳千年。

    “垂辉”又是与前面的“众星”相呼应了,而“千春”又体现了李白的另一个特点,人家都是用“千秋”,他就来个“千春”。这就如“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的:“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於已披,启夕秀於未振。” 意思就是,“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广采千载不用之辞。前人已用辞意,如早晨绽开的花朵谢而去之;前人未用辞意,像傍晚含苞的蓓蕾,启而开之。”李白恰恰是遵从了这样的创作技巧,人家写“千秋”,那我就写“千春”,而且春天蕴喻着新时代新天地的开始。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字词典故  “希圣”:【效法圣人;仰慕圣人。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文章之贵,弃于 汉祖 ,虽…… 孟轲 、 孙卿 ,体二希圣。”】“立”:【建树。】“获麟”:【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

赏析  李白说,如果我效法孔圣人有所建树的话,但愿我辍笔之时,也是麒麟被再次捕获的时候。

    这里李白讲得非常明白,自己的偶像就是孔子,就是想成为孔子那样的人。所以说,我们在本诗的赏析中,尽力从与孔子相关的著作中寻找解释是对的。从全诗赏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李白读了很多的历史著作,尤其是文学方面的著述,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运用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去了。

    那么李白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能够有这么多的历史典籍供他去阅读,去学习?要知道以前除了皇家有图书馆,一般人家恐怕很难有那么多经典著作。据说李白曾自称是“李暠”的九代孙,“李暠hao4” :【陇西成纪 (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自称是汉代大将李广的十六世孙,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公元400年的时候,时任敦煌太守的李暠在敦煌自立,在河西走廊西部建立了西凉政权。李暠沿袭汉晋以来的制度,兴办教育,倡导儒学。当时中原动乱,很多著名学者饱学之士纷纷来到河西走廊避难,使得中原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据载,天宝二年(74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743年是什么概念?李白正好就在宫中,他是742年去的。“李暠”这事,没准就是李白告诉唐玄宗的。如此算来,李白还长了唐玄宗两辈,那可不是什么皇叔了,而是皇爷了。如此看来,李白为陇西成纪人的说法,更可靠。而李白之所以会离开皇宫,离开长安,很可能他的身世造成的障碍也是原因之一了。

《古风》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